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14)

回本書目錄

(14)

1. 發熱門

世間發熱數種,治各不同,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然外感之熱與內傷之熱,又有虛實之分。

醫者不可不辨。如傷感發熱是實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其脈緊而有力。此發於正冬之時也。類傷寒發熱。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又有一種天行瘟疫熱病,多發於春夏之間,沿門閣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疫氣,時令不正,乍寒乍熱之感也。病有發喘者,熱則息粗,而氣不循序也。

病有發嘔者,胃中有熱而火炎上也。有鼻窒者,熱客陽明,而鼻脹也。又有一種冬瘟之病,治之非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溫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而熱也。又有一種時行寒疫,卻在冬溫之時。此亦天時不正,陰氣返逆而熱也。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

蓋寒傷形,寒邪客表,有餘之症,故宜汗之。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其脈虛遲而無力不足之症。又有因時暑熱,而過食冷物,以傷其內,或過取冷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若夫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其熱晝夜兼發,或晝重夜輕,口中無味,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於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

內傷色欲發熱午後發熱至半夜止,口中有味,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陰陽兩傷晝夜發熱,煩渴不止,鼻乾者。有內傷飲食,類傷寒初症,但右手脈氣口緊盛,身體不痛為異。有內傷思慮,神昏恍惚,眼燒而發熱者。有內傷生冷,鬱遏陽氣而發熱者。

有因服金石炙爆夜卧火坑,或火烘衣服,久則蘊積熱毒,脈浮大此屬實熱。有因銷礫腎水,相火炎上,口燥煩渴,精神短少,脈細小,此屬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日中甚。面赤心煩喜哭,瘡瘍自汗,掌中熱口舌乾是也。

有肺熱,熱在皮毛,日西甚。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痛,鼻流血是也。有脾熱,熱在肌肉,遇夜猶甚。怠惰嗜卧,面黃腹脹,口甜流涎,易飢體重是也有肝熱,熱在肌肉之下,骨之上,寅卯尤甚。脅疼目痛淚出頰腫,頭旋筋急,多怒是也有腎熱,熱在骨間,夾子時甚。兩足手心如火多睡,溺澀口乾,足腫是也有五心煩熱,乃陰虛火盛也。

有胸中煩熱,頭昏口燥,乃心內煩躁。無外熱仍分虛實。若因汗吐下後,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者,皆屬虛也。若不因汗吐下後而得者是實。

有潮熱。若傷寒日晡發熱,乃胃實,別無虛症。其餘當審其虛實。如前有面獨熱,是陽明經氣盛有餘,或風熱上升也。然積病最能發熱,多夜分腹肚熱甚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風熱,痰熱,濕熱,三者尤百病

白話文:

這個章節談的是各種發燒的情況,以及它們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判斷病因是外感還是內傷。然而,就算病因是外感或是內傷,還需進一步區分病情是實證還是虛證。

醫生必須能夠分辨這些差異。例如,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發燒,是因為實邪入侵人體防禦系統,與體內的陽氣互相抗衡造成的體溫升高,這種情況下脈搏會緊且有力。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冬天。類似傷寒的發燒。冬天受寒不一定馬上生病,到了春天可能轉變為溫病,夏天則可能轉為熱病。另有一種流行性的瘟疫熱病,大多在春夏之際爆發,感染同一地區的人。這是因為天地之間的疫氣,季節的節律失調,忽冷忽熱的影響。有的病人會出現喘息,這是因為體內熱度升高,呼吸變得粗重,氣息紊亂。

有的病人會出現嘔吐,這是因為胃部有熱,火氣上衝。有的病人會出現鼻塞,這是因為熱邪侵犯陽明經絡,導致鼻子腫脹。另有一種冬季瘟疫,如果治療時機不對,即便有治療也會持續發病。冬天本應寒冷,但病人反而患了溫病。這是因為季節節律失調,陽氣反常地泄露而出現熱象。另一種流行性寒疫,卻發生在冬天溫暖的時候。這也是因為季節節律失調,陰氣逆反,出現熱象。還有夏季因中暑而產生的疾病,雖然屬於外感,但表現出的症狀與內傷類似,與傷寒完全不同。

