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5)
(5)
1. 食積
外症頭疼發熱惡寒,全類傷寒。惟身不痛,心腹飽悶,噯噎嘔逆,為異耳。甚者,用滾鹽湯調皂莢末五分探吐,復用加味平胃散。頭痛身亦痛者,謂之夾食傷寒,加味治中湯。如表症多,藿香正氣散。里症多,小承氣湯。
加味平胃散
蒼朮 濃樸 陳皮(各二錢) 白朮(一錢) 甘草(八分) 乾薑(一錢) 山楂 神曲 草果(各三錢) 黃連(二錢) 枳實(一錢半) 薑臨服入木香磨汁調下。如腹痛,加桃仁。便實,去渣、曲、果、薑,加大黃。
加味治中湯
陳皮 枳實 青皮 濃樸(各一錢) 白朮(八分) 甘草(五分) 蒼朮(一錢五分) 乾薑(五分) 草果 砂仁(各一錢二分)
熱甚,去白朮,加柴胡。嘔吐,加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甘草、白朮,加枳實。腹痛甚者,加芍藥、大黃,去乾薑、白朮。
白話文:
[食物消化不良]
外在症狀表現爲頭疼、發熱與怕冷,這些症狀很像感冒。但不會全身疼痛,而是感到心腹脹滿不適,有噯氣、打嗝或嘔吐的現象,這是其不同之處。嚴重時,可使用滾燙的鹽水調和皂莢粉末五分之一茶匙催吐,之後再服用加味平胃散。如果頭痛同時身體也痛,這稱爲夾雜消化不良的感冒,這時應服用加味治中湯。若表面症狀較多,可選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內臟症狀較重,則應服用小承氣湯。
加味平胃散配方
蒼朮、厚朴、陳皮(各約8克),白朮(約4克),甘草(約3克),乾薑(約4克),山楂、神曲、草果(各約9克),黃連(約6克),枳實(約5克)。服用時加入生薑和木香的汁液一同調服。如果腹部疼痛,可以增加桃仁。若便祕,去掉神曲、山楂、乾薑,加大黃。
加味治中湯配方
陳皮、枳實、青皮、厚朴(各約4克),白朮(約3克),甘草(約2克),蒼朮(約5克),乾薑(約2克),草果、砂仁(各約4克)。熱度過高,去掉白朮,增加柴胡。有嘔吐現象,加入薑汁炒過的半夏。胸部飽脹不適,去掉甘草和白朮,增加枳實。腹部劇痛,增加芍藥、大黃,同時去掉乾薑和白朮。
2. 夾痰症
憎寒壯熱,惡風自汗,胸膈滿悶,氣上攻沖,頭不昏疼,項不強者,是也。自熱者,芎蘇飲,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湯。無熱者,二陳湯,溫膽湯通用,加味導痰湯。有痰結胸者,鶴頂丹,枳桔二陳湯。有痰上隱隱頭疼者,瓜蒂散吐之。
加味二陳湯
甘草(八分)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南星 枳實 黃芩 白朮 黃連
去痰。後服此藥。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各五錢)
為末鹽湯調服。服後宜卧片時,欲吐且耐之,良久用指探之。
白話文:
【病症:夾痰症】
症狀表現爲:畏寒高熱,怕風且自汗,胸口感到滿悶,氣上衝,但頭不昏沉、頸部也不僵硬,這些都屬於夾痰症的症狀。
如果患者有發熱的情況,可用芎蘇飲、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湯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沒有發熱,則可以使用二陳湯和溫膽湯,也可選擇加味導痰湯。
若痰積在胸部,可用鶴頂丹或枳桔二陳湯。
若有痰導致隱隱的頭痛,可用瓜蒂散使其嘔吐。
加味二陳湯
