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大便秘結

高果哉治溫體仁初謝政歸,患大便燥結不通,胸膈塞悶而有食,腎脈沉小而無神,以枳殼五錢,蓯蓉二兩洗淨,水煎服即效。後又秘結,以當歸、生首烏大劑煎服,遂全愈。

李士材治顧以貞,素有風疾,大便秘結,經年不愈。李曰:此名風秘,治風先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後,永不患矣。

俞按:花溪峻藥緩攻,妙在臘丸穿竅,(治一婦年五十餘,身材瘦小案。)而香油解毒,妙在上吹下吹,(治一男子痘後案。)薛案(治一婦年七十三)。汪案(治一婦改醮)之用補,輕重不同。高氏、李氏之用潤,淡濃微別,瀕湖之牽牛、皂角,疏通迥異硝、黃。(治宗室夫人。

)景岳之薑、附、參、歸,辛熱遠殊寒滑。(治朱翰林夫人案。)法云備矣,學者明之。

白話文:

[大便祕結]

高果哉治療溫體仁,在他剛辭官回家後,遭受大便乾燥結實,排便困難,感到胸口悶塞且有食物堵住的感覺,腎臟部位的脈搏微弱且無力,精神不佳。使用了五錢的枳殼,以及二兩洗淨的蓯蓉,用水煎煮服用後馬上見效。後來再次出現便祕的情況,使用了大劑量的當歸和生首烏煎煮服用,最後完全康復。

李士材治療顧以貞,他平時就有風濕疾病,大便長期嚴重便祕,多年來都未痊癒。李士材說:這種情況被稱為風祕,治療風濕首先要調理血液,這是基本的原則。使用了十全大補湯,並加入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皁角仁等藥材。服用半個月後開始顯效,三個月後,就再也不會遭受同樣的困擾了。

俞按:花溪使用猛烈的藥物緩慢攻擊病竈,巧妙地使用了臘丸通暢腸道,並且使用香油解毒,巧妙地從上到下全面治療,薛案和汪案使用補藥,依病情輕重不同。高氏和李氏使用滋潤的藥物,濃淡有別。瀕湖使用牽牛和皁角,疏通方式與硝、黃截然不同。景嶽使用薑、附、參、歸,辛熱的性質遠離寒滑的特性。這些方法已經非常齊全,學習的人應該明瞭其中的差異。

2. 交腸

俞東扶曰:余初習醫時,有金姓縫人,年二十餘歲,雨途道滑,臂僕坐地,亦無痛苦。次日腹中欲去大便,而矢氣從前陰出,自覺大便不往後去,轉向前走,莖中痛苦不堪,其糞逼細如稻稈而出。余師金尚陶先生用補中益氣湯,一服即愈。四五日病復再發,用此湯不效矣。溺行並不帶糞,糞來亦不雜溺,溺孔漸為干糞撐大,痛苦莫可名言,大腸竟廢而不用。

是時吳郡王、葉、薛諸公皆在,遍求之皆不能療,吾師斷其次年三月當死。屆期人已羸脊不堪,然猶能飲食。二便之迭從陽道出者,反習以為常,痛苦亦減,似可未死。忽一日小便頓閉,大便仍來,閉三日而小便從鼻孔湧出,其色黑,立死。似與喻氏論姜宜人證,病機彷彿。

余近日治一舟人,蛔蟲從陽具出,蛔活,有一折疊而出者,痛不可言,三日出蛔五條,從此陰吹甚喧,投以補中益氣湯得愈。

雄按:此證雖與姜宜人相似,然彼成於漸,此起於暴;彼為血枯,此為氣錯。病機大不同也。魏柳洲謂姜病宜用集靈膏以濡其血,而大腸之故道可通。余謂此證初宜理氣,繼則亦當參以濡陽明之燥。蓋氣錯既久,則血液不能循經而下,潤於大腸也。潤其腸可冀大便漸通,縱不能漸通,則潤藥頻溉,糞必稀溏,雖從溺竅而出,亦可減其痛苦。觀仲聖治陰吹用豬膏發煎,其義自見。

蓋轉矢氣之由前陰而泄,實因大腸之燥,而轉趨於前也,當時王、葉、薛諸公,不知用何治法,然其敗也。小便頓閉,逆湧而從鼻出,則漸延枯燥可知。喻氏所謂有肺者有溺,無肺者無溺。鼻為肺竅,肺為水之上源,而大腸者,肺之府也。大腸既久閉而不用矣,府不通則藏不安,藏不安則失其肅化之權而不降,肺不降則水源絕而溺閉,遂致潰敗決裂,而溺由鼻湧以死也。

丁未春,一童子十餘歲矣,登梯失足,墮騎梯檔,扶而下,尋患小便不通,少腹漸以痛脹,多醫治之,溺僅滴瀝如癃。既而於肛前囊後之間,另闢一竅,溺雜脂血涓涓而漏。自此溺竅復閉,而別無痛苦,仍能飲食。惟形日尪羸,以血液雜溺而漏泄也。數月後始就診於余,已脈細色奪,奄奄一息,不能措手矣。

又閱半月而斃。此與金縫人病因相同,而見證稍別,皆由卒然震跌,經氣錯亂所致。張承溪所謂氣亦有錯經妄行者,故便溺遂失其故道也。

楊曰:懷抱奇云:交腸者,大腸與膀胱破裂也。必大腸所破之孔,與膀胱破孔相對,始成此證,云曾見一輿人,少腹生瘡,潰出大腸而成此證。今觀此二案,前一人似是大腸與膀胱俱破,後一人似是膀胱破而大腸無恙,故傾跌同而見證各異。

