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下品之下卷第九 (10)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下品之下卷第九 (10)

1. 蒻頭

蒻頭,文具天南星條下。

白話文:

白話文翻譯:

柔嫩的芋頭,用於製作文具。

2. 山豆根

山豆根,生劍南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萬州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葉青,經冬不凋。八月採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腫痛,極妙。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嶺南人捕石鼠,破取其腸胃曝乾,解毒攻熱,甚效。

白話文:

山豆根,生長在劍南山谷,現在廣西也有,以忠州、萬州產的為佳。它的嫩莖和藤蔓像豆根,因此而得名。葉子青綠,即使在冬天也不會凋謝。在八月採收山豆根入藥。現在的人把山豆根切成小段,含在嘴裡可以緩解咽喉腫痛,效果極佳。生長在廣南的山豆根,像小槐樹,高一尺多。石鼠會吃它的根。所以嶺南人捕獲石鼠,剖開它的腸胃,曬乾後入藥,可以解毒攻熱,效果很好。

3. 威靈仙

威靈仙,出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並平澤,今陝西州軍等及河東、河北、京東、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眾草最先,莖梗如釵股,四稜;葉似柳葉,作層,每層六、七葉,如車輪,有六層至七層者;七月內生花,淺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臺子,亦有似菊花頭者;實青;根稠密多須似谷,每年亦朽敗。九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威靈仙產於陝西商州上洛山、華山以及平澤等地,現在陝西省的各州、軍,以及河東、河北、京東、江湖等州郡也有分佈。威靈仙是眾草中最先萌發的,莖梗像釵子的股部,有四個稜角;葉子像柳葉,呈層疊狀,每層有六七片葉子,排列成車輪狀,有的有六七層;七月開花,花色淺紫或碧白色,花穗像蒲臺子,也有像菊花頭的;果實青色;根鬚稠密細長,像穀子,每年也會腐爛死亡。九月採收根部,陰乾即可。

仍以丙、丁、戊、己日採,以不聞水聲者佳。唐正元中,嵩陽子周君巢作威靈仙傳云:先時,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所親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羅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

白話文:

在丙、丁、戊、己日採摘威靈仙,以聽不到流水聲的威靈仙為佳。唐朝正元年間,嵩山道人周君巢寫了一篇《威靈仙傳》,文中說:以前,商州有個人重病臥牀幾十年,沒辦法行走,找了很多名醫都治不好。他家人把他放在路旁,希望有人能救他。這時,有一位新羅和尚看見他,並告訴他說:「有一味藥可以治好你的病,只是不知道這裏有沒有?」於是,和尚進山尋找,果然找到了,這就是威靈仙。病人服用了威靈仙,幾天後就能行走。

其後山人鄧思齊知之,遂傳其事。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採得,陰乾月餘,搗篩,溫清酒和二錢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殺藥,可加及六錢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觸諸藥,但惡茶及麵湯,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白話文:

後來的山人鄧思齊得知此方,於是將此事流傳出去。崔元亮的《海上方》記載了這種方法,他說:採得草藥後,陰乾一個月,搗碎篩過,用溫熱的清酒和二錢匕,空腹服用。如果服用的人本性溫和,可以增加到六錢匕,如果大便次數超過兩次,就要減少用量,直到病情痊癒就停止服用。這種草藥的藥性非常溫和,不會與其他藥物發生衝突,但它不適合與茶和麵湯一起服用,可以用甘草和梔子代替茶和麵湯。

4. 何首烏

何首烏,本出順州南河縣,嶺外、江南諸州亦有,今處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牆壁間,夏秋開黃白花,似葛勒花;結子有稜,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稜瓣,似小甜瓜

白話文:

何首烏,最先是產在順州南河縣,嶺南、江南等諸多州郡也都有,現在處處都有,以西洛、嵩山和南京柘城縣產的何首烏為上品。春天長苗,葉子兩兩相對,像山芋葉但沒有光澤;莖蔓延在竹木牆壁之間,夏秋時節開黃白花,像葛根的花;結出的果實有棱角,像小號的蕎麥,只有粟米那麼大。秋冬時節採收根莖,大的像拳頭那麼大,每個都有五稜瓣,像小型的甜瓜。

此有二種:赤者雄,白者雌。採時乘濕以布帛拭去土,後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乾。忌鐵。以木臼杵搗之。一云:春採根,秋採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藥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而得名。

白話文:

何首烏有兩種:紅色的為雄,白色的為雌。採集時趁濕用布帛擦去泥土,然後用苦竹刀切片,再用米湯浸泡一晚,然後曬乾。忌諱用鐵器。用木臼搗碎。另一種說法是:春天採集根部,秋天採集花。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纔可以服用。此藥本名交藤,因為何首烏服用後得名。

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能嗣,本名田兒,生而閹弱,年五十八,無妻子,一日醉臥野中,見田中藤兩本異生,苗蔓相交,久乃解,解合三、四,田兒心異之,掘根持問鄉人,無能名者,遂曝乾,搗末,酒服七日,而思人道,百日而舊疾皆愈,十年而生數男,後改名能嗣。又與子延服皆壽百六十歲,首烏服藥,亦年百三十歲。

白話文:

何首烏是順州南河縣人,他的父親叫田能嗣,原名田兒,出生時體弱多病,到了五十八歲仍然沒有結婚生子。一天,他醉倒在野外,看見田裡有兩株藤蔓相纏繞在一起,過了一會兒才分開,反覆三次四次。田兒感到很奇怪,便把藤蔓根挖出來,拿著問鄉人,沒有人認識。於是,他把藤蔓曬乾,研磨成粉末,用酒服用七天,便開始思念男女之事。一百天後,以前的舊疾都治癒了,十年後生了幾個兒子,後來改名為田能嗣。他與他的兒子田延服都活到了一百六十歲,何首烏服用藥物後,也活了一百三十歲。

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其事。李翱因著方錄云。又敘其苗如木藁,光澤,形如桃柳葉,其背偏,皆單生不相對,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黃白,雄者黃赤。其生相遠,夜則苗蔓交,或隱化不見。春末、夏中、初秋三時候,晴明日,兼雌雄採之,烈日曝乾,散服,酒下良。

白話文:

唐朝元和七年,僧人文象遇到茅山老人,於是將茅山老人教他採摘益靈草的方法傳播出去。李翱因此在《方錄》中寫道:益靈草的苗就像木頭髮藁草,光澤鮮豔,形狀就像桃樹和柳樹的葉子,葉背偏生,都是單獨生長而不相對應,有雌雄之分,雌性的苗色黃白,雄性的苗色黃赤,它們生長的地方相隔很遠,到了夜晚,枝蔓會相互交接,或者隱藏起來看不見。在春末、夏中、初秋這三個時節的晴朗日子裡,將雌雄益靈草一起採摘,在烈日下曬乾,研成粉末服用,用酒送服效果更好。

採時盡其根,乘潤以布帛拭去泥土,勿損皮,密器貯之。每月再曝。凡服偶日,二、四、六、八日是。服訖,以衣覆汗出導引。尤忌豬、羊血,其敘頗詳,故載之。

白話文:

採收時連根拔起,在有露水的早上用布條擦拭泥土,不要損傷藥皮,將藥材貯藏在密閉容器中。每月再曬一次太陽。凡是服用藥物的日子,要選在偶數日,也就是二、四、六、八日。服用完藥物後,要穿好衣服,讓汗水排出,並做導引運動。服用藥物時尤其忌諱吃豬血和羊血,這條忌諱的相關敘述很詳細,所以把它記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