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1. 玉石下品卷第三
2. 青琅玕
青琅玕,生蜀郡平澤。蘇恭注云:琅玕乃有數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琅玕五色具,以青者入藥為勝,出嶲(音髓)州以西烏白蠻中及於闐國也。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雲海人於海底以網掛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
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璆、琳、琅玕。《爾雅》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之璆、琳、琅玕焉。孔安國、郭璞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崑崙山有琅玕。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其狀森植耳。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
故《本經》一名青珠,而左太衝《蜀都賦》云:青珠黃環。黃環是木,然引以相併者,亦謂其美如珠,而其類實木也。又如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雲海底得之。蓋珍瑰之物,山、海、谷俱產焉。今醫方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白話文:
青琅玕,生長在蜀郡平坦的沼澤地帶。蘇恭註解說,琅玕有好幾種,是屬於琉璃一類的寶物,也像是火齊寶。琅玕有五種顏色,其中以青色的入藥效果最好,產自嶲州以西的烏白蠻地區以及於闐國。現在秘書省的《異魚圖》中記載,青色的琅玕生長在海裡,說海邊的人用網在海底捕撈到它,剛出水時是紅色的,久了就會變成青黑色,枝條的形狀像珊瑚,但上面有像蟲蛀一樣的孔洞,敲擊時會發出金屬般的聲音,和珊瑚很相似。這種說法和之前的不同,讓人無法確切辨識。
根據《尚書·禹貢》記載,雍州進貢的物品中有璆、琳、琅玕。《爾雅》說,西北方美好的東西,有崑崙山的璆、琳、琅玕。孔安國、郭璞都認為琅玕是像珠子的石頭,《山海經》也說崑崙山有琅玕。如果真是這樣,那琅玕就是一種美麗的石頭,像珠子一樣晶瑩剔透,而且成叢生長。古人大多把美麗的石頭稱為珠子。《廣雅》說琉璃、珊瑚都叫珠子,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本經》又稱琅玕為青珠,左太衝的《蜀都賦》裡說:「青珠黃環」,黃環是木頭,但這裡把青珠和黃環放在一起,也是因為黃環美麗得像珠子,但實際上它是木頭。再說回前面提到的,琅玕大多產自西北山中,而現在的圖卻說它是從海底撈到的。大概珍貴稀有的東西,山裡、海裡、山谷裡都有可能出產。現在醫生們也因為琅玕難以取得而很少使用它。
3. 礜石
礜石,生漢中山谷及少室,今潞州亦有焉。性大熱,置水中令水不冰,又堅而拒火,燒之一日夕,但解散而不奪其堅。市人多取潔白石當之,燒即為灰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用之須真者乃佳。又有特生礜石,生西域。張華《博物志》云:鸛伏卵時,取礜石周圍遶卵,以助暖氣。
方術家用之,取鸛巢中者為真,即此特生礜石也。然此色難得,人多使漢中者,外形紫赤,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其塊小於白礜石,而肌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白礜石粒細,才若粟米耳。又有握雪礜石,出徐州西宋里山,入土丈餘,生於爛土石間,色白細軟如面也。
又下條蒼石,生西域。蘇恭云:特生礜石,一名蒼礜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房陵、漢川與白礜石同處,亦有青色者,多與特生同,但不入方用。今醫家多隻用礜石,即白礜石也。形類相近,如此尤宜詳擇之耳。古方治寒冷積聚,皆用礜石。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礜石煉、乾薑、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並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礜石。
近世乃少用者。
白話文:
礜石這種礦物,產於漢中的山谷和少室山一帶,現在潞州也有出產。它的性質非常熱,放在水中能使水不結冰,而且質地堅硬,不怕火燒,即使燒了一整天,也只會變得鬆散,不會損壞它原本的堅硬。市面上很多人會拿潔白的石頭來冒充,但這種石頭一燒就變成灰了。礜石這種藥材,對於治療體內積聚、頑固寒冷的病症效果很好。使用時必須要選用真正的礜石才有效。
還有一種特殊的礜石,產於西域。《博物志》記載,鸛在孵卵時,會用礜石圍繞在鳥卵周圍,用來幫助提供熱氣。道術家會取鸛巢中的礜石,認為這種才是真正的特生礜石。但這種礜石很難找到,所以人們大多使用漢中產的礜石,它的外觀呈紫紅色,內部則像霜一樣潔白,中間有像臼的凹陷,形狀像牙齒,體積比白礜石小,但顆粒卻大好幾倍,大約像小豆那麼大。白礜石的顆粒很細小,只有小米那麼大而已。
另外還有一種叫握雪礜石,產於徐州西邊的宋里山,埋在地下好幾丈深,生長在鬆軟的泥土和石頭之間,顏色潔白,質地細軟像麵粉一樣。
還有一種叫蒼石的,產於西域。蘇恭說,特生礜石又名蒼礜石。梁州產的特生礜石也有青色的。房陵和漢川一帶,與白礜石產在一起的,也有青色的,它們多數和特生礜石類似,但不會用在藥方中。現在醫生大多只用礜石,也就是白礜石。它們的形狀非常相似,所以要仔細挑選才行。古代的藥方治療寒冷積聚,都會使用礜石。
胡洽的「大露宿丸」,主要治療寒冷引起的各種疾病,他的藥方是:礜石煉製過、乾薑、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將這六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用量,以達到療效為準。另外還有「匈奴露宿丸」和「硫黃丸」,也是治療積聚、消化不良、腹部脹硬等症狀的,都使用礜石。
但近代卻很少有人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