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卷第七 (3)
卷第七 (3)
1. 治妊胎諸方
膠艾湯,治損動母,去血腹痛方。
膠(一斤,炙),艾葉(一莒)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安胎寄生湯,治流下方。
桑上寄生(五分),白朮(五分),茯苓(四分),甘草(十分,炙)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人壯者,可加芍藥八分、足水二升。若胎不安,腹痛端然有所見,加乾薑四分,即安。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
苧根湯,治勞損動胎,腹痛去血,胎動向下方。
苧根,乾地黃(各二兩),當歸,芍藥,阿膠(炙),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
治妊娠數月日,猶經水時時來者,名曰漏胞;苦因房室勞有所去,名曰傷胎,視說要知如此,小豆散治數傷胎將用之方。
赤小豆(五升,濕地種之令生牙,干之)。
上一物,下篩,懷身數月日,經水尚來,以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得效便停。
治妊身腹中冷,胎不安方。
甘草,當歸(各二兩),乾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母有勞熱,動胎,胎不安,去血,手足煩方。
生甘竹皮(二升),當歸(二兩),芎藭(一兩),黃芩(半兩)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竹皮取六升汁,去滓納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妊身心腹刺痛方。
鹽燒令赤熟,三指撮,酒服之,立瘥。
又方
燒棗十四枚,冶末,以小便服之,立愈。
治妊身腰痛如折方。
大豆三升,以酒三升,煎取二升,服之。
治妊娠患子淋,宜下,地膚大黃湯。
地膚草,大黃(各三兩),知母,黃芩,茯苓(一作豬苓),芍藥,枳實(炙),升麻,通草,甘草(炙,各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後淋不好瘥,還飲地膚葵根汁。忌海藻、菘菜、酢物。
又方
豬苓(五兩)
上一味,搗篩,以白湯三合和一方寸匕為一服,漸至二匕,日三夜二盡。不差,宜轉下之,服甘遂散。
治妊娠子淋,大小便並不利,氣急,已服豬苓散不瘥,宜服甘遂散下之方。
太山赤皮甘遂(二兩)
上一味,搗篩,以白蜜二合和,服如大豆粒,多覺心下煩,得微下者,日一服之,下後還將豬苓散;不得下,日再服,漸加,可至半錢匕,以微下為度,中間將豬苓散、黃柏寄生湯,在治子淋方中。
治妊娠患子淋,小便數,出少,或熱痛痠疼及足煩,地膚飲方。
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日一劑。
治妊娠忽悶,眼不識人,須臾醒,醒復發,亦仍不醒者,名為痓病,亦號子癇病,亦號子冒,葛根湯。若有竹近可速辦者,當先作瀝汁,後辦湯也;其竹遠不可即辦者,當先辦湯。此二治會得其一種。其竹瀝偏治諸痙絕起死也,非但偏治妊娠產婦絕死者有效,小兒忽癇痙金瘡,治之亦驗。作竹瀝法:
白話文:
治妊胎諸方
膠艾湯,用於治療孕婦跌傷、胎動不安,伴隨腹痛出血。
安胎寄生湯,用於治療孕婦胎漏下墜。 若體質強健者,可增加藥量及水量;若胎兒不安,腹痛明顯,可添加乾薑。忌食海藻、白菜、酸味食物、桃李、麻雀肉等。
苧根湯,用於治療孕婦因勞累導致胎動不安,腹痛出血,胎兒下墜。忌食海藻、白菜、蕪荑。
治療懷孕數月,經期仍持續出現者(漏胞),或因房事勞累導致胎兒受損(傷胎),可用小豆散。
治療孕婦腹中寒冷,胎兒不安。
治療孕婦因勞累導致發熱,胎動不安,出血,手足煩躁。
治療孕婦心腹刺痛。 另有一方以燒焦的棗子研末服用。
治療孕婦腰痛如折斷一般。
治療孕婦患子淋,需瀉下通利,用地膚大黃湯。若瀉下後症狀未癒,可服用地膚葵根汁。忌食海藻、白菜、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以豬苓單味藥治療。
治療孕婦子淋,大小便不利,氣急,服用豬苓散無效者,可用甘遂散瀉下。
治療孕婦子淋,小便頻數,量少,伴隨灼熱疼痛,足部煩躁,用地膚飲。
治療孕婦突然昏迷,不認識人,間歇性發作,甚至持續昏迷(痓病、子癇病、子冒),用葛根湯。 若附近有竹子,可先取竹瀝汁使用,再服用葛根湯;若無竹子,則先服用葛根湯。竹瀝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痙攣抽搐,危急情況,不僅適用於妊娠產婦,也可用於小兒驚厥、金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