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4)

回本書目錄

(4)

1. 瘟疫

有瘟疫、寒疫,此天地不正之氣,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從口鼻而入。當隨時令參運氣而施治,不可大汗大下,當從乎中,而用陽明少陽二經藥。初看未見端的,先以其敗毒散加薄荷治之,看歸何經,再隨經施治。見陽明經者,用升麻葛根湯。見少陽症者,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少陽陽明兼見者柴葛二湯合服。寒熱往來而大便泄者,小柴胡合五苓。寒多去芩,留桂。大便秘,小柴胡加大黃。小便秘,小柴胡,合四苓。發黃,再加茵陳。作渴,小柴加石膏、知母。發狂不識人,大柴胡,加當歸。如大便泄者,三黃石膏湯。若入太陰經無熱症見者,用理中湯。此症必腹痛而瀉。痛止仍用小柴胡。若入少陰厥陰經,用陰症傷寒,傳經治之。如春夏染者參看溫熱病二條。秋時染者多身熱咳嗽,金沸草散。若渴白虎湯加蒼朮。若熱蓄髮疸,茵陳五苓散。若痢疾,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炒。倘燥太過,用潤燥散。冬時染者,多身熱頭疼咽乾,人參敗毒散,或甘桔湯,加玄參。發斑者,陽毒升麻湯通用,加減調中湯。預防四時疫氣,用藿香正氣散。四時外感發熱惡寒,用香蘇散。四時感冒風寒,鼻塞頭疼,痰涎嘔逆,用參蘇飲。又有大頭傷寒,天行時,病初覺寒熱身痛,次則頭面紅腫疙瘩。

甚則咽喉堵塞害人最速,多發於冬溫之後。脈浮在表,用普濟消毒散,或荊防敗毒散。脈沉在里,羌活、黃連、黃芩,俱酒炒,大黃酒蒸,鼠粘為主。連兩目鼻面腫者,陽明也。加乾葛、升麻、石膏、赤芍藥。發耳前並頭角,少陽也。加柴胡、栝蔞仁。發腦後頸下腫起,太陽也。

加防風、荊芥。水煎時時呷。邪氣甚者,通大便,加芒硝。遇凶荒勞役,宜普濟消毒散。(即普濟散)

普濟消毒散 專治大頭傷寒。

黃芩 黃連(各一錢) 鼠相子 藍板根 連翹 馬屁勃(各一錢) 陳皮 生甘草 桔梗 玄參 柴胡(各一錢) 升麻 僵蠶(各五分) 人參(三錢)

為末。白湯調服。時時呷之。留一半蜜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當歸川芎、水煎服。大便硬,加大黃。若非便秘,忌用降下之劑。腫不消者,砭去血。可用通關散,倍羊躑躅,及藜蘆少許搐鼻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膿者,內服托里消毒散。

疏風清熱飲 治蝦蟆瘟遍身如蝦蟆之皮皆屬於風熱。

羌活 防風 荊芥 黃芩 甘草(各二三錢) 煎服。

又方 側柏葉自然汁。調蚯蚓泥敷之。

又方 丁香尖。南星醋磨敷之。

三黃石膏湯

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各二錢) 麻黃(錢半自汗者去之) 石膏(五錢) 香豉(三錢

白話文:

瘟疫部分:

