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按選》~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腫脹

俞按:喻氏治袁仲卿子,以理中湯運轉前藥,可與此案頡頏。

張路玉治王庸若案。

李瀕湖治士人妻案。

俞按:金液丹、神秘湯,人所罕用,而善用之則各奏奇功。因思古方具在簡策,特患尋不著對頭帽子耳。又按:神秘湯乃生脈散合二陳湯,去麥冬、茯苓,加紫蘇、桑皮、桔梗、檳榔,以生薑三片為引,施於此證恰好。加麻黃更好,並非八寸三分通行之帽也。

白話文:

腫脹

俞氏治療袁仲卿的兒子,用理中湯來調動之前的藥物,可以與這個案例互相參照。

張路玉治療王庸若的案例。

李瀕湖治療士人妻子的案例。

俞氏又說:金液丹、神秘湯,很少有人使用,但善於使用它們就能收到奇效。因此想到古方都記載在簡冊中,只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藥方。再說:神秘湯實際上是生脈散和二陳湯合方,去掉麥冬、茯苓,加入紫蘇、桑皮、桔梗、檳榔,用三片生薑引藥,用於這種症狀正合適。再加麻黃更好,這並不是指八寸三分(指經脈)都能通行的治法。

2. 不寐

俞東扶曰:肝膽之不寐易治,心之不寐難瘥。蓋心藏神,腎藏精與志,寐雖由心,必賴腎之上交,精以合神,陰能包陽,水火既濟,自然熟寐。《內經》謂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又云: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此是不寐要旨,非肝膽之不寐也。

如人並無外邪侵擾,亦無心事牽掛,而常徹夜不寐者,其神與精必兩傷,大病將至,殊非永年之兆,雖投補心補腎之藥,取效甚難,即《內經》秫米半夏湯,亦有效有不效,或初效繼不效,而病者輾轉床蓐,必求其寐,愈不肯寐,更生煩惱,去寐益遠。慈山先生《老老恆言》云:寐有操、縱二法。

操者,如貫想頭頂,默數鼻息,返觀丹田之類,使心有所著,乃不紛馳,庶可獲寐;縱者,任其心遊思於杳渺無朕之區,亦可漸入朦朧之境。此誠慧心妙語,可補軒岐所未逮。

楊曰:二法最妙,確實可行,非懸揣之談。

白話文:

俞東扶說:肝膽導致的失眠比較容易治療,但心臟問題引起的失眠就較難痊癒。因為心臟儲藏精神,腎臟儲存精氣和意志,睡眠雖然主要由心臟控制,但必須仰賴腎臟的作用,精氣與精神相合,陰氣能包容陽氣,水火相互調節,這樣才能進入深度睡眠。《內經》提到,如果陽氣過剩,陽蹻脈就會過度活躍,無法進入陰脈,陰氣不足,所以眼睛無法閉上。又說到,陰蹻脈和陽蹻脈互相交錯,陽氣進入陰脈,陰氣從陽脈出來,在眼睛角落處交會,陽氣旺盛時眼睛睜開,陰氣旺盛時眼睛閉上。這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肝膽問題導致的失眠。

假設一個人沒有受到外界病邪的幹擾,也沒有心理壓力,卻經常整晚無法入睡,那麼他的精神和精氣必定受損,大病即將來臨,這並非長壽的徵兆。即使使用補心補腎的藥物,效果也很難達到,即使是《內經》中記載的秫米半夏湯,也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或者一開始有效後續無效。患者在牀上輾轉反側,越想要睡著就越睡不著,反而產生更多煩惱,離睡著越來越遠。慈山先生在《老老恆言》中提到:睡眠有控制和放鬆兩種方法。

控制的方法,例如專注地思考頭頂,默默數著呼吸次數,回頭觀察丹田等,讓心靈有個專注的目標,就不會亂跑,這樣可能可以獲得睡眠;放鬆的方法,就是任由心靈在無邊無際的空間裡遊蕩,也能慢慢進入模糊不清的狀態。這確實是智慧的語言,可以補充古代醫學所未提及的部分。

楊某說:這兩種方法非常巧妙,確實可行,並不是空洞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