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唯集》~ 十五、癥瘕 (1)
十五、癥瘕 (1)
1. 十五、癥瘕
(案1)蔡,右。刻診脈象細澀帶弦,舌苔微白,噁心,嘔吐濁水,晝夜無休,左腹結瘕,攻撐作痛,病經三旬外,飲食不思。此厥陰之脈為沉寒濁陰固結也。據症合脈,殊為險惡,姑擬一方,以冀輕減為幸。
旋覆花,代赭石,淡乾薑,吳萸,川連,白芍,枳實汁,瓦楞子,木蝴蝶,延胡,川椒(焙),半夏,茯苓,炙草,陳皮,煨姜
(案2)劉,右。肝邪與伏邪併發,寒熱微作,胸痹,肢腫,不時咳嘔痰濁,腹中結瘕上撐,脈細,舌苔白,勢非輕渺。
桂木,茯苓,白朮,炙草,三稜,大腹絨,厚朴,苡米,木瓜,延胡,莪朮,青陳皮,鬱金,瓦楞子,姜渣
(案3)劉,左。脈來細澀無神,舌白滿布,中脘痞瘕,發時作痛,痛甚則嘔。此脾臟有虧,痰氣濕濁交黏盤踞,病經二載,根株殊深。據云食人稍減,略停欲化,其痛復作,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法當扶土逐邪,緩緩磨滌,冀其漸得微效,方是吉徵。
川樸,大腹皮子,瓜蔞皮,延胡,半夏,蓽撥,青陳皮,茅朮炭,苡仁,肉果仁,木香,雞內金,陳香櫞,茯苓,絲瓜絡
又:前進溫通苦降之屬,病勢稍緩,舌苔漸化,脈亦較前稍和,惟納食不甚運健。此肝脾氣弱使然也。法當寓消於補,以冀奏績。
黨參,白朮,茯苓,半夏,姜皮,延胡,旋覆花(猩絳五分同包),薤白頭,高良薑,金果欖,九香蟲,千張紙,臨服沖白酒一小杯。
(案4)郭,左。沉寒痼冷,積於胃脘,年久結塊,時欲上撐作嘔,隱隱而痛,脈細澀無力,是兼挾宿傷,壅塞脈道,氣血為之失暢也。
西黨參,製半夏,新會皮,枳殼,瓜蔞皮,薤白頭,淡吳萸,制川樸,焦建曲,白茯苓,瓦楞子,沉香曲,制香附,小青皮,延胡
(案5)張,左。寒與氣搏,積於下焦,以致左少腹結有瘕聚,近復氣上衝痛,噁心作嘔,曾服辛熱溫通之屬,未得效驗。刻診脈細澀而數,乃寒邪化熱之徵。擬用平木順氣,擇其芳香流利之品,先乃調治,俟其稍退,再商他法。
瓜蔞仁(炒,打,五錢),薤白頭(一錢半),枳殼(一錢),小青皮(一錢半),桃仁(三錢),延胡(醋炒,一錢半),紫石英(先煎,三錢),炙甘草(五分),白茯苓(一錢半),半夏曲(一錢半),川鬱金(一錢半),川楝子(炒,打,二錢),雞檳榔(一錢半),瓦楞子(煅,二錢),歸身(酒,一錢半),兩頭尖(絹包,二十一粒,竹二青(鹽水炒,一錢半)
又:丸藥方。
高麗參(另研末,五錢),大熟地(砂仁末拌炒,八錢),湘杞子(炒,一兩),沙苑子(羊脂油拌炒,一兩),鎖陽(炒,五錢),鹿角膠(陳酒溶化,一兩),東白芍(桂心二錢煎汁炒,一兩),漂蓯蓉(炒,五錢),山萸肉(炒,一兩),仙靈脾(炒,五錢),川黃柏(鹽水炒,五錢),知母(去毛,炙,五錢),厚杜仲(鹽水炒,一兩),小茴香(二錢),煨木香(二錢),金櫻子(去毛核,一兩),黃魚鰾(牡蠣粉炒,一兩),白茯苓(一兩),車前子(鹽水炒,一兩)
