孫文胤

《丹台玉案》~ (5)

回本書目錄

(5)

1. 內外傷辨(附內傷)

凡傷飲食.宜服此湯 凡傷寒,惡寒,猛火不除,內傷,惡寒,稍就溫暖即止。傷風,惡風,不耐一切風寒。

內傷,惡風,偏惡夢小賊風。外傷,惡熱,無有休歇,日晡轉劇,直待汗下方退。內傷內傷頭痛時止時作,外傷頭疼非發散直待入里方罷。內傷元氣不足,神思昏怠,語言倦懶。外傷邪氣有餘,神思猛壯語言強健。內傷則手心熱而手背不熱。外傷則手背熱而手心不熱。內傷邪在血脈中而不渴。

外傷邪氣傳里則大渴。又以手按心口不痛為勞役傷,痛為飲食傷。勞役傷發熱兼惡寒,頭骨節俱痛。飲食傷不惡寒但發熱,頭不甚痛,骨節不痛,但中脘飽悶,見食即惡。宜細辨之。

白話文:

吃錯東西或飲食不當導致身體不適,可以服用這個湯。如果因為受寒而生病,會有怕冷、發燒、內傷等症狀,稍微溫暖就會舒服些。如果是風寒感冒,就會怕風,受不了任何風寒。

內傷引起的怕風,特別容易在夢中被風吹到。外傷引起的怕熱,會一直不舒服,下午更嚴重,只有出汗才會好轉。內傷引起的頭痛會時好時壞,外傷引起的頭痛則需要發散藥物,等到寒邪深入體內才停。內傷會導致元氣不足,精神昏沉,說話懶散。外傷則會因為邪氣過盛,精神旺盛,說話有力。內傷會導致手掌心發熱,但手背不熱。外傷則會導致手背發熱,手掌心不熱。內傷的寒邪會停留在血脈中,不會口渴。外傷的寒邪進入體內則會非常口渴。另外,用手按壓心口位置,如果沒有疼痛感,就是勞累導致的疾病,如果疼痛就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疾病。勞累導致的疾病,會發熱並且怕冷,頭骨和關節都會疼痛。飲食不當導致的疾病,不會怕冷,只會發熱,頭部不會很痛,關節也不痛,但是中脘部位會飽脹不舒服,看到食物就反胃。要仔細辨別這些症狀。

【脈雲】

凡內傷氣口脈洪盛,外傷人迎脈浮緊。然內傷勞役,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澀者脈之有宿食也。

【立方】

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勞倦,加減於後。

人參 黃 甘草 當歸 白朮(各一錢二分) 升麻(五分) 柴胡 陳皮(各八分)

如咳嗽去人參加五味子麥門冬,秋冬加不去節麻黃,春加款冬花。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能,加枳實濃樸。木香砂仁。天寒加乾薑。腹痛加白芍。寒痛加桂。夏加黃芩。冬加益智。臍下痛加熟地。不已是寒也,加桂。腳軟痛,加黃柏。不已加防己。身刺痛,倍當歸,加枳殼。

白話文:

內傷者,氣口脈搏洪大而有力;外傷者,人迎脈搏浮而緊。內傷勞損,氣口脈搏急促、強勁且頻率快,有時還會出現澀滯感。脈搏澀滯,表示体内有宿食积滞。

補中益氣湯用于治疗内伤劳损,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藥材。方剂组成:人參、黄芪、甘草、當歸、白朮(各一钱二分)、升麻(五分)、柴胡、陳皮(各八分)。

若患者咳嗽,可减去人参,加五味子、麦门冬;秋冬季節,可加麻黄,但需去節;春季可加款冬花。心下痞闷加芍藥。若患者有黄疸,可加枳實、濃樸、木香、砂仁。天寒加乾薑。腹痛加白芍。寒痛加桂枝。夏季加黃芩。冬季加益智。脐下痛加熟地。若疼痛不止,且為寒性,可加桂枝。腳軟痛,加黃柏。若脚软痛不止,可加防己。身刺痛,倍加當歸,加枳殼。

身體重痛,乃風濕相搏,去人參黃 ,加羌活蒼朮防風。宿食加山楂麥芽。食不知味,加神曲。饑餓日久,去柴胡,加乾山藥。食不下,胃中有寒,或氣滯,加青皮木香。精神短少,倍參,加五味。犯房者,陽虛去升柴,加桂附。陰虛者,去升柴,加熟地山藥茱萸。傷飲食,視其所傷何物,各以主藥治之。

如傷於魚肉,用山楂陳皮,蓬術三棱,甚至有加阿魏砂仁巴豆霜。如傷於米食,用麥芽神曲,枳實檳榔草果。如傷於麵食,用萊菔子為君,而佐以蒼朮濃樸陳皮。如傷於生冷,用官桂木香,乾薑砂仁。凡傷飲食,宜服此湯

