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七 (19)
卷之七 (19)
1. 海蛤粉
主治。化痰。清熱。消積。下氣益膀胱。通小便。潤五臟大小腸。治傷寒寒熱。消渴。反汗。嘔逆。嗽逆。熱痰。老痰。頑痰。喘息。搐搦中風。癱瘓煩滿。腰痛。胸痛。水氣浮腫水滿急痛。遺精白濁。血痢。陰痿。疝氣婦人血結胸膈。崩中帶下。療項下瘤癭。
海蛤丸。海蛤(燒醋淬七次)當歸海金沙膩粉硇砂各一錢。海藻粉霜各五分。水蛭(炒)二十一條。青黛滑石乳香各一錢。硃砂(另研)二錢。地龍二十一條。研末。鹽煮麵糊丸小豆大。硃砂衣。每服十丸空腹燈心湯下。治㿗疝。服後小便下冷膿惡物為效。再以黃連紫河車板藍根各二錢。煎湯漱口。以固牙齒。
又方。海蛤粉防己各七錢五分。陳皮郁李仁(均炒)各五錢。赤苓桑白皮葶藶(隔紙炒)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早晚各一次。治石水肢腫。其腹獨大。
海蛤散。海蛤滑石(煅水飛)甘草各五錢。芒硝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小腸通利結血自散。更以針針期門穴。再以桂枝紅花湯發其汗。則愈。
又方。海蛤三錢茴香(炒)七錢五分。薏仁白朮檳榔各五分。研末。食前溫酒調下五錢。治小兒陰腫。由啼叫怒氣閉縱於下者。(蚌殼功用略同此藥)
白話文:
海蛤粉具有化痰、清熱、消積、降氣益膀胱、利尿、滋潤五臟大小腸等功效。可治療傷寒寒熱、消渴、盜汗、嘔吐、咳嗽、痰熱、陳舊痰、頑痰、喘息、抽搐、中風、癱瘓、腹脹、腰痛、胸痛、水腫、腹水、尿急、遺精、白濁、血痢、陽痿、疝氣、婦女血塊阻塞胸膈、崩漏帶下、頸部腫瘤等症。
海蛤丸用於治療疝氣。方劑包含海蛤(醋炙七次)、當歸、海金沙、膩粉、硇砂、海藻、冰片、水蛭、青黛、滑石、乳香、硃砂、地龍等藥材,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硃砂衣包裹。服用時空腹用燈心湯送服。服藥後若排出冷膿惡物則表示藥效發揮。治療後,再用黃連、紫河車、板藍根煎湯漱口,以保護牙齒。
另一海蛤丸方劑,用於治療水腫,腹脹。包含海蛤粉、防己、陳皮、郁李仁、赤苓、桑白皮、葶藶等藥材,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
海蛤散用於治療婦女傷寒引起的胸膈血瘀。方劑包含海蛤、滑石、甘草、芒硝,製成散劑,用雞蛋清調服。同時配合針刺期門穴,以及服用桂枝紅花湯發汗治療。
另一方劑,用於治療小兒陰囊腫痛,因啼哭怒氣導致氣機閉阻所致。方劑包含海蛤、茴香、薏仁、白朮、檳榔等藥材,溫酒調服。蚌殼的功效與海蛤相似。
2. 禽部
3. 雞
烏骨雞主治。補虛勞羸弱。益血氣。婦人一切虛損病。巽順丸。白毛烏骨雞一隻。(男雌女雄。水浸死。泡去毛。竹刀剖脅去腸垢及肫肝。以內金及腸。仍納腹中。)烏賊骨(童便浸微炒黃。)四兩。茹蘆(酒洗)一兩。鮑魚(切薄片)四兩。諸藥入雞腹內。陳酒童便各二碗。
水數碗。砂鍋中旋煮旋添。麋爛汁盡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研末。乾山藥末調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腹下。治婦人倒經。男子咳嗽吐血。左手關尺脈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烏骨雞丸。白毛烏骨雞一隻。(制同上。)北五味一兩。熟地四兩。(如血熱加生地二兩)入雞腹如巽順丸煮。
另研綿耆(蜜酒拌炙)於朮(飯蒸九次)各三兩。白茯苓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各二兩。為粗末。同雞血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再以人參三兩。(虛極加至六兩)丹皮二兩。川芎(童便浸)一兩。各研末和入。另用乾山藥末打糊為丸。晨人參湯下三錢。臥時醇酒下二錢。
治婦人蒸熱咳嗽。月經不調。或久閉。或倒經或蓐勞。或崩淋。男子斫喪太早。勞嗽吐血。虛損。如骨蒸寒熱。加九肋鱉甲三兩。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五錢。經閉加肉桂一兩。崩漏下血倍熟地。加阿膠二兩。倒經加麥冬二兩。鬱結痞悶。加香附(童便浸)二兩。沉香五錢。赤白帶下。
