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六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4)

1. 茯苓

主治。行水。逐濕。平火。滋陰。補脾胃。調中益氣。安神止渴。除虛熱。通關節。暖腰膝。利小便。瀉膀胱熱治五勞七傷。消咳逆。嘔吐。驚悸膈中痰水。心下結痛。肺痿痰壅。大腹水腫。淋瀝奔豚。腎積泄瀉。婦人熱淋。小兒驚癇。補益心脾。白者為宜。清利濕熱。赤者為宜。

白話文:

主治:

  • 促進水液運行。
  • 祛除濕氣。
  • 平息熱火。
  • 滋陰潤燥。
  • 補益脾胃。
  • 調理中氣,增強元氣。
  • 安神止渴。
  • 清除虛熱。
  • 疏通關節。
  • 溫暖腰膝。
  • 利尿通便。
  • 清除膀胱熱邪。
  • 治療五勞七傷。
  • 消除咳嗽、呃逆。
  • 治療嘔吐、驚悸、膈中痰水。
  • 緩解心下結痛。
  • 治療肺痿痰壅。
  • 消除大腹水腫。
  • 治療淋瀝奔豚。
  • 治療腎積泄瀉。
  • 治療婦女熱淋。
  • 治療小兒驚癇。
  • 補益心脾。
  • 白色者適宜清利濕熱。
  • 赤色者適宜治療虛熱。

安定神志。宜用帶皮茯神。開腠理。去水腫。宜用皮。茯苓丸茯苓人參桂心(熬)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白朮葛根(煨)炙草枳實各二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次。治妊娠惡阻。心煩痰眩。又方。茯苓一兩。半夏二兩。枳殼(麩炒)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

白話文:

  1. 安定精神。宜用帶皮的茯苓。

  2. 開啟腠理,祛除水腫。宜用茯苓丸。配方:茯苓人參桂心(熬)、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白朮、葛根(煨)、炙草、枳實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每日三次。用於治療妊娠惡阻、心煩痰眩。

  3. 另一種方法:茯苓一兩,半夏二兩,枳殼(麩炒)五錢,風化硝二錢五分。

研末。生薑汁煮神麯糊丸梧子大。空腹薑湯下三五十丸。治中脘痰飲脾弱。致手臂牽掣。或戰掉不能舉動。或四肢不能移轉。及婦人產後發喘。四肢浮腫。又方。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五錢。栝蔞根紫菀附子(炮)黃耆芍藥炙草各七錢五分。生地牛膝(酒浸)山藥獨活半夏山茱萸肉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煮神麴,做成梧桐子大的藥丸。空腹時用薑湯送服三五十丸。治療中脘痰飲、脾弱導致的手臂牽引拘掣,或戰慄抽搐不能活動,或四肢不能移動。以及婦女產後發喘,四肢浮腫。另一個方子: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五錢。栝蔞根、紫菀茸、附子(炮)、黃耆、芍藥、炙草各七錢五分。生地、牛膝(酒浸)、山藥、獨活、半夏、山茱萸肉各二錢五分。

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米飲下。臨臥溫酒下。治胞痹。白茯苓丸。白茯苓覆盆子栝蔞根黃連萆薢人參熟地玄參各一兩。石斛蛇床子各七錢五分。雞䏶胵三十具。(微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磁石湯下。治消腎。兩腿漸細。腰腳無力。又方。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把藥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 10 粒,飯前用米湯送服,睡覺前用溫酒送服,治療胞痹。

白茯苓丸的製作:

白茯苓、覆盆子、栝蔞根、黃連、萆薢、人參、熟地、玄參各一兩。

石斛、蛇牀子各七錢五分。

雞䏶胵三十個(微炒)。

研磨成粉末,把藥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 30 粒,飯前用磁石湯送服,治療消腎,兩腿逐漸變細,腰腳無力。

另有另一種治療消腎的藥方。

白茯苓熟地各一兩。人參桂心遠志石菖蒲柏子仁琥珀各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治產後心虛驚悸。茯苓川芎湯。赤茯苓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二分。桑白皮防風蒼朮(炒)麻黃赤芍當歸(酒洗)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水煎加大棗。食前服。治著痹麻木不仁及中濕。

白話文:

  • 白茯苓和熟地各一兩,人參、桂心、遠志、石菖蒲、柏子仁、琥珀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揉成梧桐子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治療產後心虛驚悸。

  • 茯苓川芎湯:赤茯苓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二分,桑白皮、防風、蒼朮(炒過)、麻黃、赤芍、當歸(用酒洗過)、官桂、甘草各一錢,水煎時放入大棗,食前服用。治療風濕痹症引起的麻木不仁以及中濕。

茯苓半夏湯。赤茯苓半夏陳皮蒼朮厚朴水煎服。治痰飲。茯苓四逆湯。茯苓四兩。人參一兩。炙草二兩。乾薑一兩五錢。生附子一枚。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次。治傷寒太陽證厥。而心下悸。汗下後煩躁者。茯苓白朮散。茯苓白朮人參桂枝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茯苓半夏湯:赤茯苓、半夏、陳皮、蒼朮、厚朴一起水煎服。治療痰飲。

茯苓四逆湯:茯苓四兩,人參一兩,炙草二兩,乾薑一兩五錢,生附子一枚。水五升煎至三升。取藥液去掉渣滓,溫服七合。每天三次。治療傷寒太陽證厥,心下悸動,汗出後煩躁的患者。

