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6)
(6)
1. HT症門(附?)
厥者逆也。陰陽氣不相接則厥,手足逆冷是也。其症不一,散之方書者甚多,今姑撮大概。 色白也。然陽厥伏熱深而振慄,及見身冷脈微,欲絕而死者,陽極似陰,服熱藥即死。陰厥虛寒,甚而發燥,欲坐於泥水之中,此陰極似陽,服寒藥即死,不可不辨。外此又有暑厥。
中暑耗氣發厥,脈虛自汗。有氣厥,因暴怒而得,即氣中也。與中風相似,風中身熱,氣中身冷。有痰厥,其脈洪滑。或咽中如拽鋸聲。有蛔厥,胃中冷,吐出長蟲者是。有氣虛厥, 脈細者是。有血虛厥,脈大如蔥管者是。有驚厥,因勞後後,飲水被驚而發者是。有屍厥。
凡吊死問疾,或入廟登冢,卒中外邪,與臟氣相忤,氣遏不行,忽手足冷,頭面青黑,牙關緊急,昏暈卒倒,或錯言妄語,決不可作風治。 【脈雲】 厥逆之脈,多於沉伏者。但沉遲散為之寒,沉伏而數為之熱,浮而無力者是氣虛,洪滑有力屬頑痰,沉滑身冷者難治。 【立方】 蘇合丸 凡厥症,先以薑汁,調服灌醒然後議脈辨症用藥。
白話文:
厥,是指氣逆不順。陰陽氣不相接就會導致厥,手腳冰冷就是典型的症狀。厥的症狀有很多種,醫書上記載的治療方法也很多,這裡只簡單概述一下。
面色蒼白是厥的常見症狀。但陽厥是因為熱氣鬱積於內,表面的症狀是寒冷顫抖,脈搏微弱,甚至瀕臨死亡,這種情況看似陰寒,但實際上是陽氣極盛,服用溫熱的藥物就會致命。陰厥是虛寒所致,嚴重時會出現乾燥發熱,想要待在泥水之中,這種情況看似陽熱,但實際上是陰氣極盛,服用寒涼的藥物就會致命,不可不分清兩者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暑厥。
中暑耗損人體氣血,導致氣逆而發厥,脈搏虛弱,容易出汗。氣厥是由於暴怒而引起,氣機鬱結,症狀類似中風,但中風發熱,氣厥則身體冰冷。痰厥的脈搏洪大滑利,或感到咽喉有像拉鋸一樣的聲音。蛔厥是指胃部寒冷,嘔吐出寄生蟲。氣虛厥的脈搏細弱。血虛厥的脈搏大而空虛,像蔥管一樣。驚厥是由於勞累之後,喝水後受驚嚇而引起。屍厥是指突然昏迷,就像死人一樣。
凡是吊死問疾、入廟登塚、突然接觸到外邪,導致臟腑氣機逆亂,氣血運行不暢,突然手腳冰冷、頭面發黑、牙關緊閉、昏迷倒地、或說胡話,絕不可用治療風寒的方法。
脈象方面,厥逆的脈象多數沉伏。沉而遲緩,散漫無力是寒厥,沉伏而數是熱厥,浮而無力是氣虛,洪大滑利有力是痰厥,沉而滑利且身體冰冷則難以治療。
治療方面,凡是厥症,先用薑汁調服,灌醒患者,然後根據脈象和症狀辨證施治。
白朮(土炒) 青木香 硃砂(研水飛) 犀角 沉香 麝香 訶梨勒(煨取皮) 安息香(酒熬膏) 丁香 白檀香 蓽茇 香附(以上各二兩) 龍腦(五錢) 薰陸香 酥合油(各一兩) 上為細末研勻,和安息香膏,加煉蜜丸如龍眼核大,每服一丸。 大承氣湯 治陽厥,與陽極似陰。
白話文:
白朮土炒,青木香、硃砂研水飛,犀角、沉香、麝香,訶梨勒煨取皮,安息香酒熬膏,丁香、白檀香、蓽茇、香附各二兩,龍腦五錢,薰陸香、酥合油各一兩,以上研為細末,和安息香膏,加煉蜜丸如龍眼核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大承氣湯治療陽厥,陽氣極盛而表現為陰虛。