白話文:
[十五、癥瘕]
(案例1) 一位姓蔡的病人,他的脈象細澀且帶有弦象,舌苔微微呈白色,感到噁心,持續嘔吐混濁的液體,晝夜不停,左腹部有硬塊,感覺到攻撐的疼痛,病情已經超過三個星期,完全沒有食慾。這是厥陰脈沉寒,濁陰固結的表現。根據他的症狀和脈象,病情顯得十分嚴重,我試著開了一個處方,希望能減輕他的痛苦。
處方包含了旋覆花,代赭石,淡乾薑,吳茱萸,黃連,白芍,枳實汁,瓦楞子,木蝴蝶,延胡,川椒,半夏,茯苓,炙甘草,陳皮,煨薑。
(案例2) 姓劉的病人,肝部的邪氣與潛藏的邪氣同時爆發,出現了微弱的寒熱現象,胸部感到憋悶,四肢有些腫脹,偶爾會咳嗽並嘔出痰液,腹部有硬塊向上撐起,脈象細弱,舌苔呈白色,病情不容忽視。
處方為桂木,茯苓,白朮,炙甘草,三棱,大腹絨,厚朴,薏米,木瓜,延胡,莪朮,青陳皮,鬱金,瓦楞子,薑渣。
(案例3) 另一位姓劉的病人,脈象細澀,無精神,舌苔呈白色,中脘部位有痞瘕,發作時會疼痛,疼痛嚴重時會嘔吐。這是脾臟有損,痰氣濕濁交纏,病情已經持續兩年,根深蒂固。他說在吃東西後稍微減輕,但稍作休息後疼痛又會復發,只有在排便和放屁後才會感到舒緩。治療應當以扶正祛邪,慢慢消除病根,希望能夠逐漸見效,這纔是好的跡象。
處方包括川樸,大腹皮子,瓜蔞皮,延胡,半夏,蓽撥,青陳皮,茅朮炭,薏仁,肉果仁,木香,雞內金,陳香櫞,茯苓,絲瓜絡。
(案例4) 姓郭的病人,胃脘部位有長期的沉寒痼冷,形成了結塊,隨時想要上衝引起嘔吐,隱隱作痛,脈象細澀無力,這是因為舊傷堵塞了脈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
處方包含西黨參,製半夏,新會皮,枳殼,瓜蔞皮,薤白頭,淡吳茱萸,制川樸,焦建曲,白茯苓,瓦楞子,沉香曲,制香附,小青皮,延胡。
(案例5) 姓張的病人,寒氣與氣搏鬥,積聚在下腹部,導致左下腹部有硬塊聚集,最近氣往上衝,感到疼痛,噁心嘔吐,曾經服用過辛辣溫熱的藥物,但效果不明顯。現在脈象細澀且快速,這是寒邪轉化為熱的徵兆。我打算使用平肝順氣的藥物,選擇芳香流利的品種,先進行調治,等到病情稍微好轉,再考慮其他的治療方法。
處方為瓜蔞仁,薤白頭,枳殼,小青皮,桃仁,延胡,紫石英,炙甘草,白茯苓,半夏曲,川鬱金,川楝子,雞檳榔,瓦楞子,當歸,兩頭尖,竹二青。
(案例6) 姓黃的病人,脈象弦緊且快速,舌苔呈白色,氣上逆而短促,腹部有硬塊。這是肝部邪氣與濕熱相搏,氣運行不暢,痰液凝結,這是陽氣不能固攝的表現,治療起來並不容易。
處方為桂枝,白朮,茯苓,炙甘草,半夏,延胡,青皮,沉香,乾薑,吳茱萸,楂炭,杏仁,桃仁,煨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