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25)
卷之四 (25)
1. 神麯
製法:三伏吉日。以白麵百斤,青蒿、蒼耳、野蓼自然汁、杏仁泥、赤小豆末各三升,和作餅。麻葉或楮葉包罨,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曬乾收用。陳久者良。主治:行氣、消食、化痰、調中、健脾、開胃、下氣霍亂、腹脹、腹痛癥結、積滯、赤白痢、反胃。
神麯丸。神麯、白朮、附子(炮去皮臍)、枳實(麩炒)、訶黎勒、桂心、食茱萸、木香、陳皮、人參各一兩,桔梗、乾薑(炮)各五錢。研末,酒煮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生薑湯下,日二次。治婦人血風氣攻脾胃、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神麯散。神麯、陳皮、大黃(紙裹炮熟)、芍藥各一錢二分五釐,桔梗、川芎、厚朴(薑製)、枳殼(麩炒)、白茯苓各二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炙草五錢。研末。每服一錢,加生薑一片,煎服。治諸疳。
養食丸。神麯六兩,麥芽(炒)三兩,乾薑(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次。治脾胃俱虛、不能消化、胸膈痞悶、連年累月。
建神麯(以福建晉江開元寺造者為良。)製法。厚朴、木香、冬朮、青皮、檳榔、葛根、茯苓皮、柴胡、桔梗、荊芥、前胡、香附、羌活、紫蘇、薄荷、茅朮、獨活、豬苓、防風、烏藥、枳實、大腹皮、藿香、木通、香薷、澤瀉、白芥子各二兩,丁香、白豆蔻、甘草、麻黃、川芎、木瓜、沉香、白蘇子、肉果、檀香、縮砂仁、左秦艽、草果仁、白芷各一兩,廣皮、半夏、萊菔子、光杏仁各三兩,麥芽、穀芽、山楂肉(均炒)各四兩。共為粗末,和薑汁用神麯糊作塊子,每重三四錢。水煎服一塊。主治:解表、散積、除痰、開胃、健脾、止瀉、消腫、瘟疫、瘴氣、風寒、暑濕、感冒、頭痛、頭眩、霍亂、嘔吐、吞酸、咳嗽、食滯、腹痛、赤白痢疾。按此藥所治之病至多,以脾胃病最宜。水土不服者亦宜之。
白話文:
神麴
**製法:**選擇三伏天的好日子,用一百斤白麵,青蒿、蒼耳、野蓼的天然汁液、杏仁泥、赤小豆粉各三升,混合製成餅。用麻葉或構樹葉包裹,像製作醬油一樣發酵。等到長出黃色的菌膜後,曬乾保存。放得越久越好。
**主治:**理氣、消食、化痰、調理脾胃、健脾、開胃、降氣、治療霍亂、腹脹、腹痛、癥結、積滯、赤白痢、嘔吐。
神麴丸
**組成:**神麴、白朮、炮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麩炒枳實、訶黎勒、桂心、食茱萸、木香、陳皮、人參各一兩,桔梗、炮乾薑各五錢。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每日兩次。
**主治:**治療婦女血風引起的脾胃受損、腹部兩側脹滿、不思飲食。
神麴散
**組成:**神麴、陳皮、炮熟大黃(用紙包裹炮製)、芍藥各一錢二分五釐,桔梗、川芎、薑製厚朴、麩炒枳殼、白茯苓各二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炙甘草五錢。
**製法:**研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加一片生薑煎服。
**主治:**治療各種疳疾。
養食丸
**組成:**神麴六兩,炒麥芽三兩,炮乾薑四兩,焙烏梅肉四兩。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主治:**治療脾胃都虛弱、無法消化食物、胸膈痞悶,病情持續多年者。
建神麴(以福建晉江開元寺所製者為佳)
**製法:**厚朴、木香、白朮、青皮、檳榔、葛根、茯苓皮、柴胡、桔梗、荊芥、前胡、香附、羌活、紫蘇、薄荷、蒼朮、獨活、豬苓、防風、烏藥、枳實、大腹皮、藿香、木通、香薷、澤瀉、白芥子各二兩;丁香、白豆蔻、甘草、麻黃、川芎、木瓜、沉香、白蘇子、肉豆蔻、檀香、縮砂仁、秦艽、草果仁、白芷各一兩;廣皮、半夏、萊菔子、光杏仁各三兩;炒麥芽、炒穀芽、炒山楂肉各四兩。 將所有藥材研成粗粉,用薑汁和神麴糊拌勻製成藥塊,每塊重三四錢。
**用法:**水煎服一塊。
**主治:**解表散寒、消積化痰、開胃健脾、止瀉消腫,治療瘟疫、瘴氣、風寒、暑濕、感冒、頭痛、頭暈、霍亂、嘔吐、胃酸、咳嗽、食滯、腹痛、赤白痢疾。此藥治療的疾病很多,但最適合脾胃疾病,水土不服者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