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4)

回本書目錄

(4)

1. 發熱門

世間發熱數種,治各不同,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然外感之熱與內傷之熱,又有虛實之分。

醫者不可不辨。如傷感發熱是實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其脈緊而有力。此發於正冬之時也。類傷寒發熱。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又有一種天行瘟疫熱病,多發於春夏之間,沿門閣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疫氣,時令不正,乍寒乍熱之感也。病有發喘者,熱則息粗,而氣不循序也。

病有發嘔者,胃中有熱而火炎上也。有鼻窒者,熱客陽明,而鼻脹也。又有一種冬瘟之病,治之非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溫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而熱也。又有一種時行寒疫,卻在冬溫之時。此亦天時不正,陰氣返逆而熱也。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

白話文:

世間發熱的原因有很多,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而外感和內傷是主要的關鍵。然而,外感引起的發熱和內傷引起的發熱,又可以分為虛實兩種。

醫生必須辨別清楚。例如,傷感發熱是實邪入侵人體的衛氣,與陽氣互相爭鬥導致的外熱,脈象緊而有力。這種病通常發生在正冬時節,類似於傷寒發熱。冬天受寒,不一定馬上發病,到了春天氣溫回升,到了夏天天氣炎熱,才會發病。

還有一種流行的瘟疫熱病,多發生在春夏季節,鄰近的居民都會感染。這是因為天地之間的疫氣,時令不正常,忽冷忽熱造成的。病人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發熱時呼吸粗重,氣息不順暢。

病人也可能出現嘔吐的症狀,這是因為胃中有熱,熱氣上逆造成的。還有的病人鼻塞,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陽明經絡,導致鼻腔腫脹。

還有一種冬季的瘟疫病,即使不在其流行的季節,但如果體內有這種病氣,也會發病。這是因為冬天寒冷,但病人卻反常地發熱,這是因為天時不正常,陽氣外泄導致發熱。

還有一種流行的寒疫,卻發生在冬天的溫暖時節。這也是因為天時不正常,陰氣逆行導致發熱。

還有夏季中暑的病症,雖然屬於外感,但更類似內傷,與傷寒病有很大的不同。

蓋寒傷形,寒邪客表,有餘之症,故宜汗之。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其脈虛遲而無力不足之症。又有因時暑熱,而過食冷物,以傷其內,或過取冷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若夫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其熱晝夜兼發,或晝重夜輕,口中無味,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於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

內傷色欲發熱午後發熱至半夜止,口中有味,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陰陽兩傷晝夜發熱,煩渴不止,鼻乾者。有內傷飲食,類傷寒初症,但右手脈氣口緊盛,身體不痛為異。有內傷思慮,神昏恍惚,眼燒而發熱者。有內傷生冷,鬱遏陽氣而發熱者。

白話文:

一般來說,寒邪入侵身體,會引起表面的症狀,屬於多餘的病氣,所以需要用汗法來治療。而暑氣傷害人體的元氣,導致元氣耗散,表現為脈象虛弱遲緩,無力不足。此外,有些人因為季節性的暑熱,過度食用冷物,傷及內部,或者過度吹冷風,傷及外部。這些情況並不是暑氣直接傷害人體,而是因為暑氣而引發的疾病。至於飲食勞累,損傷元氣,導致熱症晝夜交替出現,或者白天重晚上輕,口中無味,這是陽氣自我損傷,無法上升到陰分,形成內熱,屬於陽虛。因此脈象表現為大而無力,涉及肺脾。

內傷色慾引起的發熱,在下午出現,一直持續到半夜才消失,口中帶有味道,這是陰血自我損傷,無法制約火氣,陽氣上升導致內熱,屬於陽旺。因此脈象表現為數而無力,涉及心腎。陰陽兩傷會導致晝夜發熱,口渴不止,鼻乾燥。有些內傷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類似傷寒的初期症狀,但右手脈氣口緊盛,身體無痛是其特徵。有些內傷是由於過度思慮引起的,神志昏迷恍惚,眼睛灼熱發熱。還有一些內傷是由於過食生冷,鬱遏陽氣而引起的發熱。

