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緝庵

《虛損啓微》~

回本書目錄

1. 卷下

2. 六味地黃丸

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頭目眩運,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睏,失血失音,水泛為痰,病為腫脹,壯水制火之劑也。

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萸肉(四兩),山藥(四兩,炒),澤瀉(三兩),白茯苓(三兩),丹皮(三兩)

上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滾湯、或淡鹽湯任下。此方用水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下八味丸亦同。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

用於治療腎臟功能不足,導致的小便不暢甚至無法排尿,頭痛眼花,腰腿痠軟無力,陰虛引起體內發熱,自發性出汗或睡覺時盜汗,身體消瘦憔悴,精神疲憊,聲音嘶啞或失聲,水分代謝異常形成痰液,以及因水液代謝失調導致的水腫現象,是一種滋補腎臟、控制體內火氣的藥物。

主要成分有:熟地黃(約320克,經過蒸煮研磨)、山萸肉(約160克)、山藥(約160克,炒過)、澤瀉(約120克)、白茯苓(約120克)、牡丹皮(約120克)。

將以上成分磨成細粉,與熟地黃膏及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70-80顆,最好在空腹或飯前,用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若將這些成分用水煎煮成湯,則稱為六味地黃湯,其功效與八味丸相似。

3. 八味丸(崔氏)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症,王太僕先生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謂也。即前六味地黃丸,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

白話文:

「八味丸(崔氏方)用於治療因命門火氣衰弱,無法滋養內臟,導致脾胃虛弱且寒冷,進而造成食慾不佳,消化不良,排便不成形,或是下腹部感到寒冷疲倦,肚臍周圍疼痛等症狀。王太僕先生提到:增強身體的熱能來源,以驅散體內的陰寒,指的就是這種情況。此藥方是在原本的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再額外加入肉桂和炮製過的附子,各一兩。」

4. 大補元煎(新方)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症。此迴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熟地(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山藥(二錢,炒),杜仲(二錢),當歸(二三錢,泄瀉者去之),枸杞(二三錢),萸肉(一錢,畏酸者去之),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於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紙之屬。

白話文:

這份處方「大補元煎」適用於男女因氣血嚴重衰竭,導致精神無法集中,或是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這是回復生命活力,救助根本,培養元氣的首選處方。

人參(主要作用是補氣和補陽,根據情況,用量可從一二錢至一二兩不等),熟地(主要作用是補精和補陰,用量同樣可從二三錢至二三兩調整),炒山藥(二錢),杜仲(二錢),當歸(二三錢,若是有泄瀉症狀則不使用),枸杞(二三錢),山萸肉(一錢,如果怕酸可省略),炙甘草(一二錢)

將這些材料用水兩盅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溫服。如果元陽不足且身體多寒,可在原方中加入附子、肉桂、炮薑等,依實際需要酌量添加。若氣力偏虛,可加入黃耆、白朮。若是胃口常有阻滯感,可不必使用此方。若是血液循環不良,可加入川芎,並省略山萸。若是有滑泄的問題,可加入五味、故紙等成分。

5. 左歸飲(新方)

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服。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血滯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而躁者,加元參二錢。脾熱易飢者,加芍藥二錢。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者,加生地二三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血虛而燥滯者,加當歸二錢。

白話文:

這是一個滋補腎水的處方。對於腎臟陰虛、陽氣過旺的人,適合使用這個處方,並可根據個人情況增減藥物份量。

熟地(可使用二三錢,或者增加到一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

用水兩杯,煮至剩下七分,飯後服用。如果肺部有熱感且感到煩躁,可以加入麥冬二錢。若有血液瘀滯,則加牡丹皮二錢。若心火旺盛且焦躁,則加入玄參二錢。脾臟有熱且容易餓,則加白芍二錢。腎臟有熱,骨節蒸熱且多汗,則加入地骨皮二錢。若血液過熱導致血行失常,則加入生地二三錢。若是陰虛不安,則加入女貞子二錢。若是上身實證,下身虛證,則加入牛膝二錢以引導藥力。若是血液不足且乾燥,則加入當歸二錢。