雄按:《星甫野語》云:廬江姬氏婦,母女皆無穀道,便遺悉由前陰,而不害生育。其女嫁後,婿家因此涉訟,邑宰劉為干據其母供,麾令入內堂夫人質驗而訟遂息。劉判有尾閭偶闕,無虧種玉之田云云。此雖異稟,醫亦不可不知。

白話文:

[交叉排泄]

俞東扶先生說:在我剛開始學醫的時候,有一位姓金的裁縫,年約二十幾歲,在下雨天路滑時不慎摔坐在地上,當時並無感到任何痛苦。但第二天他想要排大便時,卻發現氣體從前陰部排出,他感覺到大便似乎不是向後移動,而是轉向前方,導致尿道中極度痛苦,排出的糞便細如稻稈。我的老師金尚陶先生使用了補中益氣湯,他服用後立刻康復。然而四五天後,病症再次發作,再使用這副藥方卻不再有效。小便和大便並未混在一起,大便來臨時也不會夾雜小便,但尿道逐漸被乾燥的糞便撐大,痛苦難以言喻,大腸功能完全廢棄。

當時吳郡的王、葉、薛等多位醫生都在場,但都無法治療,我的老師預測他會在第二年的三月死去。到了預期的日子,他的身體已經瘦弱不堪,但仍能進食。大小便交替從陽道排出,他已經習慣這種情況,痛苦也有所減輕,看似不會那麼快死去。但有一天,他的小便突然停止,大便仍在繼續,三天後,小便竟然從鼻孔湧出,顏色為黑色,隨即死亡。這種情況與喻氏討論的姜宜人病例類似,病症發展有著相似之處。

我最近治療了一位船伕,他的蛔蟲從陽具排出,蟲子活著,有些甚至折疊著出來,疼痛難忍,三天內排出了五條蛔蟲,自此尿道風聲大作,我給他補中益氣湯,病情得以緩解。

進一步分析:這種病症雖然與姜宜人的病症相似,但姜宜人的病症是漸進性形成,而這種病症是突然發生的;姜宜人的病症是由於血液枯竭,而這種病症是由於氣血錯亂。兩者的病機有很大的不同。魏柳洲認為姜宜人的病症應該使用集靈膏來滋潤血液,使大腸可以恢復正常運作。我認為這種病症初期應先調整氣血,之後也應該考慮滋潤陽明腸胃的燥熱。因為如果氣血錯亂太久,血液就無法順利循環至大腸,使其保持濕潤。滋潤大腸可以期待大便逐漸通暢,即使無法完全通暢,頻繁使用滋潤藥物可以使糞便變得稀軟,即使從尿道排出,也能減輕痛苦。仲聖治療陰吹症狀時使用的豬膏發煎,其道理就在此。

大便從前陰部排出,實際上是因為大腸過於乾燥,導致糞便轉向前方。當時王、葉、薛等醫生並不知道該如何治療,但從他們的治療結果來看,小便突然停止,反而從鼻子湧出,可以看出大腸的乾燥情況在逐漸惡化。喻氏提到,有肺臟的人就會有小便,沒有肺臟的人就不會有小便。鼻子是肺臟的通道,肺臟是水液的源頭,而大腸是肺臟的腑。如果大腸長時間閉塞且無法正常工作,肺臟的腑道不通暢,藏臟就不安穩,藏臟不安穩就會失去肅化權力,無法下降,肺臟無法下降就會導致水液來源斷絕,最終導致小便閉塞,最後造成潰敗決裂,小便從鼻子湧出導致死亡。

丁未年春天,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爬梯子時失足,摔在梯子上,被扶下後不久,開始出現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小腹逐漸感到疼痛和脹痛。經過多位醫生的治療,小便仍然只能像滴水一樣慢慢流出。隨後,在肛門前方和陰囊後方之間,開闢了一個新的通道,小便混合著脂肪和血液,涓涓細流般地滲出。自此,新的小便通道再次閉塞,但他並沒有其他痛苦,仍然能夠進食。只是他的身體日漸虛弱,因為血液和小便混合在一起,從這個通道泄漏出去。幾個月後,他才來找我看診,當時他已經脈搏細微,面色蒼白,奄奄一息,我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

又過了半個月,他去世了。這個病例與之前提到的金姓裁縫的病因相同,但表現的症狀略有不同,都是由於突然的震蕩跌倒導致經絡氣血錯亂所致。正如張承溪所說,氣血也會有錯經妄行的情況,因此排便和排尿失去了正常的通道。

楊先生說:懷抱奇雲提到,交叉排泄是指大腸和膀胱破裂的情況。只有當大腸破裂的孔洞與膀胱破裂的孔洞相對應時,才會形成這種病症。他曾見過一個擔架工人,小腹長了一個瘡,潰爛後導致大腸破裂,形成了這種病症。現在觀察到的兩個病例中,第一個人似乎是大腸和膀胱都破裂了,第二個人似乎是膀胱破裂,但大腸無恙,所以他們雖然同樣遭受了跌倒,但症狀卻各自不同。

進一步分析:《星甫野語》中提到,廬江姬氏的母親和女兒都沒有正常的排泄通道,所有的排泄物都從前陰部排出,但這並不妨礙她們的生育能力。女兒結婚後,因為這種情況導致家庭糾紛,縣官劉為幹根據母親的供述,命令她進入內堂接受夫人的質詢,最終糾紛得以平息。劉判斷,她們的尾閭部位(即尾骨附近)存在缺陷,但這並不妨礙她們生育。雖然這種情況屬於特殊體質,但醫生也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