存在瘟疫和寒疫這類疾病,它們源於天地間不正常的氣,主要感染那些過度勞累或生活條件艱苦的人,病毒通過口鼻侵入人體。治療時應依據季節和運氣學說來制定策略,不可輕易使用大量發汗或瀉下的治療方法,應採取溫和的手段,通常使用與陽明經和少陽經相關的藥物。初期難以確定病因時,可先使用敗毒散加薄荷進行治療,觀察病毒屬於哪一經絡,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若爲陽明經病症,使用升麻葛根湯;若爲少陽經病症,則使用小柴胡湯加防風和羌活。如果同時出現少陽和陽明經症狀,可將柴胡湯和葛根湯合併服用。若有寒熱交替且伴有腹瀉的情況,可使用小柴胡湯配合五苓散;若寒多則去黃芩,保留肉桂;便祕時,在小柴胡湯基礎上加用大黃;小便不暢時,小柴胡湯可配合四苓散;若出現黃疸,可在上述基礎上加入茵陳;口渴時,小柴胡湯可加入石膏和知母;若出現精神錯亂不認識人的情況,可使用大柴胡湯並加入當歸;若出現嚴重腹瀉,可使用三黃石膏湯;若進入太陰經並無明顯發熱症狀,可使用理中湯,這種情況下患者通常會腹痛腹瀉,疼痛停止後仍需繼續使用小柴胡湯;若病毒進入少陰和厥陰經,應按照陰證傷寒的傳經規律進行治療。夏季感染時,參照溫熱病的治療方式;秋季感染時,常伴隨身體發熱和咳嗽,使用金沸草散,若口渴則使用白虎湯加蒼朮;若發熱導致黃疸,使用茵陳五苓散;若出現痢疾,使用人參敗毒散,並加入陳倉米炒;若干燥過度,使用潤燥散;冬季感染時,通常會伴隨身體發熱、頭疼和喉嚨乾燥,使用人參敗毒散或甘桔湯,並加入玄參;若出現皮疹,使用陽毒升麻湯,並可適當調整減增調中湯的成分;預防四季間的瘟疫,使用藿香正氣散;四季間外感引起的發熱惡寒,使用香蘇散;四季間感冒風寒,鼻塞頭疼,痰多嘔吐,使用參蘇飲;大頭傷寒,在天行病初期,患者會感到寒熱交加,身體疼痛,隨後頭部和麪部會出現紅腫和疙瘩,嚴重時喉嚨堵塞,病情發展迅速,多發生在冬溫之後。若脈象浮於表面,使用普濟消毒散或荊防敗毒散;若脈象沉於體內,使用羌活、黃連、黃芩(均需酒炒)、大黃(需酒蒸),以鼠粘爲主藥;若兩眼、鼻子和臉部腫脹,屬於陽明經病症,可加入幹葛、升麻、石膏、赤芍藥;若耳前和頭部兩側腫脹,屬於少陽經病症,可加入柴胡和栝蔞仁;若腦後和頸部腫脹,屬於太陽經病症,可加入防風和荊芥;煎煮時可隨時飲用,病情嚴重者,可加用芒硝以促進大便通暢;遇到凶年或勞役,推薦使用普濟消毒散。

普濟消毒散,專治大頭傷寒。

藥物成分包括:黃芩、黃連(各一錢)、鼠相子、藍板根、連翹、馬屁勃(各一錢)、陳皮、生甘草、桔梗、玄參、柴胡(各一錢)、升麻、殭蠶(各五分)、人參(三錢)。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服用,隨時飲用,剩餘部分可製成蜜丸含化。或加入防風、薄荷、當歸、川芎,煎煮服用。若大便乾結,可加大黃。若非嚴重便祕,避免使用降下劑。若腫脹不消,可使用針刺放血法。若長期無法治癒,即將化膿,可內服托里消毒散。

疏風清熱飲,用於治療全身皮膚如蝦蟆之皮般,屬風熱性質。

藥物成分包括:羌活、防風、荊芥、黃芩、甘草(各二至三錢)。煎煮服用。

另一方法是,使用側柏葉自然汁,調配蚯蚓泥敷於患處。

另一方法是,使用丁香尖,南星醋磨後敷於患處。

三黃石膏湯

藥物成分包括: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各二錢)、麻黃(錢半,若自汗則去除)、石膏(五錢)、香豉(三錢)。

2. 香港腳

惡寒發熱,全類傷寒,但新起腳膝軟弱赤腫為異耳。此濕熱之所聚在肌膚流註於腳膝。

祛溫湯

治熱氣留於肌肉之中,宜急治之。少緩其氣上行,至心即死。

蒼朮 黃柏 赤茯苓 牛膝 木瓜 木通 檳榔 甘草 黃連 烏藥 防己(各三錢)

量輕重治之。水煎空心服。

又方 敷紅腫處。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為末。以雞子清調敷。甚效。

又方 人中黃為末。芭蕉水調敷甚妙。

白話文:

[香港腳]

病症表現為惡寒與發燒,症狀類似傷寒,但新發病時會有腳膝部無力、紅腫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濕熱之氣聚集在皮膚肌肉間,並流向腳膝所致。

祛溫湯

用於治療熱氣滯留在肌肉中的情況,應盡快治療。若稍微延誤,熱氣可能向上蔓延,一旦到達心臟就會致命。

藥方包括:蒼朮、黃柏、赤茯苓、牛膝、木瓜、木通、檳榔、甘草、黃連、烏藥、防己(每種藥材各三錢)

依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用水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

另一個外用方法是將紅腫部位敷上藥膏。取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皁,磨成粉末,再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還有一個方法,是將人中黃研磨成粉,用芭蕉水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