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神驗良方》~ 女科門 (8)
女科門 (8)
1. 女科門
單方
調經。只用嫩芩一兩,切片,以老酒浸曬三晝夜為末,經來二日服五分,第三日服一錢。
安胎
丹溪論,產前當清熱養血。產婦因火動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香附、條芩為末調下,(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墮胎乃虛,氣血虛、血熱,黃芩乃治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而安胎;益母草治胎前產後諸病,能行氣養血,難產可煎作膏服,地黃膏、牛膝膏皆可服。懷妊乃一臟之虛,假如肝臟虛,其肝氣只能生胎,無餘用也。
不能榮其肝,肝虛故受酸物。產前安胎,白朮、黃芩為妙藥者。條芩安胎聖藥也,人不知,以為害而不敢用,或反謂濕熱之藥,可養胎,殊不知產前宜清熱,令血循經而不妄行,故能養胎。胎熱將臨月,以三補丸加炒香附、炒白芍,共蒸餅為丸服。抑熱以三補丸,用地黃膏丸。
有孕八九月,必須順氣,用枳殼、蘇梗。凡妊娠婦脈細勻,易產;大浮緩火氣散,難產,如抱船過壩一般。固胎,地黃五分,歸身、人參、白芍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川芎、黃芩各五分,陳皮一錢,甘草三分,黃連、黃柏各少許,桑上牛兒膝(七葉要者),每二錢入元米一撮煎服。血虛不安,用阿膠。
痛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氣故也。
驗胎散,川芎末一兩,空心艾葉湯下,覺微動是胎,一日不動,乃經滯耳。
別男女法:沉為男,浮為女;左尺大為男,右尺大為女;至半身手心發紅為男,青為女。
保胎丸,專治屢經墮胎,久不育者。過七個月不必服。
人參二兩五錢,白朮四兩,黃芩,當歸各二兩,杜仲(鹽炒酒研),續斷(酒浸),熟地各一兩五錢,陳皮,香附各一兩(童便浸)糯米飯為丸,空心白湯下七十丸。
保生湯,治經不行,似病非病,六脈均而滑大,惡聞食氣,吐清水者,名惡阻。
人參,甘草二錢半,白朮,陳皮,香附,烏藥各五錢分作兩劑,生薑煎服。噁心嘔吐加丁香。
轉女為男法(鮑氏方),受孕後,用絳囊盛弓弦一條,系婦人左臂上,垂繫腰下,滿百日去之。又法,將斧一把,置胎婦床頭,仍置刃床上,勿令人知。如雞抱卵時,置斧窠下,皆雄雞也。
胎病十三種
有胎則脾運化不利而生濕,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故諸病易作。
惡阻者,痰也。肥人多痰,瘦人有熱,俱宜二陳湯或茯苓補心湯。
子煩,心驚煩悶,熱也。白茯苓、防風、麥冬、黃芩。
子癇,謂孕婦痰涎潮,風也。當歸、川芎、防風、獨活、茯神、五加皮、杏仁、薏苡仁、酸棗仁、木香、甘草、羚羊角、生薑煎服。
子懸,謂心胃脹滿,氣也。芎、歸、芍、人參、紫蘇、陳皮、甘草、大腹皮、蔥白、生薑煎服。
子氣,三月成胎,兩足面漸腫至膝,喘悶妨食,甚至腳趾間出黃水者,濕也。天仙藤,紫蘇、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甘草、生薑煎服。
白話文:
[女科門]
單方
調經:取嫩黃芩一兩,切片,用老酒浸泡三天三夜,磨成粉末。月經來潮第二天服用五分(約1.5克),第三天服用一錢(約3克)。
安胎
丹溪先生論述,孕期應清熱養血。產婦因陰虛火旺導致胎動不安,出現喘急等症狀,應急用香附、條芩磨成粉末服用(條芩需選用沉於水中的佳品)。流產多因虛弱引起,包括氣血虛弱和血熱。黃芩能清上中二焦之火,下行以安胎;益母草能治療孕期及產後諸病,能行氣養血,難產時可煎成膏服用,地黃膏、牛膝膏也可服用。懷孕是臟腑虛弱的表現,例如肝臟虛弱,肝氣僅能維持胎兒生長,無多餘的氣血可用。肝臟虛弱的人容易貪食酸物。孕期安胎,白朮、黃芩是良藥,條芩更是安胎聖藥,可惜許多人不了解其功效,反而誤以為它會造成傷害而不敢使用,甚至有人認為它屬於濕熱藥,可以養胎,殊不知孕期應清熱,使血液循經運行而不妄動,才能安胎。臨產前若胎熱,可用三補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餅為丸服用。若因陰虛火旺導致胎熱,可用三補丸加地黃膏丸服用。
孕期八九個月,必須順暢氣血,可用枳殼、蘇梗。一般來說,妊娠婦女脈象細勻者,容易生產;脈象大浮緩,伴有火氣者,則難產,如同用船過險灘一樣艱難。若要固胎,可用地黃五分,熟地黃、人參、白芍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川芎、黃芩各五分,陳皮一錢,甘草三分,黃連、黃柏各少許,桑寄生(七葉者佳)二錢,加元米一撮煎服。若因血虛而胎不安,可用阿膠。
疼痛可用砂仁,因其能止痛安胎行氣。
驗胎:取川芎粉末一兩,空腹用艾葉湯送服,若能感覺胎兒輕微胎動,則說明有胎;一天不動,則可能是經血阻塞。
辨別胎兒性別:沉於水者為男,浮於水者為女;左寸脈有力者為男,右寸脈有力者為女;孕婦半身手心發紅者為男,發青者為女。
保胎丸:專治多次流產,久不孕者。懷孕七個月後不必服用。 藥方:人參二兩五錢,白朮四兩,黃芩、當歸各二兩,杜仲(鹽炒酒研)、續斷(酒浸)、熟地黃各一兩五錢,陳皮、香附各一兩(童便浸泡),用糯米飯做成丸藥,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七十丸。
保生湯:治療月經不通,似病非病,六脈平和而滑大,厭惡食物氣味,嘔吐清水者,稱為惡阻。藥方:人參、甘草各二錢半,白朮、陳皮、香附、烏藥各五錢,分作兩劑,用生薑煎服。若伴有噁心嘔吐,加丁香。
轉女為男法(鮑氏方):懷孕後,用紅布袋裝一根弓弦,繫在婦女左臂上,垂到腰下,滿一百天後取下。另一方法是將一把斧頭放在孕婦床頭,刀刃朝向床面,勿讓他人知曉。如同母雞抱卵時,將斧頭放在雞窩底下,生下的都是公雞。
胎病十三種
懷孕後,脾運化功能減弱,容易產生濕氣,濕氣化生痰液,痰液化生熱,熱則生風,因此容易產生各種疾病。
惡阻:是痰濕引起的。肥胖者多痰,瘦弱者多熱,都可用二陳湯或茯苓補心湯治療。
子煩:心煩意亂,心悸不安,是熱證。可用白茯苓、防風、麥冬、黃芩治療。
子癇:孕婦痰涎壅盛,是風證。可用當歸、川芎、防風、獨活、茯神、五加皮、杏仁、薏苡仁、酸棗仁、木香、甘草、羚羊角、生薑煎服。
子懸:心胃脹滿,是氣證。可用川芎、當歸、白芍、人參、紫蘇、陳皮、甘草、大腹皮、蔥白、生薑煎服。
子氣:懷孕三月成胎後,兩腳浮腫向上蔓延至膝蓋,喘悶、食慾不振,甚至腳趾間出現黃水,是濕證。可用天仙藤、紫蘇、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甘草、生薑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