白話文:

如果身體沉重疼痛,可能是風濕相互影響導致,要移除人參和黃芪,加上羌活、蒼朮和防風。如果消化不良,要加上山楂和麥芽。如果食不知味,要加上神曲。如果長期飢餓,要移除柴胡,加上乾山藥。如果吃不下東西,可能是胃寒或氣滯,要加上青皮和木香。如果精神不濟,要加倍人參,加上五味子。如果房事過度導致陽虛,要移除升麻和柴胡,加上桂枝和附子。如果陰虛,要移除升麻和柴胡,加上熟地、山藥和茱萸。如果飲食不當導致身體不適,要根據所食之物,用相應的主藥治療。

例如,如果吃了魚肉導致不適,可以用山楂、陳皮、蓬術、三棱,甚至可以加上阿魏、砂仁和巴豆霜。如果吃了米飯導致不適,可以用麥芽、神曲、枳實、檳榔和草果。如果吃了麵食導致不適,可以用萊菔子為主藥,佐以蒼朮、濃樸和陳皮。如果吃了生冷食物導致不適,可以用官桂、木香、乾薑和砂仁。總之,凡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疾病,都可以用這些湯藥治療。

2. 痰門(附痰飲)

.痰飲痰飲,本為脾胃津液,周流運用,血氣山之如道路,然不可無者。但內外感傷,則津液壅逆稠濁。或隨氣升降,遍身上下無處不到。其為病也種種不一。初起頭疼發熱,類是外感表症。久則咳嗽朝輕夜重。內傷陰火又有痰飲流註肢節,痰痛類乎風症,但痰症胸滿食減,肌色如故。

脈滑不勻為異耳。又眼胞及眼下如炭,煙熏黑者痰也。要分久新。新而輕者,形色青白稀薄,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粘凝結,咯之難出,漸成惡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帶血而出。生於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腫脹泄瀉,其脈緩,肥人多有之,名曰濕痰。若挾食積瘀血,遂窠囊痞塊,又名食痰。

白話文:

痰飲的病理與表現

痰飲,本質上是脾胃運化的津液,如同道路般在體內流動,維持著血氣的運行,不可或缺。然而,一旦受到內外邪氣的侵襲,津液就會停滯不流通,變得稠濁粘稠。這種稠濁的津液會隨著氣機的升降,遍佈全身,造成各種不同的病症。

初期,可能出現頭疼發熱,類似外感表證。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咳嗽,白天輕微,晚上加重。若內傷陰火,痰飲還會流注到四肢關節,造成痰痛,類似風症。但痰症還伴隨胸悶、食慾減退,而皮膚顏色卻保持正常,脈象滑而不勻,這便是痰飲的特殊表現。

此外,眼皮和眼下方出現炭色、煙燻黑,也是痰飲的徵兆。痰飲需要區分新舊,新的痰飲輕微,顏色青白稀薄,氣味淡薄。而久舊的痰飲則黃濁稠粘,凝結成塊,咳出來很困難,逐漸變得惡臭,有酸、辣、腥、臊、咸、苦等味道,甚至帶血。

如果痰飲生於脾臟,容易導致四肢倦怠、腹痛腫脹、腹瀉,脈象緩慢,肥胖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稱為濕痰。若痰飲夾雜著食物積滯和瘀血,就會形成囊狀腫塊,稱為食痰。

留於胃脘,多嘔吐吞酸嘈雜,上沖頭面烘熱,名曰火痰。若因飲酒乾嘔,多成臂脅痛,又名酒痰。升於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乾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久為老痰,鬱痰。又七情鬱滯咽膈,多胸脅痞滿,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名曰氣痰。迷於心多怔忡顛狂,夢寐奇怪其脈洪,名曰熱痰。

動於肝,多眩運頭風,眼目動昏澀,耳葉瘙癢,脅肋脹痛,左癱右瘓,麻木蜷跛奇症,名曰風痰。聚於腎,多足膝酸軟,腰背強痛,肢節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勞,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悶,或背中常有一點如冰冷痛,或心下冰冷時痛,或四肢腫硬似痛非痛,或骨節刺痛無常處,或吐冷涎綠水黑汁,或大小便膿,或關格不通,以致癆瘵荏苒,婦人經閉,小兒驚搐,皆須先去敗痰,然後調理。如鬥毆胸骨撲傷刺痛不已,散血之劑罔功續以自己,飲之須臾吐痰,其痛立止。

白話文:

留在胃部,經常嘔吐、吞酸、胃部嘈雜,熱氣上衝頭面,感覺發熱,稱為火痰。如果因為喝酒而乾嘔,多半會造成手臂和肋骨疼痛,也稱為酒痰。升到肺部,就會毛髮焦枯、面色蒼白如枯骨,咽喉乾燥、口渴,咳嗽氣喘,稱為燥痰。久而久之就變成老痰、鬱痰。另外,七情鬱結在咽喉,多半會感到胸部和肋骨脹滿,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感覺像破布,或者像梅核,稱為氣痰。迷失在心臟,就會心悸、神志恍惚、做奇怪的夢,脈象洪大,稱為熱痰。

影響肝臟,就會頭昏眼花、頭風,眼睛昏花、視力模糊,耳朵癢,肋骨脹痛,左邊癱瘓、右邊麻痺,還有麻木、蜷縮、跛腳等奇特的症狀,稱為風痰。聚集在腎臟,就會腳膝酸軟、腰背強痛、四肢冰冷麻木、骨頭疼痛,稱為寒痰。另外,勞累過度,或者胸腹之間有氣體交纏,感覺噎塞、煩悶,或者背部經常有一個冰冷的疼痛點,或者心臟下方冰冷疼痛,或者四肢腫脹堅硬,好像疼痛但又不痛,或者骨骼刺痛,位置不固定,或者吐出冰冷的口水、綠色的水或黑色的汁液,或者大小便帶膿,或者關節不通,以至於虛勞、瘵病逐漸加重,婦女月經閉止,小孩驚厥抽搐,都必須先清除痰濁,然後再進行調理。就像打架時胸骨被打傷,刺痛不止,散血的藥物無效,用自己配製的藥物,喝下去一會兒就吐出痰,疼痛立刻消失。

百病兼痰,如此治法。以痰生於脾胃,宜實脾燥濕,又隨氣而升,宜順氣為先,分導次之。又氣升屬火,順氣在於降火。熱痰則清之。濕痰則燥之。風痰則散之。鬱痰則開之。頑痰則軟之。食痰則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氣虛者宜固中氣,以運痰。若攻之太急,則胃氣虛而痰愈盛矣。

凡痰喘聲脈散,汗出如油身冷如冰者必死也。【脈雲】脈弦細滑,大小不勻痰之為病。偏弦為飲。雙弦為癃飲。浮滑而洪,膈上有稠痰也。【立方】二陳湯此為治痰之主方,加減錄後。茯苓(一錢)甘草(五分)陳皮(去白)半夏(各二錢薑礬制)二陳橘半茯苓草,清氣化痰為至寶。膈上不寬加枳桔,火旺生痰黃芩好。

白話文:

許多疾病都與痰有關,治療方法如下:痰源自脾胃,所以要健脾燥濕,又因痰隨氣而升,所以要先順氣,再分導痰液。氣升屬火,順氣即降火。熱痰要清,濕痰要燥,風痰要散,鬱痰要開,頑痰要軟,食痰要消。痰在上則吐之,在中則下之。中氣虛者要固中氣,以運化痰液。若過於急攻,則胃氣虛弱,痰反而更盛。

凡是痰喘聲重,脈象散亂,汗出如油,身體冰冷者,必死无疑。脈象弦細滑,大小不均,為痰之病症。偏弦為飲,雙弦為癃飲。脈象浮滑而洪,膈上有稠痰。二陳湯是治療痰證的主方,可以根據情況加減其他藥物。茯苓一錢、甘草五分、陳皮去白、半夏二錢(薑礬制),二陳橘半茯苓草,清氣化痰,是治療痰證的珍寶。膈上不舒暢,可以加枳實、桔梗。火旺生痰,可以加黃芩。

參術如名六君子,健脾和胃無如此。中脘生痰去了參,舒中順氣香砂增。飲食過餐不克消,曲麥山楂濃樸調。再加枳實黃芩炒,何必拘愁體弱嬌。咳嗽生痰分冷熱,熱即芩連並枳桔。寒痰枳宿配原方,化氣胸中痰自滅。風寒外感嗽何辜,二陳枳桔與前胡。乾葛桑杏能消去,東垣為此號參蘇。

二陳半夏性本燥,血虛煩渴皆不要。人有風痰疾病生,天

白話文:

參術就像六君子湯中的靈魂,健脾和胃,沒有它不行。若是有胃脘生痰,就不用參術,改用舒中順氣的香砂來調理。如果飲食過多,消化不良,就用麥芽、山楂和濃樸來幫助消化。再加上枳實和炒黃芩,再也不用擔心體弱嬌弱。咳嗽生痰,要分清寒熱,熱痰就用黃芩、黃連、枳實和橘皮。寒痰就用枳實、宿麥配合原方,化氣消痰,胸中痰自然就會消失。如果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就用二陳湯加上枳實和前胡。乾葛、桑白皮、杏仁可以化痰,東垣先生稱之為參蘇飲。

二陳湯裡的半夏性燥,血虛煩渴的人不能用。有些人患有風痰疾病,天生就容易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