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四 (6)
卷四 (6)
1. 背痛
汪石山治一人年逾三十,季夏日午行房多汗,晚浴又近女色,因患白濁,醫用胃苓湯,加右眼作痛,用四物湯入三黃服之,睡醒口愈加苦,又加左膝腫痛,仲冬不藥濁止,漸次延至背痛不能轉側,日輕夜重,嚏則如繩索撮腰脅,痛楚不堪,呵氣亦應背痛,時或夢遺。次年正月,汪診之,脈皆緩弱無力,脾虛可知,左脈滑者血熱也,遂以參、耆各二錢,苓、朮、歸身、麥冬各一錢,牛膝、神麯、陳皮、黃柏各七分,甘草、五味各八分。
煎服三十餘帖,再以龜板、參、耆、黃柏各二兩,熟地、萸肉、枸杞、杜仲、歸、茯、牛膝各一兩,丸服而愈。
盧不遠治張二如病瘠膂痛,艱於起拜,形傴僂楚甚。曰:此房後風入髓中,骨氣不精,故屈伸不利。用龜鹿二仙膠,服三月以填骨髓,佐透水丹二十粒,以祛腎風,遂愈。
祝茹穹治一人,患心重如千斤下墜,背彎不能直,每發時疼痛難忍,眼珠直出,舌皆咬碎,無藥可療。祝曰:此必打銅鐵生理,終日用力,傷於飢飽,間以欲事;或因偷情為人所驚,精不得泄,用槌則彎背,驚則心血走,不泄則腎氣逆,以氣裹血,滲溜包絡,遂成是證。究之果打銅匠也。
乃以麻黃、羌活各一錢,茯神、香附、歸尾、赤芍各八分,甘草四分。兩劑發汗而心輕,再以熟大黃三錢,赤芍、檳榔、枳實、黃柏、黃芩各一錢。兩劑便通而背直,服八味地黃丸一料,而用力生理如常矣。
俞按:汪案養陰益氣,盧案補精搜風,祝案汗下以通經,溫納以固腎,俱真實學問,非膚淺伎倆。再論背屬太陽,若暴痛,則審其脈浮緊為傷寒,脈沉緩為寒濕,麻黃湯、羌活勝濕湯可酌用也。脊系督脈,若久痛,則審其熱而痛為陰虛,寒而痛為陽虛,麋茸六味、鹿茸八味,可分用也。若肩背痛則兼肺經,腰背痛則兼腎經,又當各求其因而治之。
更有胸與背互換作痛,項與背牽連作痛,背痛徹心,心痛徹背,散在諸書,均宜博考。
白話文:
[背痛]
汪石山治療一個超過三十歲的男子,在季夏之日的中午行房後大量出汗,晚上洗澡後又立即與妻子親密,因此罹患了白濁(一種男性疾病)。醫生使用胃苓湯治療,結果卻導致他的右眼開始疼痛,於是改用四物湯加入三黃服用,但睡醒後口苦的情況反而加重,接著又出現左膝腫痛的症狀。到了冬天,即便沒有吃藥,白濁的症狀已停止,然而病情逐漸擴展到背部,痛到無法翻身,白天較輕微,夜晚則更嚴重。打噴嚏時,感覺像有繩索纏繞腰部和脅部,痛得難以忍受,甚至連呵氣都會引起背痛,偶爾還會出現夢遺的情況。
次年正月,汪石山診斷他,發現脈搏緩慢且無力,顯示脾臟虛弱,左脈滑動則表示血液過熱。於是開出了人參、黃耆各二錢,茯苓、白朮、當歸身、麥冬各一錢,牛膝、神麯、陳皮、黃柏各七分,甘草、五味子各八分的處方。服用三十餘帖後,再以龜板、人參、黃耆、黃柏各二兩,熟地、山茱萸、枸杞、杜仲、當歸、茯苓、牛膝各一兩製成藥丸服用,終於康復。
盧不遠治療張二如,他身形瘦削,背部疼痛,起身拜禮都十分困難,身體彎曲,痛苦萬分。盧說:這是房事後風邪入侵骨髓,骨骼氣血不足,所以行動不便。於是使用龜鹿二仙膠,服用三個月來滋補骨髓,輔以透水丹二十粒,以驅除腎臟風邪,最終痊癒。
祝茹穹治療一個人,他感到心臟沉重,像是有千斤重物壓著,背部彎曲無法挺直,每次發作時疼痛難忍,眼球突出,舌頭都被咬碎,無藥可救。祝分析:這肯定是從事打銅鐵的工作,整天用力工作,飢餓飽食間歇,加上房事,或者因為偷情被驚嚇,精氣無法順利排出,用力時背部彎曲,驚嚇時心血流動受阻,精氣不順則腎氣逆行,氣血交纏,滲入經絡,形成此症狀。果然,此人確實是一名打銅匠。
於是開出麻黃、羌活各一錢,茯神、香附、當歸尾、赤芍各八分,甘草四分的處方。服用兩劑後,心臟感覺輕鬆,再以熟大黃三錢,赤芍、檳榔、枳實、黃柏、黃芩各一錢的處方,服用兩劑後,排便通暢,背部得以挺直,再服用八味地黃丸一劑,恢復正常生活能力。
俞按:汪石山的案例是養陰益氣,盧不遠的案例是補精搜風,祝茹穹的案例是汗下以疏通經絡,溫補以鞏固腎臟,都是真正的學問,而非淺薄的技巧。再談到背痛,如果是突然的劇烈疼痛,需觀察脈象,浮緊為感冒,沉緩為寒濕,可酌情使用麻黃湯、羌活勝濕湯。脊椎相關的疼痛,如果持續時間長,熱痛為陰虛,冷痛為陽虛,可以分別使用麋茸六味、鹿茸八味。若是肩背痛,可能涉及肺經;腰背痛,可能涉及腎經,應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此外,還有胸背交替疼痛,頸背相連疼痛,背痛連心,心痛連背等症狀,散見於各種醫書,都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