茯苓白朮散:茯苓、白朮、人參、桂枝各二錢五分。

滑石一兩。寒水石石膏澤瀉甘草各五錢。研末。每服三錢。生薑湯下。治中暑霍亂煩渴。茯苓戎鹽湯。茯苓六兩。戎鹽如彈丸大一枚。白朮二兩。水煎藥後下鹽服。治胞中精枯血滯。小便不利。茯苓茵陳梔子湯。茯苓五分。茵陳葉一錢。梔子仁蒼朮(炒)白朮各三錢。生黃芩六分。

白話文:

滑石一兩、寒水石、石膏、澤瀉、甘草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湯送服。適用於中暑霍亂煩渴。

茯苓六兩,戎鹽一顆(如彈丸大小),白朮二兩。將藥材煎煮後,加入戎鹽服用。適用於胞中精枯血滯,小便不利的症狀。

茯苓五分,茵陳葉一錢,梔子仁、蒼朮(炒過)、白朮各三錢。生黃芩六分。將藥材煎煮服用。適用於下列症狀:

黃連枳殼(麩炒)豬苓澤瀉陳皮防己各二分。青皮一分。水煎服。治濕熱內淫。心下痞滿。肢倦身麻。面目俱黃。微見青黑。茯苓散。茯苓麥冬各一兩五錢。通草升麻各一兩二錢五分。紫菀桂心各七錢五分。知母一兩。大棗十二枚。淡竹茹五錢。赤石脂一兩七錢五分。研末。

白話文:

  • 黃連、枳殼(炒麩)、豬苓、澤瀉、陳皮、防己各 2 錢。

  • 青皮 1 錢。

  • 用水煎服。

  • 治濕熱內侵,心下痞滿,四肢倦怠,身體麻木,面部發黃,微微泛青黑色。

茯苓散:

  • 茯苓、麥冬各 1 兩 5 錢。
  • 通草、升麻各 1 兩 2 錢 5 分。
  • 紫菀、桂心各 7 錢 5 分。
  • 知母 1 兩。
  • 大棗 12 枚。
  • 淡竹茹 5 錢。
  • 赤石脂 1 兩 7 錢 5 分。
  • 研成細末。

每服一兩。水煎。治心經實熱。神志恍惚。又方。茯苓生地各三兩。遠志白薇龍齒各二兩五錢。防風人參獨活各二兩。研末。水一斗五升。納銀一大片。煮取七升。入藥再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治產後氣虛。精神昏亂。或發狂語。又方。白茯苓熟地各一兩。當歸川芎桂心白芍(炒)炙耆各五錢。

白話文:

每次服藥一兩重,用清水煎煮服用。治療心臟經脈鬱熱,精神意識模糊。另有藥方:茯苓和生地各三兩重,遠志、白薇和龍齒各二兩五錢重,防風、人參和獨活各二兩重。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一斗五升的水和一片大銀幣,煮沸後取七升藥液,加入藥材後再次煮沸,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溫服。治療產後氣虛,精神錯亂或說胡話。另有藥方:白茯苓和熟地各一兩重,當歸、川芎、桂心、白芍(炒製)和炙耆各五錢重。

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豬腎一雙。大棗三枚。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三物。納藥煮至七分。食前溫服。治蓐勞。茯苓湯。茯苓研末。每服二錢。烏梅陳艾。煎湯調下。治虛汗盜汗。又方。赤茯苓澤漆葉(微炒)白朮(微炒)各一兩。桑白皮(炙黃)黃芩射干防己澤瀉各三兩。

白話文:

附子咬碎。每次服五錢。加入兩杯水。放入一對豬腎。三個大棗。三片生薑。煎至一杯水。取出三種東西。放入藥物煮至七分。飯前溫熱服用。治療產後疲勞。茯苓湯。將茯苓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烏梅陳艾。煎湯調和服用。治療虛汗盜汗。另一種方法。赤茯苓澤漆葉(略炒)白朮(略炒)各一兩。桑白皮(炙黃)黃芩射干防己澤瀉各三兩。

㕮咀。每服五錢匕。先以大豆一合。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豆納藥煎一盞。分二服。治痢後遍身浮腫。又方。茯苓川芎蘇葉前胡半夏桔梗枳殼乾薑陳皮各八分。當歸生地白芍各一錢。黨參五分。桑白皮六分。甘草三分。加生薑。水煎空腹服。治經來咳嗽。茯苓琥珀湯。茯苓琥珀白朮各五錢。

白話文:

白茅根:每次取五錢服用。先以大豆一合,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掉大豆,放入藥物煎成一碗,分成兩次服用。用於治療痢疾後全身浮腫。

另一個方子:茯苓、川芎、蘇葉、前胡、半夏、桔梗、枳殼、乾薑、陳皮各八分。當歸、生地、白芍各一錢。黨參五分。桑白皮六分。甘草三分。加生薑,以水煎煮。空腹服用。用於治療經期咳嗽。

茯苓琥珀湯:茯苓、琥珀、白朮各五錢。

炙草桂心各三錢。澤瀉一兩。滑石七錢。豬苓五錢。研末。每服五錢。水調下。治濕熱內蓄不化。膀胱竅澀。臍腹脹滿。腰腳沉重。茯神湯。茯神茯苓人參各一兩。菖蒲五錢。赤小豆四十粒。水煎。分三服。治心虛神亂煩熱驚悸。

白話文:

炙草、桂心各三錢。澤瀉一兩。滑石七錢。豬苓五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溫水送服。治療濕熱內蓄不消化。膀胱竅門閉塞不通。臍腹脹滿。腰腿沉重。

茯神湯:茯神、茯苓、人參各一兩。菖蒲五錢。赤小豆四十粒。加水煎三碗,分三次服用。治療心虛神亂、煩熱、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