(方見傷寒門) 四君子湯 治氣虛厥。 白朮(土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水二鐘,加黑棗二枚,熱服。 四物湯 治血虛厥。 當歸 白芍 川芎 懷生地(各二錢) 水二鐘,加龍眼肉七枚,不拘時服。 加味理中湯 治蛔厥。
白話文:
《傷寒門》記載,四君子湯主治氣虛厥,用白朮(土炒)、白茯苓(去皮各一錢)、人參(二錢)、甘草(五分),水二鐘,加黑棗二枚,熱服。四物湯主治血虛厥,用當歸、白芍、川芎、懷生地(各二錢),水二鐘,加龍眼肉七枚,不拘時服。加味理中湯主治蛔厥。
大附子(童便制一錢) 乾薑(炒黑) 甘草 檳榔 白朮(生炒) 人參(各八分) 肉桂川椒(各六分) 水一鐘,烏梅三個煎服。 逐痰湯 治寒痰發厥。 廣橘紅(二錢) 半夏 甘草(各一錢二分) 大附子 川貝母(各一錢) 水二鐘,加竹瀝薑汁煎服。 四逆湯 治陰厥,與陰極似陽。
白話文:
附子(用童子尿浸泡,取一錢),乾薑(炒黑),甘草,檳榔,白朮(生炒),人參(各八分),肉桂,川椒(各六分),加水一鐘,烏梅三個,煎煮服用。此方名為逐痰湯,用於治療寒痰引起昏厥的症狀。
橘紅(二錢),半夏,甘草(各一錢二分),大附子,川貝母(各一錢),加水二鐘,再加入竹瀝和薑汁煎煮服用。此方名為四逆湯,用於治療陰寒厥逆,症狀類似陽氣過盛。
(方見傷寒門) 祛暑湯 治暑厥,氣升不省人事。 香薷 濃樸(薑汁炒) 白扁豆(各一錢炒) 沉香(二錢) 川黃連(酒炒) 陳皮 桔梗(各一錢二分) 水二鐘,加燈心三十莖,煎七分服。 烏藥順氣散治氣逆厥。(方見中風門) 鎮邪飲 治屍厥如神。先以酥合丸灌醒,再服此方。
白話文:
祛暑湯用來治療暑氣昏迷,氣往上衝導致神志不清。香薷、濃樸(薑汁炒)、白扁豆(各一錢炒)、沉香(二錢)、川黃連(酒炒)、陳皮、桔梗(各一錢二分),水二鐘,加燈心三十莖,煎七分服。烏藥順氣散用來治療氣逆昏厥。鎮邪飲用來治療昏迷不醒,如同神效。先用酥合丸灌醒,再服用此方。
紫樸 膽星 蒼朮 廣木香 橘紅(各一錢) 甘草 辰砂(各三分) 水二鐘,加薑汁半盞,酒一盞同煎服。
白話文:
配方包含以下成分:
- 紫樸:1錢
- 膽星:1錢
- 蒼朮:1錢
- 廣木香:1錢
- 橘紅:1錢
- 甘草:3分
- 辰砂:3分
用法:將以上所有成分放入兩杯水中,加入半杯薑汁和一杯酒一同煎煮,然後服用。
2. ?門
活人雲。太陽中風,因作剛柔二證。大抵此為病,因風濕二氣襲於太陽之經。亦有輕重之分。其風勝氣者為剛證。風性剛急故也。濕氣勝者為柔證。濕性柔和故也。外有諸虛之候。表虛不能任風寒,亦能成證。是以或產後,或金瘡,或跌僕撲傷,癰疽潰膿之後,一切去血過多之證,皆能成此疾也。
是乃虛為本,而風為標耳。亦有絕無風邪,而亦能使人筋脈攣急,而為角弓反張之候者。血脫無以養筋故也。丹溪雲。此症甚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恐反燥其餘血而致不可救也。宜補藥兼降痰火,如參芎歸竹瀝之類。然而剛柔之證,不可不辨也。如太陽發熱無汗惡寒,脈弦長。
白話文:
