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本經外草類卷第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本經外草類卷第十九 (3)

1. 佛甲草

佛甲草,生筠州。味甘,寒,微毒。爛研如膏,以貼湯火瘡毒。多附石向陽而生,有似馬齒莧,細小而長,有花,黃色。不結實,四季皆有。採無時,彼土人多用之。

白話文:

佛甲草,生長在筠州。味道甘,性寒,有微毒。將其搗爛成膏狀,用來貼在燙傷火傷和瘡毒上。它常附生在向陽的石頭上,外形像馬齒莧,植株纖細而細長,有黃色花朵。它不結果實,一年四季都有。採摘沒有固定時間,當地人都常用它。

2. 百乳草

百乳草,生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黃白色。形如瓦松,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採其根,曬乾用。下乳,亦通順血脈,調氣甚佳。亦謂之百蕊草

白話文:

百乳草,生長在河中府、秦州、劍州等地。它的根是黃白色。形狀像瓦松,莖和葉都是青色的,像松葉一樣;沒有花;三月發芽,四月長到五、六寸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它的根,曬乾後使用。它能夠通乳,也能使血脈通暢,調氣效果非常好。也稱之為百蕊草。

3. 撮石合草

撮石合草,生眉州平田中。苗莖高二尺以來,葉似谷葉;十二月萌芽生苗,二月有花,不結實。其苗味甘,無毒。二月採之。彼土人用療金瘡,甚佳。

白話文:

撮石合草生長在眉州平田中。其苗莖高二尺以上,葉子像山谷中的葉子。每年十二月萌芽生苗,二月開花,但不會結果。其苗莖味道甘甜,無毒。在二月採摘。當地人用它來治療金瘡,效果很好。

4. 石莧

石莧,生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生。味辛、苦,有小毒。春生苗葉,莖青,高一尺以來;葉如水柳而短。八月、九月採。彼土人與甘草同服,治齁䶎及吐風涎。

白話文:

石莧,生長在筠州,大多附生在河岸沙石上。味道辛辣、微苦,有微毒。春天生出嫩苗嫩葉,莖是青色的,可以長到一尺多高;葉子像水柳的葉子,但較短。在八月、九月採收。當地人把它與甘草一起服用,來治療嘔吐、打嗝和吐涎。

5. 百兩金

百兩金初生背、面俱青,結花實後,背紫面青;苗高二、三尺,有干如木,凌冬不調;初秋開花,青碧色,結實如豆大,生青熟赤。根入藥。採無時。用之槌去心。治壅熱,咽喉腫痛,含一寸許,咽津。河中出者,根赤色如蔓菁,莖細青色,四月開碎黃花,似星宿花,五月採根,長及一寸,曬乾用,治風涎。

白話文:

百兩金:初生的時候,背面都是青色的,開花結果後,背面變成紫色,正面仍然是青色的。植株高二、三尺,有莖幹像木頭,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落。初秋開花,花色青碧,結出的果實像豆子那麼大,生青色,熟後變紅。根部可入藥,採集時間不限。使用時,先用槌子把根的心敲掉。可用來治療熱盛、咽喉腫痛,含一小段在口中,慢慢嚥下津液。生長在河中的百兩金,根部呈赤色,像蔓菁,莖細而青綠色,四月開花,碎黃色的小花,像星星一樣,五月採收根部,長約一寸,曬乾後使用,可治療風涎。

6. 小青

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當月採葉。彼土人以其葉生搗碎,治癰瘡,甚效。

白話文:

小青,生長在福州。三月開花,當月採收葉片。當地人將葉子搗碎後塗於癰瘡上,效果顯著。

7. 曲節草

曲節草,生筠州。味甘,平,無毒。治發背瘡,消癰腫,拔毒。四月生苗,莖方,色青,有節;七月、八月著花,似薄荷,結子無用。葉似劉寄奴而青軟。一名蛇藍,一名綠豆青,一名六月冷。五月、六月採莖葉,陰乾。與甘草作末,米汁調服。

白話文:

曲節草,生長在筠州。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發背瘡,消散癰腫,拔除毒素。四月時長出嫩苗,莖呈方形,顏色青綠,有節;七月、八月開花,花朵類似薄荷花,結出的果實沒有用處。葉子像劉寄奴,但顏色青綠柔軟。別名蛇藍、綠豆青、六月冷。五月、六月採收莖葉,在陰涼處晾乾。與甘草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和服用。

8. 獨腳仙

獨腳仙,生福州。山林旁陰泉處多有之。春生苗,至秋冬而葉落。其葉圓,上青下紫,其腳長三、四寸。夏採根葉,連梗焙乾為末,治婦人血塊,酒煎半錢服之。

白話文:

獨腳仙,生長在福州。在山林旁陰暗的泉水處有很多。春天生長嫩苗,到秋冬時葉子落下。它的葉子是圓形的,上面是青色的,下面是紫色的。它的腳長三、四寸。夏天採收它的根和葉,連著莖一起焙乾成粉末,用來治療婦女的經血塊。將藥末用酒煎服,每次用藥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