寒冷傷害身體的表面,寒邪侵入表層,表現出過剩的症狀,所以應該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暑熱傷害氣血,元氣被熱所傷而耗散,脈搏虛弱緩慢,無力且不足,表現出不足的症狀。此外,有些人因為夏天天氣太熱,過量食用冷食,傷害了體內的機能,或者過度吹風,傷害了身體表面。這種情況並不是暑熱傷人,而是因暑熱導致自己生病。再者,飲食不當和過度勞累,傷害了體內的元氣,會導致日夜都發燒,或者白天嚴重晚上輕微,口中無味,這是陽氣自我傷害,無法達到陰分,進而產生內熱,屬於陽虛。因此,脈搏大而無力,與肺脾相關。

內傷色慾導致的發熱,通常在下午開始發熱直到半夜,口中會有異味,這是因為陰血自我傷害,無法控制火氣,陽氣上升而產生內熱,屬於陽旺。因此,脈搏頻率快而無力,與心腎相關。陰陽雙傷導致日夜發熱,煩躁口渴,鼻腔乾燥。有因內傷飲食,類似傷寒初期症狀,但右手脈搏緊繃,身體不痛,這是不同的。有因內傷思慮,神志混亂恍惚,眼睛灼熱而發熱。有因內傷生冷,抑制了陽氣,導致發熱。有因服用金石、火烤、火坑夜臥,或火烘衣物,長時間積聚熱毒,脈搏浮大,這屬於實熱。有因腎水消耗,相火上升,口燥煩渴,精力減退,脈搏細小,這屬於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中,中午時分最嚴重。臉紅心煩喜歡哭泣,瘡瘍自汗,手掌熱,口舌乾燥。有肺熱,熱在皮毛,傍晚時分最嚴重。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疼痛,鼻流血。有脾熱,熱在肌肉中,夜晚更嚴重。怠惰嗜睡,臉色黃,腹部脹滿,口甜流口水,容易餓,身體沉重。有肝熱,熱在肌肉下方,骨頭上方,寅卯時分特別嚴重。脅疼目痛淚出,頰部腫脹,頭暈筋急,易怒。有腎熱,熱在骨頭之間,子時特別嚴重。腳手心像火一樣熱,多睡,尿澀口乾,腳腫。有五心煩熱,這是陰虛火旺。有胸部煩熱,頭昏口乾,這是心內煩躁,無外熱,仍需分辨虛實。如果因出汗、嘔吐、下瀉後,津液流失過多,五臟乾燥,都屬於虛證。如果不是因出汗、嘔吐、下瀉後得到的,則屬於實證。

有潮熱。如果是傷寒在日晡時分發熱,那是因為胃實,沒有虛證。其他情況應審視虛實。前面提到的單純面部發熱,可能是陽明經絡氣血旺盛,或者風熱上升。然而,長期疾病最易引起發熱,尤其是在夜晚,腹部熱度特別高。古籍說治病必求其本。風熱、痰熱、濕熱,這三種情況尤其重要,可導致各種疾病。

2. 疹門

屬少陽、三焦相火,有色痕而無頭粒,重者紅如錦紋。疹屬少陰君火,浮小而有頭粒。隨一則下之早,則下之晚。乃外感熱病發斑也。陰症發斑,皆出背胸之間。手足雖有,亦稀少而微紅。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止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斑點。但如蚊蚋蚤虱形狀,而非錦紋也。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重,一身之火游行於外,所致輕如蚊跡,多在手足也。疹雖屬少陰君火,見於面多者,乃心火入肺而然。背上多者,足太陽膀胱火熱而然。胸前多者,足陽明火熱而然。四肢多者,脾與心火熱而然也。又有所謂癮疹者,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曰癮疹。

