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八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8)

1. 膃肭臍

主治補中。益精助陽。暖腰膝。治五勞七傷。色勞瘦瘁。心腹痛。宿血結塊。痃癖癥瘕。腎虛精冷。膃肭臍酒。以膃肭臍浸酒擂爛。和曲米釀酒。隨意飲。助陽氣。益精髓。破癥結。大補益人。

白話文:

膃肭臍能補益身體、增強精氣、溫暖腰膝。可治療過度勞累導致的各種疾病、面色萎黃消瘦、心腹疼痛、陳舊瘀血、腫塊、婦科疾病、腎虛精冷等症狀。膃肭臍酒的製作方法是將膃肭臍浸泡在酒中搗爛,再與酒曲和米一起釀酒,可隨時飲用,具有溫補陽氣、滋養精髓、消除腫塊、強身健體的功效。

2.

皮主治。涼血。目障鼻衄。鼻息。反胃。吐食。腹痛。疝積。腸風。瀉血。赤白痢。蠱毒下血。陰腫痛引腰背。五痔陰蝕。解一切藥力。

蝟皮丸。刺蝟皮(燒存性)蚺蛇頭(燒存性)魁蛤各一枚。蠐螬(焙乾)紅娘子、虻蟲(均去頭足翅)水蛭(糯米炒熟)蜘蛛(焙)斑蝥(去頭足翅)各三個。桂心、大黃、黃連、龍骨(煅另研)、麝香(另研)、汞、川椒(炒)各五錢。

芒硝、石膏(煅)各一兩。穿山甲(炙)三片。枯白礬、滑石(水飛)、甘遂(以胡麻炒麻熟去麻)各二錢五分。蜈蚣(炙)一條半。附子(炮)二枚。巴豆(去皮膜心油)、雷丸各十五粒。研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空腹臨臥各一服。治烏癩如莖中痛。即有蟲下。痛多減一丸。

痛少加一丸。以瘥為度。

又方。蝟皮一兩(炙焦)、槐花(微炒)、艾葉(炒黃)、白芍、枳殼(炒)、地榆、川芎、當歸、白礬(煅)、黃耆、貫眾各五錢。頭髮(燒存性)三錢。豬後懸蹄垂甲(炙焦)十枚。盈尺皂角一挺。(去皮弦酥炙黃)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治諸痔出血。

裡急疼痛。

蝟皮散。蝟皮一張。(罐內燒存性)磁石(火煅醋淬七次)五錢、桂心三錢。鱉甲(炙焦黃)一枚。研末。每服二三錢。食前米飲調下。仍用草鞋底炙熱按入。治肛脫不收。忌房事。

白話文:

蝟皮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目疾、鼻出血、鼻塞、反胃嘔吐、腹痛、疝氣、腸風下血、赤白痢疾、蠱毒引起的出血、陰部腫痛並牽連腰背、五痔及陰部潰爛等症。蝟皮還能解藥毒。

蝟皮丸的組成包括:適量燒存性的刺蝟皮、蚺蛇頭、魁蛤;焙乾的蠐螬;去頭足翅的紅娘子、虻蟲;糯米炒熟的水蛭;焙乾的蜘蛛;去頭足翅的斑蝥;以及桂心、大黃、黃連、煅研的龍骨、另研的麝香、汞、炒過的川椒等藥材。另有芒硝、煅過的石膏、炙過的穿山甲、枯白礬、水飛的滑石、以胡麻炒熟去麻的甘遂、炙過的蜈蚣、炮制的附子、去皮膜心油的巴豆和雷丸。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小豆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空腹和睡前各服一丸,用於治療一種劇烈疼痛的皮膚病,服用時可根據疼痛程度增減藥量。

另一種蝟皮丸的配方包括:炙焦的蝟皮、微炒的槐花、炒黃的艾葉、白芍、炒過的枳殼、地榆、川芎、當歸、煅過的白礬、黃耆、貫眾、燒存性的頭髮、炙焦的豬後懸蹄垂甲和去皮弦酥炙黃的盈尺皂角。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用於治療各種痔瘡出血及裡急後重。

蝟皮散的組成包括:在罐內燒存性的蝟皮、火煅醋淬七次的磁石、桂心、炙焦黃的鱉甲。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飯前用米湯送服,並配合用炙熱的草鞋底按壓患處,用於治療肛門脫出。服用期間應忌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