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2)
(2)
1. 瘟疫
有瘟疫、寒疫,此天地不正之氣,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從口鼻而入。當隨時令參運氣而施治,不可大汗大下,當從乎中,而用陽明少陽二經藥。初看未見端的,先以其敗毒散加薄荷治之,看歸何經,再隨經施治。見陽明經者,用升麻葛根湯。見少陽症者,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少陽陽明兼見者柴葛二湯合服。寒熱往來而大便泄者,小柴胡合五苓。寒多去芩,留桂。大便秘,小柴胡加大黃。小便秘,小柴胡,合四苓。發黃,再加茵陳。作渴,小柴加石膏、知母。發狂不識人,大柴胡,加當歸。如大便泄者,三黃石膏湯。若入太陰經無熱症見者,用理中湯。此症必腹痛而瀉。痛止仍用小柴胡。若入少陰厥陰經,用陰症傷寒,傳經治之。如春夏染者參看溫熱病二條。秋時染者多身熱咳嗽,金沸草散。若渴白虎湯加蒼朮。若熱蓄髮疸,茵陳五苓散。若痢疾,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炒。倘燥太過,用潤燥散。冬時染者,多身熱頭疼咽乾,人參敗毒散,或甘桔湯,加玄參。發斑者,陽毒升麻湯通用,加減調中湯。預防四時疫氣,用藿香正氣散。四時外感發熱惡寒,用香蘇散。四時感冒風寒,鼻塞頭疼,痰涎嘔逆,用參蘇飲。又有大頭傷寒,天行時,病初覺寒熱身痛,次則頭面紅腫疙瘩。
白話文:
瘟疫寒疫之治
有瘟疫、寒疫,此乃天地不正之氣,多感於勞碌辛苦之人,從口鼻而入。當隨季節氣候變化而施治,不可過度發汗或瀉下,應以調理中氣為主,並選用陽明、少陽二經藥物。
初診時症狀不明確者,先以敗毒散加薄荷治療。待觀察其歸屬何經,再依經絡施治。
若屬陽明經,則用升麻葛根湯。
若屬少陽經,則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
若兼見陽明少陽,則柴葛二湯合服。
若寒熱往來並伴有腹瀉,則小柴胡合五苓散。寒重者去黃芩,留桂枝。
若大便秘結,則小柴胡加大黃。
若小便不利,則小柴胡合四苓散。
若發黃,則再加茵陳。
若口渴,則小柴胡加石膏、知母。
若發狂不識人,則大柴胡加當歸。
若伴有大便泄瀉,則用三黃石膏湯。
若入太陰經無熱症狀,則用理中湯。此症必有腹痛瀉痢。痛止後仍用小柴胡。
若入少陰厥陰經,則用陰症傷寒之法,依經絡傳變而治。
如春夏染病者,參看溫熱病二條。
秋時染病者,多身熱咳嗽,用金沸草散。若口渴,則白虎湯加蒼朮。若熱邪蓄積導致發黃,則用茵陳五苓散。若痢疾,則人參敗毒散加炒陳倉米。若燥熱過度,則用潤燥散。
冬時染病者,多身熱頭痛咽乾,用人參敗毒散或甘桔湯加玄參。若發斑者,則陽毒升麻湯或加減調中湯通用。
預防四時疫氣,用藿香正氣散。
四時外感發熱惡寒,用香蘇散。
四時感冒風寒,鼻塞頭痛,痰涎嘔逆,用參蘇飲。
另有大頭傷寒,天行時,病初覺寒熱身痛,次則頭面紅腫疙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經中醫師診斷後,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制定。
甚則咽喉堵塞害人最速,多發於冬溫之後。脈浮在表,用普濟消毒散,或荊防敗毒散。脈沉在里,羌活、黃連、黃芩,俱酒炒,大黃酒蒸,鼠粘為主。連兩目鼻面腫者,陽明也。加乾葛、升麻、石膏、赤芍藥。發耳前並頭角,少陽也。加柴胡、栝蔞仁。發腦後頸下腫起,太陽也。
加防風、荊芥。水煎時時呷。邪氣甚者,通大便,加芒硝。遇凶荒勞役,宜普濟消毒散。(即普濟散)
白話文:
如果病情嚴重,咽喉堵塞,發病速度最快,多發生在冬溫病之後。脈象浮在表層,可以用普濟消毒散或荊防敗毒散治療。脈象沉在裡頭,則用羌活、黃連、黃芩,都要用酒炒,再用黃酒蒸,以鼠粘為主藥。如果連眼鼻面都腫起來,屬於陽明經病症,要加乾葛、升麻、石膏、赤芍藥。如果腫痛發在耳前和頭角,屬於少陽經病症,要加柴胡、栝蔞仁。如果腫痛發在腦後頸部,屬於太陽經病症,要加防風、荊芥。水煎好後,隨時服用。邪氣很重的人,要通大便,要加芒硝。遇到飢荒勞役的情況,宜用普濟消毒散。
普濟消毒散 專治大頭傷寒。
黃芩 黃連(各一錢) 鼠相子 藍板根 連翹 馬屁勃(各一錢) 陳皮 生甘草 桔梗 玄參 柴胡(各一錢) 升麻 僵蠶(各五分) 人參(三錢)
為末。白湯調服。時時呷之。留一半蜜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當歸川芎、水煎服。大便硬,加大黃。若非便秘,忌用降下之劑。腫不消者,砭去血。可用通關散,倍羊躑躅,及藜蘆少許搐鼻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膿者,內服托里消毒散。
白話文:
普濟消毒散
專治大頭傷寒。
藥方:
- 黃芩、黃連(各一錢)
- 鼠相子、藍板根、連翹、馬屁勃(各一錢)
- 陳皮、生甘草、桔梗、玄參、柴胡(各一錢)
- 升麻、僵蠶(各五分)
- 人參(三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白湯調和服用。可隨時少量服用,並留下一半藥粉做成蜜丸含化。
加减:
- 可根據情況加入防風、薄荷、當歸、川芎,用水煎服。
- 若大便硬結,可加大黃。
- 若無便秘,忌用瀉下藥物。
- 若腫脹不消退,可針灸放血。
- 可使用通關散,並加倍羊躑躅,以及少量藜蘆,用來通鼻以排除毒素。
- 若久治不愈,且有化膿趨勢,可內服托里消毒散。
疏風清熱飲 治蝦蟆瘟遍身如蝦蟆之皮皆屬於風熱。
羌活 防風 荊芥 黃芩 甘草(各二三錢) 煎服。
又方 側柏葉自然汁。調蚯蚓泥敷之。
又方 丁香尖。南星醋磨敷之。
三黃石膏湯
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各二錢) 麻黃(錢半自汗者去之) 石膏(五錢) 香豉(三錢
白話文:
疏風清熱飲
治療蝦蟆瘟,患者全身皮膚如蝦蟆皮,皆屬風熱。
藥方:
羌活、防風、荊芥、黃芩、甘草 各二三錢,煎服。
另方:
側柏葉自然汁,調和蚯蚓泥敷患處。
另方:
丁香尖,用醋磨敷患處。
三黃石膏湯
藥方: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 各二錢,麻黃錢半(若患者自汗者則去麻黃),石膏五錢,香豉三錢。
2. 香港腳
惡寒發熱,全類傷寒,但新起腳膝軟弱赤腫為異耳。此濕熱之所聚在肌膚流註於腳膝。
祛溫湯
治熱氣留於肌肉之中,宜急治之。少緩其氣上行,至心即死。
蒼朮 黃柏 赤茯苓 牛膝 木瓜 木通 檳榔 甘草 黃連 烏藥 防己(各三錢)
白話文:
患者出現惡寒發熱,症狀類似傷寒,但新發生的腳膝軟弱、發紅腫脹卻是不同之處。這是因為濕熱之氣聚集在肌膚,並流注到腳膝所致。
祛溫湯可以治療熱氣滯留在肌肉中的情況,需要緊急治療。如果延誤治療,熱氣上行至心臟,就會危及生命。
方劑組成:蒼朮、黃柏、赤茯苓、牛膝、木瓜、木通、檳榔、甘草、黃連、烏藥、防己各三錢。
量輕重治之。水煎空心服。
又方 敷紅腫處。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為末。以雞子清調敷。甚效。
又方 人中黃為末。芭蕉水調敷甚妙。
白話文:
依藥方輕重服用,水煎空腹飲用。另外,紅腫處可以將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研磨成粉末,以雞蛋清調和敷於患處,效果顯著。再者,人中黃研末,用芭蕉水調敷,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