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五 (12)
卷之五 (12)
1. 大腹皮
主治:下一切氣,通大小腸,健脾開胃,消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痞滿,痰滯,中焦蠱毒,婦人胎氣惡阻脹悶。
大腹皮散:大腹皮、桑白皮、赤苓、郁李仁、檳榔、枳殼(麩炒)、紫蘇莖葉各一兩,防風、木香、羌活各五錢,木通、羚羊角屑各七錢五分。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治腳氣風毒,頭面腳膝浮腫,心腹痞悶。
又方:大腹皮、桑白皮、木通、羌活、赤芍、荊芥、獨活、青皮、乾木瓜各一兩,枳殼(麩炒)、紫蘇葉各二兩。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五片,蔥白七寸,水煎服。
治婦人風毒腳氣,肢節煩痛,心神昏迷。
大腹皮湯:大腹皮、檳榔、三稜、莪朮各五錢,蒼朮、枳殼各二兩,甘草三錢。銼散。每服三錢,加生薑皮、蘿蔔子、椒目水煎服。
治小兒瘧後熱退,變成浮腫,外腎腫大,飲食不進。
大腹皮飲:大腹皮、防己、木通、桑白皮、厚朴、栝蔞、黃耆、陳皮、枳殼、大黃(蒸)各一錢,青皮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水二鍾煎至一鍾,入酒半盞,再煎一二沸,去滓食前服。
治婦人血癖單腹痛。
白話文:
大腹皮主治各種氣滯,能通利大小腸,健脾開胃,消除水腫,治療腳氣壅塞、腹脹、痰滯、中焦蠱毒,以及婦女因胎氣不順而導致的惡阻、脹悶。
大腹皮散:大腹皮、桑白皮、赤苓、郁李仁、檳榔、麩炒枳殼、紫蘇莖葉各一兩,防風、木香、羌活各五錢,木通、羚羊角屑各七錢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用於治療腳氣引起的風毒、頭面腳膝浮腫、心腹痞悶。
另一方:大腹皮、桑白皮、木通、羌活、赤芍、荊芥、獨活、青皮、乾木瓜各一兩,麩炒枳殼、紫蘇葉各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加生薑五片、蔥白七寸,水煎服。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因風毒引起的腳氣、肢節疼痛、心神昏迷。
大腹皮湯:大腹皮、檳榔、三稜、莪朮各五錢,蒼朮、枳殼各二兩,甘草三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皮、蘿蔔子、椒目水煎服。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瘧疾痊癒後,出現發熱退卻、浮腫、外腎腫大、飲食不進等症狀。
大腹皮飲:大腹皮、防己、木通、桑白皮、厚朴、栝蔞、黃耆、陳皮、枳殼、蒸大黃各一錢,青皮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用兩鍾水煎成一鍾,加入半盞酒,再煎一、二沸,去渣,飯前服用。此方用於治療婦女血癖引起的單側腹部疼痛。
2. 枳椇
殼主治:散結、逐滯、除風、下氣、消痰、化食、健脾、開胃,通關節;治霍亂、嘔逆、反胃、兩脅虛脹、心腹氣結、痃癖、腸風、瀉痢、淋閉、痔腫、裡急後重、婦人產後腸出。
實主治:破結、行痰、逐水、消食、散敗血、利五臟;傷寒結胸、上氣喘咳、風癢、胸痹卒痛、奔豚氣痛、心下急痞、胸脅脹痛、痰癖、腎冷、陰痿、溏泄、瀉痢、脫肛、婦人陰腫。
枳殼丸:枳殼(炒)、皂角(去皮弦子炙)、大黃、羌活、木香、橘紅、桑白皮、白芷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湯下。治腸胃氣壅風盛、大便秘實。
又方:枳殼(麩炒)四兩,苦參八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下。治一切風熱瘡疥。
又方:枳殼(麩炒)、牽牛(炒取頭末)、木香、青皮各一兩;甘草、大黃各五錢。研末,用皂角長一尺許者三挺,約三兩,炮焦杵碎;好酒煎軟,挼取汁熬膏稠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蔥茶湯下,日二次。治瘡疽、癰腫、瘰癧。