發則多癢不仁,有風熱風濕之殊。又有所謂丹疹者,皆惡熱毒血蓄於命門,遇相火合發,即發也。色有赤白,熱有微甚耳。在小兒得之名曰赤瘤,自有治法,見啞

【脈雲】

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於表,故陽浮而數。下焦實熱,故陰實而大。

【立方】

消斑青黛飲 治熱傳里,里實有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色黑者不治。

棗二枳。竹葉十五片。不拘時服。

玄參升麻湯 治熱毒發斑,咽痛煩躁譫語。

玄參 升麻 甘草(各二錢) 石膏 知母(各二錢五分)

水煎服。

消毒犀角湯 治 及癮疹。

牛蒡子(五錢) 荊芥 甘草 防風(各二錢)

水煎溫服。

消風散 治丹疹。屬血風血熱。

荊芥 甘草 陳皮 濃樸(各五錢) 白僵蠶 人參 蟬蛻 茯苓 防風(各二錢) 川芎藿香 羌活(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

通聖散 治諸 。身上熱疹子。

防風 川芎 當歸 麻黃 薄荷 連翹 芒硝 大黃 白芍(各二錢) 黃芩 石膏 桔梗滑石 荊芥 山梔 白朮 甘草(各一錢五分) 水煎熱服。

白話文:

[疹門]這段文字談的是疹子的性質和治療方法。

疹子屬於少陽、三焦的相火,會呈現出有顏色痕跡但沒有頭粒的特徵,嚴重的話,顏色會像錦紋一樣鮮紅。另一種疹子則屬少陰的君火,疹子較小且有頭粒。對於疹子,如果過早或過晚治療都不好,這是因為外感熱病導致的斑疹。如果是陰症發出的斑疹,通常會出現在背部和胸部之間,雖然手腳也會有,但是數量少且顏色偏淡紅。這類的疹子,是無根的火氣聚集在胸中,單獨燻蒸肺部,再傳到皮膚形成斑點,形狀像蚊蟲叮咬的痕跡,而不是像鮮紅的錦紋。

內傷導致的斑疹,胃氣會非常重,全身的火氣會遊走於體外,導致的疹子形狀輕微如蚊跡,大多出現在手腳。雖然疹子歸屬少陰的君火,但如果臉上的疹子特別多,那是因為心火進入肺部所致。背上疹子多,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的火熱;胸前疹子多,是因為足陽明的火熱;四肢疹子多,是因為脾和心的火熱。另外一種癢疹,大多跟脾有關,隱隱地出現在皮膚間,所以稱為癮疹。

發疹時多會感到癢,而且失去感覺,可能是風熱或風濕的緣故。另一種丹疹,都是因為惡熱毒血蓄積在命門,遇到相火一起發作,就會發出疹子。顏色可能有紅或白,熱度也可能輕或重。小孩得到這種疹子,稱為赤瘤,有特定的治療方法。

從脈象來看,陽脈浮動且快速,陰脈實且大。這代表火氣旺盛在表面,所以陽脈浮動且快速;下焦實熱,所以陰脈實且大。

治療疹子的藥方如下:

  1. 消斑青黛飲:用於治療熱毒傳入體內,裡外皆有虛弱,血熱無法散發,熱氣趁虛而出,從皮膚冒出成為斑疹。若斑疹呈黑色,治療效果不佳。
  • 藥材:棗二枚,枳實十五片。不限時間服用。
  1. 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熱毒發斑,咽喉疼痛,煩躁不安,說胡話。
  • 藥材:玄參、升麻、甘草各二錢,石膏、知母各二錢五分。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服用。
  1. 消毒犀角湯:用於治療癮疹。
  • 藥材:牛蒡子五錢,荊芥、甘草、防風各二錢。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溫服。
  1. 消風散:用於治療丹疹,屬血風血熱。
  • 藥材:荊芥、甘草、陳皮、濃樸各五錢,白僵蠶、人參、蟬蛻、茯苓、防風各二錢,川芎、藿香、羌活各一錢。
  • 服用方式: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清茶調勻後吞下。
  1. 通聖散:用於治療各種熱疹。
  • 藥材:防風、川芎、當歸、麻黃、薄荷、連翹、芒硝、大黃、白芍各二錢,黃芩、石膏、桔梗、滑石、荊芥、山梔、白朮、甘草各一錢五分。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