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9)
(9)
1. 麻木門(附脫陽)
人皆以麻木為一病,而不知麻與木固自有不同也。所謂麻者,非癢非痛,肌肉之內,如千萬小蟲亂行雜沸,按之不止,搔之愈甚者是也。所謂木者,非癢非痛,自己之肌肉,如他人之肌肉,按之不知,搔之不覺者是也。麻如木之亂,故名曰麻木;如木之濃,故名曰木。麻猶知痛癢,而木則全無覺矣。
然求其痛之所屬,將何以斷之。蓋麻有久暫,木有久暫。臨時之麻者,或因坐卧不得其所,四體相壓阻節,榮衛血行既遲,而氣亦未至故也。然麻或太甚,亦有似於木焉。臨時之木者,亦因坐卧不得其所,四體重壓又著寒氣,一時不曾護持,而榮衛不相聯屬,血已不行,而氣久不至,故也。然木或還醒,亦有似於麻焉。
此其臨時之麻木,雖因氣血不足,而有未足為病。惟久麻久木者,斯為病耳。
蓋經年累月無一日而不麻者,麻之久者也。麻之久者,非坐卧不穩所致,必其內氣虛甚,風痰輳為患,不能作麻。以其挾於風邪,痰為風之所噓,如風吹波浪,自騰沸而去。肌肉之中已為風痰所處,陰陽二氣失其營運之柄,安得而不麻乎。
經年累月無一日而不木者,木之久者也。亦非坐卧不穩所致,乃是死血凝滯於內,外挾風寒,又因陽氣虛敗,不能運動而肉已死,若與我不相干,此其所以木也。人之一身,皆氣血所養,氣血行遲,即能成病,況其不行乎。此久麻久木所以可畏也。然麻木之處,小猶可治之。
若半體一肢,甚難救療。醫者知此,則人之死生,病之輕重,瞭然於胸中,而用藥之妙,尤在善處。其可以執法乎。使暫麻暫木而用重劑,則損其真元;久麻久木而用輕劑,則不能取效。審而治之可也。
【脈雲】
脈浮而濡屬氣血虛,脈浮而緩屬濕,脈浮而緊屬寒,脈澀而芤屬死血,脈緊而滑屬濕痰
【立方】
人參調元湯 治一身麻木,四肢倦忌。
人參 沙參 黃 (各二錢) 甘草(五分) 肉蓯蓉 白芍 川芎(各一錢) 北五味(二十七粒)
水煎溫服。
舒氣活絡丸 治男婦七情所感,氣血不行,手足頑麻。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沉香(忌見火) 香附(醋制各二兩) 桂枝(八錢) 川芎 牛膝烏藥 蒼朮(炒) 薏苡仁(炒) 生地(忌鐵器) 柴胡 丹皮(炒)桑寄生(各二兩五錢) 甘草 防己 茯神(各一兩) 大附子(一個童便黃連制)
上為末。老薑四兩搗汁,加水法為丸。每服空心服三錢,白滾湯下。
大法麻木之屬,雖有風痰死血之分,然治療之藥,皆當以熱藥為引導,如生薑,附子,官桂川烏之類,以引經藥引至各經,如手臂用桑條,股足用牛膝,威靈仙之類,以行氣藥通其氣,如烏藥,木香
白話文:
標題:[關於麻木症(附加脫陽症)]
內容: 大多數人都認為麻木是一種疾病,但事實上,麻和木其實是有區別的。所謂的"麻",指的是既不是癢也不是痛,而是肌肉內部感覺像是有千萬隻小蟲在爬行或沸騰,你去按它不會停止,反而越撓越嚴重。而所謂的"木",同樣既不是癢也不是痛,但是自己的肌肉卻像是別人的肌肉一樣,你去按它感覺不到,去撓它也毫無知覺。因為麻是像木那樣的混亂,所以被稱為麻木;而木則像是麻的加重版,所以被稱為木。麻的情況下,肌肉仍能感知到痛癢,而木則完全沒有感覺。
