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鶴亭

《神仙濟世良方》~ 下卷 (7)

回本書目錄

下卷 (7)

1. 論變症治法

吾甚憐之,今立一方: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元參一錢,當歸三錢,白芥子一錢,牛膝二錢。水煎服。此方全不治胃,正所以治反胃也。人之反胃,腎中陰水絕也,水不足則大腸細小,無水以潤之,故腸細而干,則飲食入胃而難下行,必反而上吐,治不宜治上,而治下可也。

用熟地、山茱萸之類,純補腎中水也,水足而大腸相資,腸仍復寬轉,可以容物,可以順行,又何懼飲食不能下行哉。此腎水不足以潤大腸者,宜如是治。若腎中寒涼,另法治之。

翻胃之名雖同,翻胃之實各異。腎中無水而翻胃者,食下喉即吐;腎中無火而翻胃者,食久而始吐也,如今日食之,明日始吐出者是也。方用:熟地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二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

此方八味丸湯也。妙在用附、桂補水中之火,脾胃之氣必得命門之火始生。譬如釜下無火,何以煮爨,水冷金寒,結成冰凍,必得一陽,初復之氣始解陽和,人之脾胃亦然。然而寒症,該腹心疼痛,今反此症乃上越而吐者何也?脾胃有出路,則寒邪之氣不留於中,今日日上吐,將胃口咽門已成大道,熟經往來無所阻滯,則徑情趨奔,其勢甚便,又何必積蓄於中州,盤踞於心腹,顛寒作熱,以苦脾胃哉。此心腹之所以不痛也。

又不治反胃,此正所以治反胃也。

昴日星君曰:說得暢,我不能言,反胃用逍遙散加黃連,此必食入即吐之症。如朝食暮吐者乃命門無火,當用八味湯矣。

白話文:

論變症治法

我十分憐憫這種病症,現在制定一個方劑: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子一錢,玄參一錢,當歸三錢,白芥子一錢,牛膝二錢。水煎服。這個方子完全不治療胃本身,正是因為這樣才能治療反胃。人的反胃,是因為腎臟中的陰液枯竭。水不足,則大腸細小,沒有水分滋潤它,所以腸道細小乾燥,食物進入胃部就難以下行,必然反胃嘔吐。治療不宜治其表症,而應從根本入手治療。

使用熟地、山茱萸等藥材,純粹是滋補腎臟中的陰液。陰液充足,大腸就能得到滋養,腸道恢復寬闊暢通,就能容納食物,食物就能順利通行,又何必擔心食物無法下行呢?這種因腎陰不足而不能滋潤大腸的反胃,應該這樣治療。如果腎臟是寒涼的,則需另用方劑治療。

反胃雖然名稱相同,但實際病因各有不同。腎陰不足而引起的胃反,食物一下咽就嘔吐;腎陽不足而引起的胃反,則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嘔吐,比如今天吃了東西,到第二天才吐出來,就是這種情況。方劑用:熟地一兩,附子一錢,肉桂一錢,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二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

這個方子是八味丸湯的變方。其妙處在於用附子、肉桂補益腎臟中的陽火,脾胃之氣必須得到命門之火才能生髮。譬如鍋下沒有火,怎麼能煮飯?水冷金寒,結成冰凍,必須有一絲陽氣,最初復甦的陽氣才能化解寒冷,人體的脾胃也是如此。然而寒症一般會伴隨腹心疼痛,而這個症狀卻是往上嘔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脾胃有出路,寒邪之氣就不會停留在體內。每天都往上嘔吐,說明胃口咽喉已經暢通無阻,食物經由這裡往來通行沒有任何阻礙,所以就直接往上嘔吐,這樣反而比較順暢,又何必積聚在中焦,盤踞在心腹,寒熱交替,折磨脾胃呢?所以心腹才會不痛。

所以不直接治療反胃,正是這樣才能治療反胃。

昴日星君說:講得通透!我無話可說。反胃可以用逍遙散加黃連,這一定是食物剛入口就嘔吐的症狀。如果是一天早上吃,晚上才嘔吐,那就是命門火衰,應該用八味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