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蓮舫醫案》~ 卷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9)

1. 二十二、囊漏

(案1)艾,左,三十四。陽明、太陽之間,小腸之下,垢穢不能分化,當時滿腹攻痛,漸至大便鮮通,囊為出糞,年餘淹纏。脈見沉弦,擬分清降濁。

敗醬草(三錢),生當歸,米仁,生草,川楝,新會皮,冬瓜子,荔核,瓜蔞仁,茯苓,洋參,白芍,黃絹(三寸一方,化灰沖服)

復:大便失行,舍正路而不由,陰囊膜破,糞即由此而行,脈見濡軟。證情淹纏,一時難復,擬以疏導。

通幽丸(三錢),敗醬草,生當歸,青皮,火麻仁(三錢),丹參,橘核,茯苓,西洋參(一錢),白芍,荔核,蠶繭灰(一錢五分),黃絹(三寸一方,化灰沖服)

通幽湯方:油當歸,升麻,桃仁,甘草,紅花,熟地,生地

煎成,用藥汁磨檳榔五分調服。

白話文:

【二十二、囊漏】

(案例1)有位患者,年齡三十四歲,病竈在陽明和太陽經絡之間,具體位置在小腸下方。由於體內污垢無法正常分解代謝,導致他腹部時常劇烈疼痛,並且逐漸發展到大便排泄困難的情況,甚至於一年來,他的陰囊部位出現了排糞的情況,病情纏綿不愈。從脈象來看,呈現出沉弦的特徵,初步判斷為清濁不分,治療方案應當是分清與降濁。

藥方一包含敗醬草、生當歸、薏苡仁、生甘草、川楝、陳皮、冬瓜子、荔枝核、栝樓仁、茯苓、西洋參、白芍以及黃絹(取三寸一方,研磨成灰後服用)。

第二次診療時,患者的症狀依然存在,大便不順,本該正常排出的糞便卻選擇了不正常的通道,即陰囊膜破裂後,糞便由此處排泄,脈象顯示為濡軟。病情纏綿,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我們將採取疏導的治療策略。

藥方二包括通幽丸、敗醬草、生當歸、青皮、火麻仁、丹參、橘核、茯苓、西洋參、白芍、荔枝核、蠶繭灰以及黃絹(取三寸一方,研磨成灰後服用)。

通幽湯的配方則為油當歸、升麻、桃仁、甘草、紅花、熟地、生地。將這些藥材煎煮後,再用藥汁磨檳榔五分,調勻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