然而,要判斷這疼痛的根源,該如何下結論呢?一般來說,麻和木都有短期和長期之分。短暫的麻木可能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到壓迫,導致血液循環減慢,氣血未能順利流通。但若麻感過於強烈,也會呈現出類似木的狀態。而短暫的木,也是因為坐臥姿勢不當,身體受到寒冷侵襲,使得血液無法流動,氣血長時間無法到達,從而產生木的感覺。然而,若木的情況有所好轉,也會出現類似麻的現象。
這些短暫的麻木,雖然可能源於氣血不足,但通常不足以成為病態。只有長期的麻木或木,才真正算是病態。
如果一個人整年整月每天都在麻木,那就是長期的麻木了。長期麻木並非由於坐臥姿勢不當,而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風痰聚集造成病患,無法正常感受麻的感覺。因為風邪的影響,痰液會隨風而動,如同風吹起波浪,自然沸騰。當肌肉中充滿了風痰,陰陽二氣的運行受阻,當然就會產生麻木的感覺。
如果一個人整年整月每天都在木,那就是長期的木了。同樣的,這並非由於坐臥姿勢不當,而是由於體內存在大量凝滯的死血,加上外在風寒的影響,以及陽氣虛弱,導致肌肉失去活力,感覺像是與自身無關,這就是木的原因。人的身體是由氣血供養的,一旦氣血流動緩慢,就會生病,更何況是氣血完全無法流動。這正是長期麻木和木的可怕之處。然而,麻木的部位如果範圍較小,還是可以治療的。
但如果半邊身體或某一肢體都出現這種情況,治療起來就非常困難了。醫生了解這些,就能對患者的生死、病情的輕重有清晰的判斷,使用藥物的技巧也就更加高明。但不能固守成規,對於暫時性的麻木或木,使用強力的藥物會損害體內的正氣;而對於長期的麻木或木,使用輕微的藥物則無法達到效果。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療。
【脈象】
脈象浮而濡,屬於氣血虛弱;脈象浮而緩,屬於濕氣;脈象浮而緊,屬於寒氣;脈象澀而芤,屬於死血;脈象緊而滑,屬於濕痰。
【處方】
人參調元湯 用於治療全身麻木,四肢疲倦。
配方:人參、沙參、黃耆(各二錢),甘草(五分),肉蓯蓉、白芍、川芎(各一錢),北五味(二十七粒)。用水煎煮後溫服。
舒氣活絡丸 用於治療男女因七情所感,氣血不通暢,手腳麻木。
配方:當歸(酒洗)、白芍(酒炒)、沉香(避免接觸火)、香附(醋製,各二兩)、桂枝(八錢)、川芎、牛膝、烏藥、蒼朮(炒)、薏苡仁(炒)、生地(避免接觸鐵器)、柴胡、丹皮(炒)、桑寄生(各二兩五錢)、甘草、防己、茯神(各一兩)、大附子(一個,童便黃連製)。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加入四兩老薑搗碎的汁液,再加水製成丸狀。空腹時服用,每次三錢,用開水送服。
總體而言,對於麻木的情況,儘管可能涉及風痰和死血的問題,但在治療上,應該使用熱性藥物作為引導,例如生薑、附子、官桂、川烏等,以引導藥物到達各個經絡,如手臂可用桑條,腿腳可用牛膝,威靈仙等,並使用行氣藥物來促進氣的流通,如烏藥、木香等。
2. 附:脫陽
大吐大瀉,或房欲過度,大耗真元,陽氣既去,陰血不能固守,亦隨而脫去也。如丈夫交媾過度,脫在婦人身上須婦人緊緊抱住,用氣噓入口內,少頃自省。若就放開必死。
回陽湯
大附子(三錢) 人參(二錢) 白朮 乾薑(各一錢) 廣木香(一錢五分)
水煎熱服。
蒸臍法
蔥葉一大把,以線扎緊,兩面切平,半寸濃。內用麝香三分摻入蔥內,外加艾圓灸之,以蒸熱氣入腹神妙。
熨氣海穴(在臍下)
食鹽一斤炒熱,先熨氣海,再服回陽湯。
白話文:
[附:脫陽]
