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啓微》~ 卷下 (7)
卷下 (7)
1. 理中湯(仲景)
治太陰病,自利不渴,陰寒腹痛,短氣咳嗽,霍亂嘔吐,飲食難化,胸膈噎塞,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損,久不能愈,或中虛生痰等症。
人參,白朮(炒),乾薑(炒),炙甘草(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丸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數切,用水八升,煎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理中湯(張仲景)]
主治太陰病症狀,如自發性腹瀉但不口渴,腹部因陰寒而疼痛,呼吸短促及咳嗽,霍亂引起的嘔吐,食物不易消化,胸口有堵塞感,或是瘧疾、瘴氣、瘟疫,以及中氣不足導致的虛弱,長時間未能康復,或者因為中氣虛弱而產生痰多等症狀。
藥材包括:人參、炒白朮、炒乾薑、炙甘草(各三兩)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雞蛋黃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用幾杯熱水和一丸藥研碎後溫服,白天服用三到四次,晚上服用二次。如果腹部仍然感覺不到溫暖,可以增加到三到四丸,但效果仍不如煎煮成湯來得好。煎湯的方法是將四種藥材依照比例切成小塊,加入八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三公升,去除藥渣後,溫服每次一杯,每天三次。]
2. 理陰煎(新方)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症,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噁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症。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炙甘草(一二錢),乾薑(一二三錢,炒黃),或加桂一二錢。
水二盅,煎七八分,熱服。若治脾腎兩虛,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加茯苓一錢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少用當歸,或並去之,加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肉豆蔻、附子之屬。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木香、砂仁之屬。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從理中湯變化而來的新方。對於脾臟和腎臟虛弱等症狀,如果適合使用性質剛燥的藥物,應選擇理中六君子等方;若是需要溫和滋潤的療法,則應該使用理陰大營等方。在進行調理補身之前,首先需要對這些有了解。這個處方主要用於治療真陰虛弱所導致的脹滿、噁心嘔吐、痰多、腹部疼痛、女性月經延遲或血液瘀滯等症狀。
具體藥材用量如下:熟地(可根據情況使用三至七錢,或一至二兩),當歸(二至三錢,或五至七錢),炙甘草(一至二錢),乾薑(一至三錢,炒黃後使用),也可以加入一二錢的肉桂。
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七八分,趁熱服用。若治療脾腎雙虛導致的痰多,或有嘔吐、脹滿等症狀,可再加入一錢半的茯苓,或加五分的白芥子以助排痰。若出現持續性腹瀉不止,或是腎虧導致的腹瀉,應減少當歸的使用量,甚至可以不使用,並加入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等藥材。若腰腹部有疼痛,可加入杜仲、枸杞。若腹部有脹痛或滯痛,可加入陳皮、木香、砂仁等藥材。
3. 四味回陽飲(新方)
治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製附子(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炮乾薑(二三錢)
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元氣大損即將瀕臨死亡的情況。
使用人參(約37.5到60公克),炮製過的附子(約6到9公克),炒過的甘草(約3到6公克),炮製過的乾薑(約6到9公克)
用兩大杯的水,大火煮至剩下七到八分的量,溫熱後服用,慢慢飲下。
4. 六味回陽飲(新方)
治陰陽將脫等症。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炮乾薑(各二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歸身(三錢,泄瀉或血動者,代以冬朮,多多益善),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黃耆四五錢,或一兩,或冬朮三五錢。如泄瀉者,加烏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虛陽上浮者,加茯苓二錢。如肝經鬱滯者,加肉桂二三錢。
白話文:
這份處方「六味回陽飲」是用來治療陰陽即將失調的各種症狀。
所需藥材及劑量如下:人參(可用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炮乾薑(各需二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身(需三錢,若患者有腹瀉或血動的情況,可改用冬朮替代,且使用越多效果越好)、炙甘草(需一錢)。
將上述藥材加入二盅的水,以大火煎煮至剩七八分水量,待溫後服用。若患者肌肉震顫、汗多,可再添加炙黃耆(四五錢至一兩,或冬朮三五錢)。若患者有腹瀉,可再添加兩枚烏梅,或北五味二十粒。若患者出現虛陽上浮的症狀,可再添加茯苓二錢。若患者肝經有鬱滯,可再添加肉桂二三錢。
5. 溫胃飲(新方)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臟寒嘔惡,胎氣不安等症。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炒),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一二三錢,炒焦),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滑泄者不用)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氣滯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屬。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如脾氣陷而身熱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為痰而胸腹痞滿者,加茯苓一二錢。如脾胃虛極,大嘔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參朮,仍加胡椒二三分許,煎熟徐徐服之。
白話文:
這份處方「溫胃飲」(新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體內寒冷導致的嘔吐,吞酸,腹瀉,以及對食物沒有慾望的症狀,亦適用於婦女因臟腑受寒而引起的噁心,或是懷孕時胎兒狀況不穩定的情況。
配方中的成分用量如下:人參可使用一二三錢或一兩,白朮一二錢或一兩,需炒過;扁豆二錢,也需炒過;陳皮一錢,但也可選擇不使用;乾薑一二三錢,炒至焦黃;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但若是有滑泄症狀的人則不使用。
製作方法為:先用兩杯水煎煮這些藥材,待水剩七分時即可服用,應在飯後一段時間,趁溫熱時服用。若併有下寒帶濁的情況,可再加入破故紙一錢。倘若有氣滯或同時伴有胸腹疼痛,可以添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等。若同時有外感疾病或是肝腎問題,則可以加入桂枝、肉桂,嚴重的話,還可加入柴胡。若脾氣弱且身體發熱,可加入升麻五到七分。假如有水濕化為痰,導致胸腹脹滿,可加入一二錢的茯苓。若脾胃非常虛弱,出現嚴重的嘔吐,無法停止,應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並額外加入二三分的胡椒,煎煮後慢慢服用。
6. 鎮陰煎(新方)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牛膝(二錢),甘草(一錢,炙),澤瀉(錢半),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水二盅,速煎服。如兼嘔惡者,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脫倦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多加人參,隨宜用之。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鎮陰煎」的新方中藥配方,主要治療的是下焦陰虛導致上部陽氣受阻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真正陽氣失去控制,血液會隨之過度流失,進而導致嚴重的嘔吐和大量鼻血,脈搏變得微弱,四肢冰冷,病情可能隨時惡化,而且血流不止。這種情況應迅速使用此方,讓孤單的陽氣得以歸位,這樣血液就能安定下來。如果用來治療因陽氣受阻導致的咽喉痛且上部發熱的情況,應該將此湯冷服。
配方成分包含:熟地(約120克),牛膝(約6克),炙甘草(約3克),澤瀉(約4.5克),肉桂(約3至6克),製附子(約1.5至9克)。用兩杯水快速煎煮後服用。
如果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的情況,可以再加入炒黃乾薑(約3至6克)。如果出現氣息衰弱、疲倦乏力且脈象極弱的情況,應迅速加大人參的份量,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