有因服金石炙爆夜卧火坑,或火烘衣服,久則蘊積熱毒,脈浮大此屬實熱。有因銷礫腎水,相火炎上,口燥煩渴,精神短少,脈細小,此屬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日中甚。面赤心煩喜哭,瘡瘍自汗,掌中熱口舌乾是也。

有肺熱,熱在皮毛,日西甚。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痛,鼻流血是也。有脾熱,熱在肌肉,遇夜猶甚。怠惰嗜卧,面黃腹脹,口甜流涎,易飢體重是也有肝熱,熱在肌肉之下,骨之上,寅卯尤甚。脅疼目痛淚出頰腫,頭旋筋急,多怒是也有腎熱,熱在骨間,夾子時甚。兩足手心如火多睡,溺澀口乾,足腫是也有五心煩熱,乃陰虛火盛也。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服食金石炙烤過的食物或睡在火坑裡,或用火烘烤衣服,時間久了就會積聚熱毒,脈搏浮大,這屬於實熱。有些人因為腎水不足,相火上升,導致口乾舌燥、精神不振,脈搏細小,這屬於虛熱。

熱證可以分為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以及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還有骨蒸熱、心熱、肺熱、脾熱、肝熱、腎熱等。

心熱表現為熱在血脈,中午時分最為嚴重,臉色發紅、心煩意亂、喜歡哭泣,容易生瘡、自汗、手掌發熱、口舌乾燥等。肺熱表現為熱在皮毛,下午時分最為嚴重,呼吸急促、咳嗽、咽喉疼痛、肩背疼痛、鼻出血等。脾熱表現為熱在肌肉,晚上尤為嚴重,身體疲乏、嗜睡、面色發黃、腹部脹滿、口甜流口水、容易飢餓、體重增加等。肝熱表現為熱在肌肉之下、骨骼之上,凌晨時分最為嚴重,脅肋疼痛、眼睛疼痛、流淚、臉頰腫脹、頭暈目眩、筋脈緊張、易怒等。腎熱表現為熱在骨骼之間,子時最為嚴重,雙腳手心像火一樣發熱、嗜睡、排尿困難、口乾舌燥、足部腫脹等。五心煩熱屬於陰虛火旺。

有胸中煩熱,頭昏口燥,乃心內煩躁。無外熱仍分虛實。若因汗吐下後,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者,皆屬虛也。若不因汗吐下後而得者是實。

有潮熱。若傷寒日晡發熱,乃胃實,別無虛症。其餘當審其虛實。如前有面獨熱,是陽明經氣盛有餘,或風熱上升也。然積病最能發熱,多夜分腹肚熱甚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風熱,痰熱,濕熱,三者尤百病

白話文:

胸口感觉燥热、头晕口干,说明心里烦躁不安。即使没有外来的热气,也分虚实两种情况。如果是汗出、呕吐、泻下之后,津液流失过多,五脏枯燥,就属于虚症。如果并非因汗出、呕吐、泻下之后出现的,就是实症。

还有一种症状叫做潮热。如果伤寒在下午发热,说明胃实,没有其他虚症。其他的情况要仔细判断虚实。比如之前提到的面部发热,就是阳明经气盛实有余,或者风热上炎。不过久病最容易发热,多半在夜里腹肚热得厉害。经书上说,治病一定要找到病根。风热、痰热、湿热,这三者是百病之源。

2. 疹門

屬少陽、三焦相火,有色痕而無頭粒,重者紅如錦紋。疹屬少陰君火,浮小而有頭粒。隨一則下之早,則下之晚。乃外感熱病發斑也。陰症發斑,皆出背胸之間。手足雖有,亦稀少而微紅。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止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斑點。但如蚊蚋蚤虱形狀,而非錦紋也。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重,一身之火游行於外,所致輕如蚊跡,多在手足也。疹雖屬少陰君火,見於面多者,乃心火入肺而然。背上多者,足太陽膀胱火熱而然。胸前多者,足陽明火熱而然。四肢多者,脾與心火熱而然也。又有所謂癮疹者,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曰癮疹。

