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1. 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
2. 赤箭
赤箭,生陳倉川穀、雍州及泰山少室,今江湖間亦有之,然不中藥用。其苗獨莖如箭桿,葉生其端,四月開花,稈、葉俱赤,實似苦楝子,核作五、六稜,中有肉如面,日曝則枯萎。其根大類天門冬,惟無心脈耳。去根五、六寸,有十餘子為衛,似芋。三月、四月、八月採根,曝乾。
今三月、四月採苗,七月、八月、九月採根。謹按此草,有風不動,無風則自搖。《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離草,一名獨搖芝,一名離母。所以謂之合離、離母者,此草為物,下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枚周環之,去大魁數尺,皆有細根如白髮,雖相須,而實不連,但以氣相屬耳。如菟絲之草,下有伏菟之根,無此菟,則絲不得上,亦不相屬也。
然則赤箭之異,陶隱居已云,此亦非俗所見。菟絲之下有伏菟,亦不復聞有見者,殆其種類中時有神異者,乃如此耳。又陶、蘇皆云:赤箭是芝類,而上有六芝條,五芝皆以五色生於五嶽,諸方所獻者,紫芝生高夏山谷。
蘇云:芝多黃白,稀有黑青者,紫芝最多,非五芝類,但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邪?今山中雖時復有之,而人莫能識其真,醫家絕無用者,故州郡亦無圖上,蓋祥異之物,非世常有,但附其說於此耳。凡採藥時月,皆先據《本經》,而後著。今土俗所宜。且赤箭《本經》但云三月、四月、八月採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並用根苗,各有收採時月,與《本經》參差不同,難以兼著,故但從今法。其他藥有相類者,亦同此比。
又按序例云:凡採藥,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採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未沖枝葉,勢力淳濃故也。至秋枝葉津潤歸流於下。今即事驗之,春寧宜早,秋寧宜晚。據此文意,採根者,須晚秋以後,初春以前,欲其苗梗枯落,至未萌芽時,氣味正完,乃可採耳。然其他藥類,生長及枯死有早晚,採之自隨其時,不必拘以春、秋也。
下又云:華、實、莖、葉,乃各隨其所熟,歲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是其義也,他亦同此比。
白話文:
赤箭,生長在陳倉川谷、雍州和泰山少室一帶,現在江湖間也有,但不能作為藥材使用。它的莖像箭桿一樣筆直,葉子長在頂端,四月開花,莖和葉子都是紅色的,果實像苦楝子,果核有五、六個稜角,裡面有像麵一樣的果肉,曬太陽就會枯萎。它的根很像天門冬,只是沒有心脈。去掉根部五、六寸,有十幾個小根圍繞著,像芋頭。三月、四月、八月採根,曬乾。
現在則是三月、四月採苗,七月、八月、九月採根。仔細觀察這種草,沒有風的時候它自己會搖動。《抱朴子》說:根據仙方,有一種叫合離草的,又叫獨搖芝或離母。之所以叫合離、離母,是因為這種草的根像芋頭,有十二個小根圍繞著它,離開大根幾尺,這些小根都有像白髮一樣的細根,雖然彼此靠近,但實際上沒有連在一起,只是靠氣相連。就像菟絲這種草,下面有伏菟的根,沒有伏菟,菟絲就無法向上生長,它們之間也是不相連的。
這樣看來,赤箭的奇特之處,陶弘景早就說過,這種草不是一般人能見到的。菟絲下面有伏菟,也沒聽說有人見過,大概是這些植物中偶爾會出現一些神異的種類,才會這樣。陶弘景和蘇頌都說:赤箭是芝類的,上面有六個芝條,五芝是根據五行五色生長在五嶽,各地進貢的紫芝是生長在高夏山谷。
蘇頌說:芝類多為黃白色,很少有黑色或青色的,紫芝最多,不是五芝類,只是芝本身就很難得到,即使得到一兩棵,又怎能長期服用呢?現在山中雖然偶爾還會有,但人們不認識真正的赤箭,醫生也絕不用它,所以州郡也沒有它的圖譜,大概是祥瑞奇異的植物,不是世上常有的,只是把它相關的說法附在這裡。凡是採藥的時間,都是先根據《本經》記載,然後再寫現在當地適合的時間。而且《本經》只說三月、四月、八月採赤箭的根,沒說用苗,而現在的醫生卻根苗都用,各有採收的時間,與《本經》記載的不同,難以兼顧,所以只按照現在的方法來寫。其他藥材有相似情況的,也以此類推。
另外,按照序例所說:凡是採藥,根類的藥材多在二月、八月採,因為春天剛開始生長,汁液充沛,還沒有長出枝葉,藥力最為濃郁;到了秋天,枝葉的汁液又會回歸到根部。現在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春天應該早一點採,秋天應該晚一點採。按照這個說法,採根應該在晚秋以後,初春之前,等到苗莖枯落,還沒長出新芽的時候,氣味最純正,才適合採收。但是其他藥材,生長和枯死的時間有早有晚,採收的時間也要隨著它們的時間變化,不必拘泥於春天或秋天。
下面又說:花、果實、莖、葉,都是隨著它們成熟的時間,每年也早有晚,不必完全按照書本上的時間,這才是它的意思,其他藥材也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