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緝庵

《虛損啓微》~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徙薪飲(新方)

治三焦凡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芍藥,黃柏,茯苓,牡丹皮(各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多鬱氣逆傷肝,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加青皮、梔子。

白話文:

治療三焦火旺、各種內熱,剛開始感覺到,還不是很嚴重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子先清熱;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就應該服用抽薪飲。

藥方: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芍藥、黃柏、茯苓、牡丹皮各錢半。

水一碗半,煎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伴隨鬱氣上逆、肝臟受損、脅肋疼痛,甚至導致出血,可以加青皮、梔子。

2. 清化飲(新方)

治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症。

芍藥,麥冬(各二錢),丹皮,茯苓,黃芩,生地(各二三錢),石斛(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覺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五分。熱甚而渴或頭痛者,加石膏一二三錢。下熱便澀者,加木通一二錢,或黃柏、梔子、皆可隨症用之。如兼外邪發熱,加柴胡一二錢。

白話文:

用來治療血熱妄行、陰虛、各種內火旺盛等症狀。藥方包括芍藥、麥冬(各二錢)、丹皮、茯苓、黃芩、生地(各二三錢)、石斛(一錢),用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飯後溫服。若感到骨蒸潮熱、多汗,可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若熱度較高,伴隨口渴或頭痛,可加石膏一二三錢。若下焦有熱,大便乾澀,可加木通一二錢,或黃柏、梔子,可根據病情酌情使用。若同時伴隨外邪發熱,可加柴胡一二錢。

3. 秦艽鱉甲散

治風勞骨熱盜汗。

秦艽,知母,當歸,鱉甲,烏梅,青蒿,柴胡,地骨

白話文:

用秦艽、知母、當歸、鱉甲、烏梅、青蒿、柴胡和地骨來治療風勞骨熱、盜汗。

4. 柴胡梅連丸

治同上。

柴胡,前胡,烏梅,胡連,豬脂,豬髓,童便,韭白

白話文:

治療方法相同。 使用藥材包括:柴胡、前胡、烏梅、黃蓮、豬油(即豬脂肪)、豬骨髓、童子尿和韭菜。

5. 逍遙飲(新方)

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芍藥(錢半),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炒),茯神(錢半),遠志(三五分,制),炙甘草(一錢),陳皮(八分)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錢。

白話文:

針對女性因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受損,衝任之源受傷,氣血日漸枯竭,經脈逐漸失調的情況,可以使用當歸、芍藥、熟地、棗仁、茯神、遠志、甘草、陳皮等藥材,用水煎服。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如果經期延誤並且伴隨疼痛,可以加酒炒香附。

6. 金水六君煎(新方)

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症,神效。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白話文:

這方子可以治療肺腎虛寒、水氣上泛成痰,或是年老陰虛、血氣不足,受寒後咳嗽、嘔吐、痰多喘急等症狀,效果顯著。用當歸兩錢,熟地三錢五分,陳皮一錢半,半夏兩錢,茯苓兩錢,炙甘草一錢。將這些藥材加水兩盅,生薑三五片,煎煮到剩下七分,飯後溫服。如果大便不實且濕氣重,去掉當歸,加入山藥。如果痰多氣滯,胸脅疼痛,加入白芥子七分。如果陰寒盛而咳嗽不止,加入細辛五分。如果還有外感風寒發熱的症狀,加入柴胡一兩錢。

7. 貝母丸(新方)

消痰熱,潤肺止咳,或肺癰肺痿,乃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為末,用沙糖或蜜,和丸龍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貝母一兩,宜加百藥煎、蓬砂、天竺黃各一錢,佐之尤妙。如無百藥煎,即炒醋文蛤一錢亦可,或粟殼亦可酌用。若治肺癰,宜加白礬一錢,同貝母丸服,如前最妙。

白話文:

貝母具有消痰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肺癰、肺痿等症也有顯著效果,可謂是治療這些病症的妙方。將一兩貝母研磨成粉,用沙糖或蜂蜜和成龍眼大小的丸子,可以含化或咀嚼服用。若想止住久咳,每用一兩貝母,可加入百藥煎、蓬砂、天竺黃各一錢,效果更佳。若沒有百藥煎,則可用炒醋文蛤一錢代替,或酌量使用粟殼。若要治療肺癰,可加入白礬一錢,與貝母丸一同服用,效果最佳。

8. 一柴胡飲(新方)

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症,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黃芩(錢半),芍藥(二錢),生地,陳皮(各錢半),甘草(八分)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佐之。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白話文:

一為水數,從寒散也。

這是一種寒涼散解的方法,適合以下情況:

  • 感受四時不正之氣,導致發熱、寒熱交替。
  • 勞累過度或生氣導致的發熱。
  • 婦女熱邪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受風寒而導致寒熱如瘧疾等症。

總之,只要是外感邪氣而內有熱邪的,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

方劑:

柴胡(23錢)、黃芩(1.5錢)、芍藥(2錢)、生地、陳皮(各1.5錢)、甘草(8分)

用法:

水一盅半,煎煮至七八分,溫服。

加減:

  • 內熱嚴重者,加連翹1-2錢。
  • 外邪嚴重者,加防風1錢。
  • 邪氣結於胸部,導致胸悶者,去生地,加枳實1-2錢。
  • 熱在陽明經,伴隨口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1-2錢。
  • 熱邪嚴重者,可以加知母、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