藥方成分包括:甘草8分,半夏1錢,茯苓1錢,陳皮1錢5分,南星,枳實,黃芩,白朮,黃連。
服用此藥可幫助清除體內的痰。
瓜蒂散
藥方成分包括:瓜蒂和赤小豆各5錢。
將以上藥物磨成粉末後,用鹽水調和服用。服用後應躺下休息片刻,即使想嘔吐也要忍耐,過一段時間後可用手指刺激喉嚨,引發嘔吐。
3. 虛煩
外亦發熱。有類傷寒初症,但頭身不痛,不惡寒,脈不緊數,但浮而無力,慎不可攻熱。去則寒生。
人參竹葉湯
石膏(五錢) 人參(二錢) 甘草(七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四片) 粳米(一撮) 水煎入薑汁二匙服。
如氣弱大渴,加倍人參。汗多加黃 。痰。加貝母。泄。加白朮。澤瀉。陰虛夜煩。加知母。黃柏。生地。芍藥。嘔吐。去石膏。加陳皮。茯苓。
加減補中益氣湯
勞力傷寒。頭疼發熱惡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軟無力。此內傷氣血。外感風寒故也。
人參 黃 當歸 生地 川芎 柴胡 陳皮 甘草 細辛 羌活 防風 白朮 薑棗蔥。水煎溫服。
如元氣不足。加升麻少許。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細辛。加芍藥。胸中煩熱。加山梔。竹茹。乾嘔。加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去生地。甘草。黃 。白朮。加枳殼。桔梗。痰盛。去防風。細辛加栝蔞仁。貝母。腹痛。去 術。加芍藥。乾薑。
白話文:
[虛煩]
患者外部也會發燒,這種情況很像剛開始得傷寒的症狀,但是不會頭痛和身體疼痛,也不怕冷,脈搏雖快但力量弱,千萬不能輕易地去消退熱情,否則可能導致體內寒氣增加。
人參竹葉湯
配方包含:石膏5錢、人參2錢、甘草7分、麥門冬1錢5分、淡竹葉4片、粳米一小撮。用清水煎煮後加入兩匙薑汁服用。
如果患者氣力虛弱且非常口渴,可以加倍使用人參。若出汗過多,可加入黃耆。若有痰,可加入貝母。若出現腹瀉,可加入白朮和澤瀉。若為夜晚因陰虛而煩躁,可加入知母、黃柏、生地和芍藥。若出現嘔吐,則不應加入石膏,而改加入陳皮和茯苓。
加減補中益氣湯
過度勞累後受寒,會出現頭痛、發燒、畏寒的症狀,但只會輕微口渴並自發出汗,全身乏力。這是因為體內氣血受損,同時又受到外界風寒影響。
配方包含:人參、黃耆、當歸、生地、川芎、柴胡、陳皮、甘草、細辛、羌活、防風、白朮,以及薑棗蔥。用清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元氣不足,可以加入少量升麻。若咳嗽,則可加入杏仁。若汗流不止,應去除細辛,加入芍藥。若胸口煩熱,可加入山梔和竹茹。若乾嘔,則可加入薑汁炒半夏。若胸部飽脹悶悶,則應去除生地、甘草和黃耆、白朮,改加入枳殼和桔梗。若痰多,應去除防風和細辛,改加入栝蔞仁和貝母。若腹痛,應去除白朮,改加入芍藥和乾薑。
4. 蓄血症
外症寒熱往來,但脈芤澀,日輕夜重,蓄於上焦,則衄血,善忘,嗽水不咽,胸脅腹皆滿痛,譫語昏憒,謂之血結胸中,用犀角地黃湯。蓄於中焦,則頭汗,發渴,發黃,用桃仁承氣湯。蓄於下焦,則如狂,便黑小腹急脹,按之則痛,用抵當湯丸,或用犀角地黃丸,加青皮,大黃通用。小柴胡,加桃仁生地,兼梔子茵陳,一切血症藥。
此皆治法不易傷寒。有用承氣大下不解,反更兼善食者,瘀血也。所以打蹼傷損症,亦類傷寒。
犀角地黃湯
犀角 牡丹皮(各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生地(三錢)