太陽中風,分為剛證和柔證兩種。一般來說,這種病是由風濕之氣侵襲太陽經脈所致,輕重不一。風氣盛者為剛證,因風性剛急;濕氣盛者為柔證,因濕性柔和。此外,如果體虛,表虛不能抵禦風寒,也能導致此病。因此,產後、金瘡、跌僕撲傷、癰疽潰膿之後,以及一切失血過多的情況,都有可能引發此病。
這病的根本是虛,風只是表象。有些人雖然沒有風邪,也能出現筋脈攣急,角弓反張的現象,這是因為血氣不足,無法滋養筋脈所致。丹溪認為,此病不可用風藥治療,否則會耗損餘血,導致難以挽回。應該使用補藥兼降痰火,例如參、芎、歸、竹瀝等。然而,剛柔之證需要辨別,例如太陽發熱無汗惡寒,脈弦長,就屬於剛證。
頭急胸滿。口噤手足攣急切牙,甚則搐搦筋頭強直。角弓反張。此為剛證。太陽微熱多汗,不惡寒。脈遲澀弦紉。四肢不收。時之搐搦。開目含口。此為柔證也。【脈雲】太陽病發其脈沉而細者為證。【立方】葛根湯治剛證。乾葛(四錢)麻黃(三錢)桂枝甘草羌活(各二錢)薑三片。
棗二枚。煎服。桂附湯治柔證。官桂大附子防風黃芩川芎防己甘草玄參(各一錢)生薑三片。煎熟熱服。八味順氣散治七情證。陳皮青皮(炒)白茯苓(去皮)烏藥(各一錢五分)人參白朮(土炒)白芷(各一錢)甘草(三分)水二鐘。加黑棗二枚。煎熟熱服。益元湯治去血過多證。
白話文:
頭昏腦脹,胸悶氣塞,嘴巴緊閉,手腳抽筋發緊,不停磨牙,嚴重時會全身抽搐、肌肉僵硬,角弓反張,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現。如果伴隨頭部微熱、出汗,不畏寒,脈象沉細、弦緊,四肢不能自主收縮,偶爾抽搐,眼睛睜開,嘴巴微張,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針對陽氣過盛的症狀,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針對陽氣不足的症狀,可以使用桂附湯治療。如果症狀是由於情緒波動引起的,則可以使用八味順氣散治療。如果症狀是由於失血過多引起的,則可以使用益元湯治療。
當歸生地人參黃(各一錢)川芎白朮丹皮(各一錢五分)水二鐘棗二枚煎服。祛風逐痰湯治痰證挾風。半夏曲枳實(炒)橘紅(各一錢五分)桔梗(炒)膽南星明天麻(濕紙包煨)防風薄荷(各一錢)全蝎(七枚洗凈)水二鐘。加竹瀝半酒盃。薑汁十茶匙。抑火湯治火證。
白話文:
當歸、生地、人參、黃芪各一錢,川芎、白朮、丹皮各一錢五分,水二鐘,棗二枚,煎服。此方名為祛風逐痰湯,用於治療痰證挾風。
半夏、麥芽、枳實(炒)、橘紅(各一錢五分)、桔梗(炒)、膽南星、天麻(濕紙包煨)、防風、薄荷(各一錢)、全蝎(七枚洗凈),水二鐘,加竹瀝半酒杯,薑汁十茶匙。此方名為抑火湯,用於治療火證。
川黃連(酒炒)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黃芩(酒炒)黃柏(炒各一錢五分)知母(鹽水炒)枳殼(麩炒)甘草玄明粉(各一錢)水二鐘。加燈心三十莖。童便半酒盃。
白話文:
黃連用酒炒,當歸用酒洗,白芍用酒炒,黃芩用酒炒,黃柏炒至金黃色,每味一錢五分;知母用鹽水炒,枳殼用麩炒,甘草與玄明粉各一錢;水兩杯,加入燈心草三十莖,童便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