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玉石下品卷第三 (1)

回本書目錄

玉石下品卷第三 (1)

1. 青琅玕

青琅玕,生蜀郡平澤。蘇恭注云:琅玕乃有數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琅玕五色具,以青者入藥為勝,出嶲(音髓)州以西烏白蠻中及於闐國也。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雲海人於海底以網掛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

白話文:

青琅玕生長在蜀郡平澤。蘇恭說:琅玕有好幾種,是琉璃一類的寶物。琅玕具備五種顏色,以青色的入藥最好,產於嶲州以西烏白蠻人和於闐國。現在祕書省藏有《異魚圖》,上面記載琅玕是青色的,生長在海中。當地人用網把它從海底撈起來,剛撈出來的時候是紅色的,時間一久就變成青黑色,枝條像珊瑚,上面有孔洞像蟲蛀過的一樣,敲擊它會發出金石的聲音,跟珊瑚很相似。關於它的說法不一,人們都沒辦法完全瞭解它。

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璆、琳、琅玕。《爾雅》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之璆、琳、琅玕焉。孔安國、郭璞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崑崙山有琅玕。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其狀森植耳。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

白話文:

根據《尚書禹貢》記載,雍州的貢品有璆、琳、琅玕。《爾雅》中說:西北地區的珍寶,有崑崙山的璆、琳、琅玕。孔安國、郭璞都認為這些都是類似珠寶的石頭,而《山海經》中記載,崑崙山上有琅玕。因此,這些應該是石頭中珍貴的品種,顏色晶瑩剔透如珠寶,外形則如森林般密集生長。大致上,古代人認為石頭中珍貴的品種,多稱之為珠。《廣雅》中說琉璃、珊瑚,也都屬於珠類。

故《本經》一名青珠,而左太衝《蜀都賦》云:青珠黃環。黃環是木,然引以相併者,亦謂其美如珠,而其類實木也。又如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雲海底得之。蓋珍瑰之物,山、海、谷俱產焉。今醫方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白話文:

所以《本經》將其命名為青珠,而左思的《蜀都賦》中說:青珠黃環。黃環是一種樹木,但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引用,也是因為認為它們像珠子一樣美麗,而它們實際上都是木本植物。又如上面所說的,它們都出自西北地區的山中,但現在的地圖卻說它們是從海底中得到的。像珍貴珠寶一類的物品,山中、海中、山谷中都會產出。現在的醫生開藥方也因為難以得到而很少使用這種藥材。

2. 礜石

礜石,生漢中山谷及少室,今潞州亦有焉。性大熱,置水中令水不冰,又堅而拒火,燒之一日夕,但解散而不奪其堅。市人多取潔白石當之,燒即為灰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用之須真者乃佳。又有特生礜石,生西域。張華《博物志》云:鸛伏卵時,取礜石周圍遶卵,以助暖氣。

白話文:

磈石,產於漢中山谷和少室地區,現在潞州也有。性大熱,放在水中可以讓水不結冰,而且堅硬可以抗火,燒上一整天一夜,只會分解而不失去它的堅硬度。市面上的磈石大多是白色的潔淨石頭,燒了就變成灰了。磈石對治療積聚痼冷的疾病很有效果。用磈石時一定要用真的,效果纔好。還有一種獨特的磈石,產於西域地區。張華的《博物志》說:鸛鳥在孵卵的時候,會用磈石圍在卵的四周,以增加溫暖的氣息。

方術家用之,取鸛巢中者為真,即此特生礜石也。然此色難得,人多使漢中者,外形紫赤,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其塊小於白礜石,而肌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白礜石粒細,才若粟米耳。又有握雪礜石,出徐州西宋里山,入土丈餘,生於爛土石間,色白細軟如面也。

白話文:

術士們用來治病,以取得鸛雀巢中的礜石為真品,這種礜石屬於天然生成的。然而這種顏色的礜石很難得,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是漢中地區產的礜石, 外表的顏色為紫紅色,內部潔白如霜,中間有一個凹陷,形狀像牙齒,體積比白色的礜石小,而顆粒卻大好幾倍,像是綠豆一般大小。白色的礜石顆粒細小,就如粟米一般大小。還有一種叫握雪礜石,產在徐州西宋裏山,埋藏在地下超過一丈深,生長在腐爛的土壤和石頭間,顏色潔白、細膩柔軟,就像麵粉一樣。

又下條蒼石,生西域。蘇恭云:特生礜石,一名蒼礜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房陵、漢川與白礜石同處,亦有青色者,多與特生同,但不入方用。今醫家多隻用礜石,即白礜石也。形類相近,如此尤宜詳擇之耳。古方治寒冷積聚,皆用礜石。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礜石煉、乾薑、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並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礜石。

白話文:

另外有一種蒼礜石,在西域出產。蘇恭說:蒼礜石特別產於特生,是礜石的一種,也叫蒼礜石。梁州特別產生的蒼礜石,也有青色的。房陵、漢川與白礜石一起出產,也有青色的,與特生蒼礜石大多相同,但不用於方劑中。現在的醫生大多隻用礜石,也就是白礜石。它們的形狀近似,因此在選擇時更應該謹慎。古方中治療虛寒積聚的藥物,都用礜石。胡洽大露宿丸,適用於虛寒百病的方劑:礜石煉、乾薑、桂心、皁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味藥研末過篩,用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五丸,梧子大小,每天三次,逐漸增加用量,以自己能耐受為度。還有一種匈奴露宿丸、硫黃丸,都用於治療積聚,以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等症狀,都用了礜石。

近世乃少用者。

白話文:

在近代很少使用中醫古文字:

  • :指水液流動的狀態。
  • :指皮膚上的潰瘍或膿瘡。
  • :指疾病痊癒。
  • :指身體虛弱,精神不振。
  • 瘌痢:指頭癬。
  • 痋瘧:指瘧疾。
  • 瘳瘲:指皮膚乾裂粗糙。
  • 痄腮:指腮腺腫大。
  • :指肢體麻木不遂。
  • :指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