枳朮丸:枳實(麩炒)一兩,白朮(土炒)二兩。研末,荷葉煨陳米飯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至八九十丸,空腹下。治脾胃呆滯。
枳實導滯丸:枳實(麩炒)五錢;白朮(土炒)、黃芩(酒炒)、茯苓、黃連(薑汁炒)各三錢;澤瀉(炒)二錢;神麯(炒)五錢;大黃(煨)一兩。研末;神麯煎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食遠服。治脾胃困滯,不得運化,胸悶腹痛,積滯泄瀉。
枳殼散:枳殼、三稜、陳皮、益智仁、莪朮、檳榔、肉桂各一兩;乾薑、厚朴、甘草、青皮、肉豆蔻、木香各五錢。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五種積氣、三焦痞塞、胸膈滿悶、嘔吐涎痰、口苦吞酸。常服順氣寬中,除痃癖、消積聚。
又方:枳殼(麩炒)四兩,白蒺藜五合;苦參、蔓荊子各一兩。研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治痂疥、瘙癢、麻痹。
枳連導滯湯:枳殼(麩炒)、黃連、山梔仁(炒)各六分;赤芍、前胡、連翹各四分;三稜、莪朮(均醋炒)、檳榔、甘草各三分。水煎,空腹服。治熱痛。大便秘者,加大黃(酒炒)一錢二分。
枳殼湯:枳殼(炒)、黃芩(酒炒)各五錢;白朮一兩。研末。每服五七錢,水煎服。治胎漏下血,及妊娠體肥、腹滿身重、胞氣不運。
又方:枳殼、桔梗各二兩;黃芩一兩五錢。研末。每早取二兩五錢,水三鍾煎至一鍾,分三服,三日服完。再服半夏湯。半夏薑製切片。每服三錢五分,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日三服。三日後再服枳實丸,以痰盡為度。治積痰。
枳殼煎:枳殼(麩炒)四兩;細辛、川芎、桔梗、防風各二兩;葛根一兩五錢;甘草一兩。研末。每服四錢,加生薑大棗,水煎空腹服。治七情傷肝,氣鬱脅痛,筋脈緊急,腰腳重滯,四肢不舉,漸至脊膂攣急。
枳殼瘦胎散:枳殼五兩,甘草一兩,香附一兩五錢。研末。每服二錢,熟湯調下。治孕婦八九月胎氣壅滿,服之滑胎易產。
枳實湯:枳實七枚,白朮二兩。水五升煎取三升,分溫三服。治心下硬大如盤、邊旋如杯水飲所作,及產後浮腫。
白話文:
[枳椇]
【作用】主要治療:消除結塊、促進消化、驅風、順氣、化痰、幫助消化、強健脾胃、開胃、舒緩關節疼痛、治療霍亂、嘔吐、反胃、兩側腹部脹痛、心腹氣結、痃癖(一種腹部包塊)、腸風、腹瀉、淋病、痔瘡、內急後重、產後子宮脫垂等症狀。破除結塊、促進痰液排出、利尿、幫助消化、消除血液瘀滯、利五臟、治療傷寒結胸、上氣喘咳、風癢、胸痛、奔豚氣痛。
【配方與用法】
-
枳殼丸:由炒制的枳殼、皁角、大黃、羌活、木香、橘紅、桑白皮、白芷等量組成,研磨成粉後加入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0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適用於腸胃氣滯、風邪旺盛、大便乾結等症狀。
-
枳朮丸:由炒制的枳實、土炒的白朮組成,研磨成粉後,以荷葉包裹的陳米飯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至80至90粒,空腹服用。適用於脾胃呆滯。
-
枳實導滯丸:由炒制的枳實、土炒的白朮、酒炒的黃芩、薑汁炒的黃連、炒制的澤瀉、炒制的神麯、煨制的大黃組成,研磨成粉後,以神麯煎成的糊狀物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錢,飯後服用。適用於脾胃困頓、消化不良、胸悶腹痛、積滯性腹瀉等症狀。
-
枳實湯:由炒制的枳實和土炒的白朮組成,用水煎煮後服用。適用於心下硬大如盤、邊緣如杯水飲所引起的症狀,以及產後浮腫。
以上僅是部分內容,還有許多其他配方和用法,皆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