一方有當歸錢半。如表熱,加柴胡黃芩。鼻衄,加山梔。內熱甚,加黃連。腹脹,或通瘀血未下,加桃仁紅花,大黃。小腹急痛,加青皮。陶氏加甘草,桔梗,陳皮,紅花,當歸,薑三片。臨服入藕節汁三匙,調下。
紫雪
治發斑,譫語,蓄血,三陽症,煩躁,作狂,氣喘。
赤金(十兩) 升麻(六錢) 寒水石 石膏(各四兩八錢) 犀角 羚羊角(各一兩) 玄參(一兩六錢) 沉香 木香 丁香(各五錢) 甘草(八錢)
上以水五升。以赤金同升麻先煮至三升去金,入諸藥再煎至一升濾去滓,投朴硝三兩二錢,微火煎熬,即成紫雪。
桃仁承氣湯
大黃(四錢) 桃仁(三錢) 桂枝 芒硝(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溫服。血盡為度,未盡再服。陶氏加枳殼,青皮,當歸,芍藥,柴胡,薑三片臨服入蘇木一錢,煎二沸熱服。
如傷寒犯內傷,食積蓄血,大便硬脹,不能言語神思盡脫,兩目直視,手足僵僕,難以下藥者。將紫蘇煎湯,用手巾泡熱,絞乾擁肚腹,及小腹上,輕輕探運。手巾漸冷即換熱者,連連探運,待宿糞硬塊,或積血下,才可用藥。如糞門結用蜜導法。
白話文:
[蓄血癥]
外在症狀表現爲時冷時熱,但脈象空虛澀滯,病情白天輕夜晚重。如果血液蓄積在上焦,會出現鼻出血、記憶力減退、咳嗽時無法吞嚥口水,胸部、脅部和腹部都有滿脹疼痛感,伴有譫語和精神恍惚,這種情況稱爲血液在胸中凝結,治療應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血液蓄積在中焦,會有頭部出汗、口渴、黃疸等症狀,這時應使用桃仁承氣湯。如果血液蓄積在下焦,會表現出行爲異常、黑色便、小腹緊繃腫脹,按壓時感到疼痛,這時應使用抵當湯丸,或者使用犀角地黃丸,再加入青皮和大黃一起使用。小柴胡湯可以加入桃仁、生地、梔子和茵陳,用於所有類型的血癥治療。
這些治療方法都不輕易用於傷寒。有時候即使使用了大劑量的承氣湯也沒有效果,反而病人食慾更好,這可能是因爲體內有瘀血。因此,對於因跌打損傷而引起的病症,其症狀也與傷寒類似。
犀角地黃湯
主要成分包括犀角、牡丹皮(各1錢)、白芍(1錢5分)、生地(3錢)。一方有當歸1錢半。如果體表有熱感,可加入柴胡和黃芩。如果出現鼻出血,可加入山梔。如果內熱嚴重,可加入黃連。如果腹部脹滿,或淤血未排出,可加入桃仁、紅花和大黃。如果小腹有劇烈疼痛,可加入青皮。陶氏配方中還加入了甘草、桔梗、陳皮、紅花、當歸和三片姜。在服用前,加入三匙藕節汁調勻。
紫雪
用於治療發斑、譫語、蓄血、三陽病、煩躁、行爲異常和呼吸急促。
成分包括赤金(10兩)、升麻(6錢)、寒水石、石膏(各4兩8錢)、犀角、羚羊角(各1兩)、玄參(1兩6錢)、沉香、木香、丁香(各5錢)、甘草(8錢)。
將上述成分放入五升水中,先用赤金和升麻煮至剩三升,然後去掉赤金,加入其他藥材再煮至剩一升,濾掉藥渣後,加入3兩2錢的朴硝,用小火熬製,即可製成紫雪。
桃仁承氣湯
主要成分包括大黃(4錢)、桃仁(3錢)、桂枝、芒硝(各2錢)、甘草(1錢)。
將上述成分用水煎煮,溫服。直到血液排盡爲止,如果血液未排盡,可以再次服用。陶氏配方中還加入了枳殼、青皮、當歸、芍藥、柴胡和三片姜,在服用前加入1錢蘇木,煎煮兩次後熱服。
如果傷寒合併內傷,食物積滯導致血液蓄積,大便硬化腫脹,病人無法言語,失去意識,雙眼直視,手腳僵硬,難以用藥的情況下,可以先將紫蘇煎成湯,用毛巾浸泡熱湯,擰乾後敷在腹部和小腹上,輕輕按摩。當毛巾變冷時,換上新的熱毛巾,持續進行按摩,等待舊糞便或積血排出,才能開始用藥。如果肛門堵塞,可以使用蜂蜜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