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奇方》~ 卷下 (14)
卷下 (14)
1. 慢驚風
今將經驗二方列後。
逐寒蕩驚湯,此方藥性溫暖。專治小兒體弱久病。或痘疹後誤服寒涼。轉為慢驚。。認系虛寒。速服此藥。開痰寬胸。止吐回元。
瑤桂心(一錢研細或磨濃汁不可經火),炮姜(一錢),胡椒(一錢研),丁香(十粒研)另用灶心土三兩煮水澄極清。煎前四藥之末。一大酒杯。頻頻灌下一二劑。嘔吐漸止。再接服後方。定獲奇效。切勿遲疑。
加味理中地黃湯,此方助氣補血。治小兒精神虧。氣血壞。狼狽瘦弱。皆可挽回。濃煎頻服。參天救本之功。難以盡述。
熟地(五錢),當歸(三錢如三四劑後泄瀉未止者去之),山萸肉(一錢六分),枸杞(三錢),白朮(四錢),條參(二錢),炮姜(一錢五分),棗仁(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一錢),瑤桂心(一錢),破故紙(二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胡桃(一個),打碎為引。仍用灶心土一兩。
煮水煎藥。取濃汁大半茶杯。加附子三分煎水。攙入。量兒大小。分數次灌之。如有咳嗽加粟殼一錢。金櫻子一錢。如大熱不退。加白芍一錢。泄瀉不止。加丁香六分。只服一劑。即去附子。只用丁香七粒。隔二三日。只用附子一二分。蓋因附子大熱。中病即宜去之。如用附子太多。
恐小便閉塞。若不用附子。則沉寒臟腑固結不開。如不用丁香。則泄瀉不止。此又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唯在依方療救者。臨時斟酌。萬全而已。此方乃救陰固本之要藥。治小兒慢驚稱為神劑。若小兒吐瀉不至。甚或微見驚搐。胃中尚可受藥吃乳便利者。並不必服逐寒蕩驚湯。
只服此藥一劑。而風定神清矣。如小兒尚未成驚。不過昏睡發熱不退。或時熱時止。或日間安靜。夜間發熱。以及午後發熱等症。總屬陰虛。均宜服之。若素來壯實之小兒。偶染新病。眼紅口渴者。乃實火之症。方可用清解之劑。但果系實火。必大便閉結。氣壯聲宏。且喜飲冷茶水。
若吐瀉交作。即非實火可知矣。此方補造化陰陽所不足。實回生起死有神功。倘大虛之後一劑未見大驗。審視小兒。稍有起色。即多服之。可奏奇功。如其脾胃虛寒。胸膈胃口有寒痰拒藥不受者。可先權用溫中補脾湯。如不應。再用此湯。溫中補脾湯,西黨參,炙黃耆,於朮(各一錢),乾薑,白蔻,砂仁(各八分),炙甘草,茯苓,官桂,陳皮,半夏(各六分),生薑(三片),紅棗(三枚)
水煎濃汁一酒杯。頻頻灌之。必獲應效。
白話文:
慢驚風
本文介紹兩種治療小兒慢驚風的有效方劑。
第一方「逐寒蕩驚湯」,藥性溫和,專門治療體弱久病、或因痘疹後誤服寒涼導致慢驚的小兒,尤其適用於虛寒體質。服用此藥能開痰、寬胸、止吐、回元。藥方組成:瑤桂心(一錢,研細或磨成濃汁,不可經火)、炮姜(一錢)、胡椒(一錢,研)、丁香(十粒,研)。另用灶心土三兩煮水,取澄清液,再煎前四味藥末,一大酒杯,頻頻灌服一、二劑。嘔吐止後,再服用第二方。切勿猶豫。
第二方「加味理中地黃湯」,能助氣補血,治療小兒精神虧損、氣血不足、消瘦羸弱等症狀。藥物需濃煎頻服,療效顯著。藥方組成:熟地(五錢)、當歸(三錢,若服用三四劑後仍腹瀉不止則去除)、山萸肉(一錢六分)、枸杞(三錢)、白朮(四錢)、黨參(二錢)、炮姜(一錢五分)、棗仁(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一錢)、瑤桂心(一錢)、破故紙(二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胡桃(一個,打碎作引)。另用灶心土一兩,煮水煎藥,取濃汁大半茶杯,加入煎好的附子三分的藥水,根據兒童年齡,分數次灌服。若咳嗽,加粟殼一錢、金櫻子一錢;若高燒不退,加白芍一錢;若腹瀉不止,加丁香六分。僅服用一劑後,即去除附子,僅用丁香七粒,隔二三日後,附子用量可減至一二分。因附子性熱,見效後宜減少用量,用量過多恐致小便閉塞。不用附子則寒邪凝滯於臟腑難以疏通,不用丁香則腹瀉不止,此乃藥物配伍之精妙所在,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此方為滋陰固本之要藥,治療小兒慢驚有奇效。若小兒吐瀉不嚴重,甚至輕微驚搐,胃中尚可進食或哺乳者,則不必服用逐寒蕩驚湯,僅服用此方一劑,即可風靜神清。若小兒尚未出現驚厥,僅有昏睡、發熱,或時熱時退,或白天安靜,夜間發熱,或午後發熱等症狀,均屬陰虛,宜服用此方。若素體強壯的小兒,偶患新病,眼紅口渴者,屬實火證,可服用清熱解毒藥物。但若為實火,必大便乾燥,氣壯聲宏,且喜飲冷茶水。若吐瀉交替出現,則非實火可知。此方能補益陰陽,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若大病初癒後,服用一劑不見效,但小兒略有好轉,則應多服用幾劑,可奏奇效。若脾胃虛寒,胸膈胃口有寒痰阻礙藥物吸收者,可先服用溫中補脾湯,若無效再服用此方。溫中補脾湯組成:黨參、炙黃耆、白朮(各一錢)、乾薑、白蔻、砂仁(各八分)、炙甘草、茯苓、官桂、陳皮、半夏(各六分)、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取濃汁一大酒杯,頻頻灌服,必獲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