在嚴重嘔吐與腹瀉,或是性生活過度的情況下,身體的元氣會大量消耗,導致陽氣衰竭。當陽氣消失後,陰血無法保持穩定,也會跟著流失。例如,男性在性行為過度後,若出現脫陽的情況,必須讓女性緊緊抱住他,將氣息吹入其口內,稍等片刻,他便能恢復意識。如果馬上鬆開,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回陽湯
主要成分有:大附子三錢、人參二錢、白朮、乾薑各一錢、廣木香一錢五分。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蒸臍法
取一大把蔥葉,用繩子綁緊,兩端切平,厚度約半寸。在蔥葉內加入三分量的麝香,然後在外層加上艾圓進行灸療,利用蒸騰的熱氣進入腹部,效果極為顯著。
在肚臍下方的氣海穴位置進行熱敷。
取一斤的食鹽炒熱,先在氣海穴上熱敷,再服用回陽湯。
3. 中暑門(附註夏)
暑者夏月炎蒸之氣也。丙丁當權,祝融用事,炎威酷烈,鑠石流金,柔脆之軀,不堪燔灸。而中暑之病有不免矣。病之初起,身熱自汗,口渴面垢而已,其餘雜症皆後傳變。然昔人有中熱,中暑之分,豈暑之外別有所謂熱耶。蓋暑與熱本無所異,而人感之則異耳。
富貴之人,避暑於涼亭水閣之中,修竹繞欄而成蔭,清泉漱玉而生寒,偃簟以取涼,揮羽扇以祛熱,浮瓜沉李以消渴,鮮菱脆藕以解煩,自謂可以無暑矣,不知富貴必生驕奢,驕奢必生淫欲元氣日消,肌里必疏,坐談之頃,卒然為暑風所傷,邪氣直入,霎時昏迷不知人,此所謂靜而得之為中暑是也。貧窮勞苦之人,竭力於畝畝而汗血成漿,驅馳於道途,而咽喉似炙。
赤日方為魃,而清風不來,熱地已成爐,而寒泉難覓,精神疲而欲絕,筋力困而不知,卒然傾僕不省人事,此所謂動而得之為中熱是也。然暑初入,自口鼻牙頰達於心胞絡,以火從火。故古法當暑取冷水灌溉勿咽。入肝則眩暈頑麻,入脾則昏睡不覺,入肺則喘咳痿,入腎則消渴。
中暑歸心,神昏卒倒。此症之重者,緩則為傷淺,急則為冒深。又為伏暑又何以辨之。蓋傷暑在肉分,周身煩躁,或如針刺,或有赤腫。蓋天氣浮於地表,故人氣亦浮於肌表也。冒暑或腹痛水瀉者,胃與大腸受之。噁心者,胃口有痰飲也。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腸胃之間熱傷氣而不傷形,旬月莫覺,變出寒熱不定,霍亂吐瀉,膨脹中滿瘧痢煩渴,腹痛下血等症。但暑氣病多不身痛,間有痛者,或為熱浴水濕相搏耳。
又有暑風厥,手足搐搦為風,手足逆冷為厥。治此病者,當視其所處貧富,所為勞逸,所稟虛實,所感輕重,而斟酌用藥,斯得之矣。【脈雲】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舉要曰。熱傷於氣,所以脈虛弦洪芤遲體狀無餘。【立方】祛暑神秘丹治夏月中暑,率倒不省人事,一丸立愈。
青蒿(凈末一斤)白梅烏梅生薑(各四兩)生薑皮(一兩)沙糖(十兩)上為末,共搗為丸,如龍眼肉大,每服一丸,井水調下。解急方法中熱在絡,昏迷不知人事,湯藥不便,恐氣脫難治,急扶陰涼處,不可卧濕冷地,掬道上熱土於臍上撥開作竅,令人尿於其中,急求生薑,或蒜嚼爛,以熱湯或童便灌下,外用布蘸熱湯慰氣海立醒。醒後切勿飲冷水,飲之即死。
香薷飲治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元氣久虧,好食生冷,或卧濕地,當風取涼,中暑等症。香薷(五錢)濃樸(二錢薑汁炒)白扁豆(一錢五分炒)上為一劑,水煎候冷,不拘時服。中暑後傷風,搐搦不省人事,加黃連,羌活。伏暑頭痛,小便澀濁加茵陳,車前子。霍亂吐利,加藿香,木瓜,生薑。