白話文:

少陽三焦相火引起的疹子,有顏色痕跡但沒有頭粒,嚴重時會呈現紅色錦紋狀。而少陰君火引起的疹子,則浮小且有頭粒。無論哪種疹子,早點治療效果就越好。這兩種疹子都是外感熱病引起的斑點。陰症引起的斑點,主要出現在背部和胸部之間,手腳部位則較少且顏色較淡。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無根無依,聚集在胸腔,只熏到肺部,再傳到皮膚,形成斑點,而且這些斑點形狀像蚊子、蚋、蚤、虱,而不是錦紋。

內傷引起的斑點,則是因为胃氣過盛,體內的火氣遊走到體表,因此顏色很淡,像蚊子叮咬的痕迹,而且主要出現在手腳部位。雖然疹子屬於少陰君火,但如果面部出現很多疹子,可能是心火入肺引起的;背部出現很多疹子,可能是足太陽膀胱火熱引起的;胸前出現很多疹子,可能是足陽明火熱引起的;四肢出現很多疹子,可能是脾與心火熱引起的。還有一種叫做癮疹的疹子,多半屬於脾,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皮膚表面,所以叫做癮疹。

發則多癢不仁,有風熱風濕之殊。又有所謂丹疹者,皆惡熱毒血蓄於命門,遇相火合發,即發也。色有赤白,熱有微甚耳。在小兒得之名曰赤瘤,自有治法,見啞

【脈雲】

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於表,故陽浮而數。下焦實熱,故陰實而大。

【立方】

消斑青黛飲 治熱傳里,里實有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色黑者不治。

棗二枳。竹葉十五片。不拘時服。

玄參升麻湯 治熱毒發斑,咽痛煩躁譫語。

白話文:

皮膚發癢且麻木,可能是風熱或風濕所致。所謂的丹疹,是因為熱毒血積聚在命門,遇到相火就發作。顏色有赤白之分,熱度也有輕重之別。小兒得此病叫做赤瘤,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但遇到失聲者就無能為力了。

脈象表現為陽浮而數,陰實而大。這是因為熱盛於表,所以陽氣浮而脈數;下焦實熱,所以陰氣實而脈大。

治療方劑:

消斑青黛飲:用於治療熱邪傳入里焦,里焦實熱又有虛弱,血熱不散,熱氣乘虛而外發於皮膚,形成斑點。斑點顏色黑者不可治療。

方劑組成:大棗二枚,枳實二枚,竹葉十五片。不拘時服用。

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熱毒發斑,伴隨咽喉疼痛、煩躁不安、神志不清。

玄參 升麻 甘草(各二錢) 石膏 知母(各二錢五分)

水煎服。

消毒犀角湯 治 及癮疹。

牛蒡子(五錢) 荊芥 甘草 防風(各二錢)

水煎溫服。

消風散 治丹疹。屬血風血熱。

白話文:

用玄參、升麻、甘草各二錢,石膏、知母各二錢五分,水煎服,可以治療及癮疹。另外,用牛蒡子五錢、荊芥、甘草、防風各二錢,水煎溫服,可以治療丹疹,屬於血風血熱。

荊芥 甘草 陳皮 濃樸(各五錢) 白僵蠶 人參 蟬蛻 茯苓 防風(各二錢) 川芎藿香 羌活(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

通聖散 治諸 。身上熱疹子。

防風 川芎 當歸 麻黃 薄荷 連翹 芒硝 大黃 白芍(各二錢) 黃芩 石膏 桔梗滑石 荊芥 山梔 白朮 甘草(各一錢五分) 水煎熱服。

白話文:

荊芥、甘草、陳皮、濃樸各五錢,白僵蠶、人參、蟬蛻、茯苓、防風各二錢,川芎、藿香、羌活各一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清茶送服。此方名為通聖散,用於治療身上出現熱疹。

另外,防風、川芎、當歸、麻黃、薄荷、連翹、芒硝、大黃、白芍各二錢,黃芩、石膏、桔梗、滑石、荊芥、山梔、白朮、甘草各一錢五分,水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