加萆薢香附各二兩。蘄艾一兩。白淫倍人參黃耆茯苓於朮。又方。丹參人參鱉甲(炙)牛膝青蒿全當歸沙參麥冬各三兩。川芎白芷(土炒)丹皮茯苓黃耆柴胡玄胡索秦艽各二兩。貝母艾絨川連地骨皮各一兩。金石斛生地各四兩。研末。將石斛青蒿煎湯。煮烏骨雄雞一隻。打和為丸。
每服四錢。鹽湯下。治婦人氣血兩虧。羸瘦內熱。經水不調等症。(白鳳丸略同),黃雌雞主治。益氣。增精。助陽。開胃。補五臟。治五勞。黃雌雞湯。黃雌雞一隻。去腸胃治淨。麻黃根一兩。水七大盞。煮汁三大盞。去滓及雞。入肉蓯蓉(酒浸一宿)一兩。牡蠣(煅粉)二兩。
煎取一盞半。一日服盡。治病後日夜汗出不止。口乾心躁。又方。黃雌雞肉四兩。(切)茯苓二兩。白麵六兩。作餛飩。入豉汁煮食。治老人噎食不通。三五服愈。又方。黃雌雞一隻。生黃耆四兩。水煮汁六七杯。每早服一杯。治表虛易傷風。雞冠血。(用三年雄雞白色者良)主治安神。
定志。痿痹。黃疸。益陽。助氣。口眼喎斜。雞內金主治。遺溺。泄精尿血。腸風。瀉血。反胃。酒積。助脾胃消化。雞䏶胵丸。雞䏶胵(微炙)二兩。麥冬(焙)龍骨熟地黃連各一兩。土瓜根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治小便頻數而多。
白話文:
雞肉藥方彙集:
烏骨雞:主要用於治療虛勞羸弱,滋補血氣,以及婦女各種虛損病症。
巽順丸:取一隻白毛烏骨雞(公母皆可,水淹致死),泡去羽毛,用竹刀剖開雞脅,去除內臟及腸垢、肫肝,將內金及腸子放回雞腹內。再加入烏賊骨(用童尿浸泡後微炒至黃色)四兩、蘆薈(用酒洗淨)一兩、鮑魚(切成薄片)四兩。所有藥材放入雞腹中,加入陳酒和童尿各兩碗,以及適量清水,用砂鍋小火慢燉,不斷添加水分,直至雞肉爛熟、湯汁收盡,再將雞肉搗爛、焙乾。雞骨用酥油炙烤,然後將雞肉、雞骨一起研磨成粉末,用乾山藥粉調成糊狀,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空腹服用。此方可治療婦女倒經、男子咳嗽吐血,以及左手關、尺脈弦、背部畏寒、有瘀血等症狀。
烏骨雞丸:取一隻白毛烏骨雞(製作方法同上),加入北五味子一兩、熟地黃四兩(若血熱則加生地黃二兩)。放入雞腹中,如同巽順丸一般烹煮。另將綿蓯蓉(用蜜酒拌勻炙烤)、蒼朮(用米飯蒸九次)各三兩,白茯苓、當歸(用酒洗淨)、白芍藥(用酒炒)各二兩研磨成粗粉,與雞血一起搗爛、焙乾。雞骨用酥油炙烤,研磨成細粉,再加入人參三兩(體虛者可加至六兩)、丹皮二兩、川芎(用童尿浸泡)一兩,研磨成粉末混合。再用乾山藥粉調成糊狀,製成丸劑。早晨用人參湯送服三錢,睡前用醇酒送服二錢。此方治療婦女潮熱咳嗽、月經不調(經閉、倒經、產後勞損、崩漏、淋症)、男子性功能衰退、勞嗽吐血、虛損、骨蒸寒熱等症。若患骨蒸寒熱,可加九肋鱉甲三兩、銀柴胡、地骨皮各一兩五錢;經閉加肉桂一兩;崩漏加倍熟地黃,並加阿膠二兩;倒經加麥冬二兩;鬱結痞悶加香附(用童尿浸泡)二兩、沉香五錢;赤白帶下加萆薢、香附各二兩、蘄艾一兩,白術、人參、黃耆、茯苓用量加倍。
另一方:丹參、人參、鱉甲(炙)、牛膝、青蒿、全當歸、沙參、麥冬各三兩,川芎、白芷(土炒)、丹皮、茯苓、黃耆、柴胡、玄胡索、秦艽各二兩,貝母、艾絨、川連、地骨皮各一兩,石斛、生地黃各四兩,研磨成粉末。用石斛、青蒿煎湯,煮一隻烏骨雄雞,將雞肉與藥粉混合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四錢,用鹽湯送服。治療婦女氣血兩虛、羸瘦內熱、經水不調等症。(白鳳丸大致相同)
黃雌雞:主要用於益氣、增精、助陽、開胃、補五臟,治療五勞。
黃雌雞湯:取一隻黃雌雞,去除內臟洗淨,加入麻黃根一兩,加水七大碗,煎煮至三大碗,去渣,加入肉蓯蓉(酒浸泡一夜)一兩、牡蠣(煅成粉末)二兩,煎至一碗半,一日服完。治療病後盜汗不止、口乾心躁。
另一方:黃雌雞肉四兩(切碎)、茯苓二兩、白麵六兩,做成餛飩,加入豆豉汁煮食,治療老人噎食不通,三五次即可痊癒。
另一方:黃雌雞一隻、生黃耆四兩,加水煮至六七杯,每天早上服用一杯,治療表虛易感冒。
雞冠血:三年生的白色雄雞雞冠血,可治療安神、定志、痿痹、黃疸,益陽、助氣,口眼歪斜。
雞內金:主要治療遺尿、遺精、尿血、腸風、瀉血、反胃、酒積,有助於脾胃消化。
雞肫胵丸:取雞肫胵(微炙)二兩,麥冬(焙乾)、龍骨、熟地黃、黃連各一兩,土瓜根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治療小便頻數且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