臟腑積熱便血,加枳殼,黃連,赤芍,烏梅。小便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暑氣就是夏天的炎熱蒸騰之氣。在夏季,火氣旺盛,酷熱難當,能熔化金石,脆弱的人體難以承受這樣的高溫,因此會有人中暑。剛開始中暑,會出現身體發熱、自汗、口渴、臉色污垢等症狀,其他複雜的症狀會隨後出現。古人區分了中熱和中暑,但實際上,熱和暑並無不同,差異在於人對它們的感受。
富貴之人可以在涼亭水閣中避暑,周圍有綠竹成蔭,清泉生寒,他們躺著竹蓆,揮舞羽扇,吃著冰鎮的瓜果,喝著清涼的菱角和藕片,以為這樣就能遠離暑氣,但不知富貴易生驕奢,驕奢易生縱欲,元氣逐漸消耗,肌膚變得疏鬆,片刻間被暑風侵襲,邪氣直入,瞬間就昏迷不醒,這就是所謂的「靜中暑」。
勞苦之人,在田間勞作,汗水如漿,奔波於道路上,喉嚨乾燥如炙烤。烈日當空,清風不至,熱地如爐,寒泉難尋,精神疲憊到極點,筋力耗盡,突然倒下,失去知覺,這就是所謂的「動中熱」。暑氣初入,從口鼻牙頰進入,影響心臟,因此古法認為應當用冷水灌溉,但不要吞嚥。暑氣進入肝臟,會導致眩暈麻木;進入脾臟,會使人昏睡不醒;進入肺臟,會引起喘咳;進入腎臟,會導致消渴。
中暑如果影響到心臟,會使人神志不清,突然倒下。此症如果緩慢發展,影響較輕;如果迅速惡化,影響較深。還有伏暑,如何辨別呢?中暑在肌肉層面,全身煩躁,或有針刺感,或有紅腫。因為天氣的熱量浮於地表,人的氣血也會浮於肌表。冒暑可能導致腹痛、水瀉,這是胃和大腸受到影響。噁心,則是胃口中有痰飲。伏暑即冒暑,久藏於三焦和腸胃之間,熱傷氣而不傷形,數十天都沒有明顯症狀,然後突然轉變成寒熱不定、霍亂吐瀉、腹部脹滿、瘧疾、煩渴、腹痛下血等症狀。但暑氣病多不會導致身體疼痛,偶爾出現疼痛,可能是因為熱浴和水濕相互作用。
還有暑風厥,手腳抽搐是風症,手腳冰冷是厥症。治療這種病,應當根據患者的貧富、勞逸、虛實、感受程度來決定藥物的使用。例如,"祛暑神祕丹"可以治療夏季中暑,讓人立即恢復意識。製法:青蒿(淨末一斤)、白梅、烏梅、生薑(各四兩)、生薑皮(一兩)、沙糖(十兩)。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混合攪拌成丸,大小如龍眼肉,每次服用一丸,用井水調服。
對於中熱在絡,昏迷不醒的情況,應當將患者扶到陰涼處,不能讓其躺在濕冷的地面上。可以將路上的熱土放在肚臍上,挖一個洞,讓人往裡面撒尿,然後急求生薑或大蒜,嚼爛後用熱水或童子尿灌下,外用布蘸熱水敷在氣海穴,患者很快就會醒來。醒後切勿飲用冷水,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香薷飲"可以治療臟腑冷熱失調、飲食不節制、元氣久虧、喜食生冷、臥濕地、當風取涼、中暑等症狀。製法:香薷(五錢)、厚樸(二錢,薑汁炒)、白扁豆(一錢五分,炒)。將所有材料混合,用水煎煮,待冷卻後隨時服用。中暑後受風,抽搐不醒,可加入黃連、羌活;伏暑頭痛,小便混濁,可加入茵陳、車前子;霍亂吐瀉,可加入藿香、木瓜、生薑;臟腑積熱,便血,可加入枳殼、黃連、赤芍、烏梅;小便問題,可根據具體情況添加相應的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