6. 右歸飲(新方)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山藥(二錢,炒),山萸(一錢),枸杞(二錢),甘草(一二錢,炙),杜仲(二錢,鹽制),肉桂(一二錢),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白話文:

這是一個增強身體陽氣的藥方。對於那些陽氣衰弱、陰氣過盛的人,適合使用這個藥方,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增減調整。此方和大補元煎可互相調配使用,例如在治療陰氣過剩導致的陽氣被排斥在外,以及假熱真寒的情況下,應添加二錢的澤瀉,煮好後用冷水浸泡冷卻再服用效果更佳。

使用如前的熟地,二錢炒過的山藥,一錢的山萸,二錢的枸杞,一二錢炙過的甘草,二錢鹽製的杜仲,一二錢的肉桂,一二三錢的附子。

用水兩盅,煎至剩下七分,飯後溫服。如果出現氣虛血脫,或是昏厥、出汗、虛弱、短氣等症狀,必須大量增加人參、白朮,視情況適量使用。若因火衰無法滋養脾胃導致噁心、反酸,可加二三錢的炮姜。若是因為陽氣衰弱、中焦受寒導致腹瀉腹痛,可加人參、肉豆蔻,適量使用。如果小腹常疼痛,可加五七分的吳茱萸。若是尿頻尿急或白帶不止,可加一錢的破故紙。若血液不足或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腰膝軟痛,可加二三錢的當歸。

7. 左歸丸(新方)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症,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山藥(四兩,炒),枸杞子(四兩,制),山茱萸(四兩),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不用),菟絲子(四兩),鹿膠(四兩,炒珠),龜膠(四兩,炒珠,無火者不必用)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於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火爍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兩。

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氣虛者,加人參三四兩。如血虛微滯,加當歸四兩。如腰膝痠痛,加鹽水炒杜仲三兩。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肉、胡桃肉各四兩,龜膠不必用。五液皆主於腎,凡屬陰分之藥,皆能走腎,有謂必須導引者,皆見之不明耳。

白話文:

這款藥方主要治療的是真正陰虛,腎水不足,無法滋潤身體,導致逐漸衰弱。或是有虛熱反覆發作,出現自汗或盜汗的情況,或是精神無法集中,血液循環不順,或是因虛損傷害了陰性能量,或是有尿頻無法控制,或是感到頭暈,或是眼睛模糊,耳朵聽力下降,或是口乾舌燥,或是腰痠腿軟。只要是身體精髓內在虧損,津液枯竭等症狀,都應迅速補足腎水,培養左腎的元陰,這樣精血自然就會充足,適合使用此方。

主要成分有:大懷熟地八兩,炒山藥四兩,枸杞子四兩,山茱萸四兩,酒洗蒸熟的川牛膝三兩(如果精滑者不需使用),菟絲子四兩,鹿膠四兩,龜膠四兩(無火者不必使用)。

首先將熟地蒸煮至軟爛,搗成膏狀,再加入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熱水或淡鹽水送服一百餘粒。如果真陰流失,虛火上升,可以去除枸杞和鹿膠,加入女貞子和麥冬各三兩。如果肺部受到火熱影響,乾燥咳嗽,可以加百合三兩。如果晚上發熱,可以加地骨皮三兩。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加茯苓三兩。

如果大便乾燥結塊,可以去掉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三到四兩。如果血虛有輕微滯澀,可以加當歸四兩。如果腰膝痠痛,可以加鹽水炒杜仲三兩。如果身體無火但腎氣不足,可以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子和胡桃肉各四兩,龜膠就不必用了。五液都由腎主宰,所有屬於陰性的藥物,都能滋補腎臟,有些人認為需要特別的引導才能達到效果,這都是因為他們的理解不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