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繩甫先生醫案》~ 六、頭眩痛 (1)

回本書目錄

六、頭眩痛 (1)

1. 六、頭眩痛

(案1)本案重出,見「濕痰」(案1)。

(案2)脾腎久虛,肝陽上升,挾痰耗氣灼榮,流灌失職。內熱口乾,苔膩頭眩,胸腹結塊作痛。氣聚則凝,氣散則平,病在無形之氣,不在有形之血。脈來弦細。治宜益腎清肝,運脾化痰。

生白芍(一錢半),左牡蠣(四錢),宣木瓜(一錢半),川楝肉(一錢半),川石斛(三錢),北沙參(四錢),冬瓜子(四錢),瓜蔞皮(三錢),生草(五分),生熟穀芽(各四錢),廣皮白(五分),酒川連(二分),淡吳萸(二分),鮮竹茹(一錢),金香附(一錢半)

(案3)《經》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謂「肝開竅於目」。頭眩作痛偏左,時常眼花,肝陽上升,挾痰灼陰,痰熱蘊結已著,勞動口乾,陰虛陽盛,脈來沉弦而滑。治宜益腎清肝,兼化痰熱。

女貞子(三錢),生白芍(一錢半),生甘草(五分),川貝母(三錢),川石斛(三錢),大麥冬(三錢),瓜蔞根(三錢),杭甘菊(二錢),黑料豆(三錢),北沙參(四錢),鮮竹茹(一錢),生熟穀芽(各四錢)

(案4)本案重出,見「咳」(案8)。

(案5)本案重出,見「經絡病」(案5)。

(案6)本案重出,見「經絡病」(案6)。

(案7)肝當衝脈,衝任隸於陽明,榮血久虛,肝陽上灼胃陰,衝任失司。月事愆期,胸腹脹痛,納穀不易消化,嘔吐頭眩,脈來弦細。養血清肝,頗為合度,宜宗前法更進一籌。

陳廣皮(一錢),製半夏(一錢半),川楝肉(一錢半),生白芍(一錢半),生熟穀芽(各四錢),女貞子(三錢),宣木瓜(一錢半),炙內金(二錢),炒竹茹(一錢),左牡蠣(四錢),金香附(一錢半),小胡麻(二錢),吉林參鬚(八分),北沙參(四錢),紅棗(五枚)

(案8)榮血久虛,肝陽上亢,銷灼胃陰,胃失降令。胸脘不舒,內熱口乾,甚則頭眩,居經不行已三閱月,脈來沉弦而滑。治宜養血清肝,兼和胃氣。

北沙參(四錢),女貞子(三錢),川貝母(三錢),生甘草(五分),廣皮白(五分),川石斛(三錢),雲茯苓(三錢),冬瓜子(四錢),大麥冬(二錢),鉤藤鉤(一錢半),生熟穀芽(各四錢)

(案9)本案重出,見「經絡病」(案9)。

(案10)陰血久虛,肝陽升騰無制,胃失降令。胸腹脹痛,納穀無多,內熱口乾,苔膩頭眩,月事不調,脈來沉細而弦。治宜養血清肝,兼和胃氣。

生白芍(一錢半),左牡蠣(四錢),川楝肉(一錢半),宣木瓜(一錢半),川石斛(三錢),北沙參(四錢),陳廣皮(一錢),雞內金(三錢),小胡麻(二錢),白茯苓(三錢),冬瓜子皮(各四錢),生熟穀芽(各四錢)

白話文:

六、頭眩痛

(案1)此案例重複,詳見「濕痰」(案1)。

(案2)脾腎長期虛弱,肝陽上亢,夾雜痰濕耗損氣血,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症狀表現為內熱口乾、舌苔膩、頭暈目眩、胸腹有結塊且疼痛。氣機鬱結則疼痛,氣機舒暢則疼痛緩解,此病症的關鍵在於氣的失衡,而非血液的異常。脈象弦細。治療應以滋補腎陰、清泄肝火、健脾化痰為主。

處方藥物:生白芍、牡蠣、木瓜、川楝子、石斛、北沙參、冬瓜子、瓜蔞皮、生草、生熟穀芽、廣皮、川連、吳茱萸、鮮竹茹、香附。

(案3)古籍記載:「所有頭暈目眩的病症,都屬於肝臟的問題」,又說「肝臟的經絡與眼睛相通」。患者頭暈頭痛偏向左側,經常眼花,這是肝陽上亢,夾雜痰濕灼傷陰液,痰熱鬱結已成定局,勞累後口乾,屬於陰虛陽盛的狀態,脈象沉弦而滑。治療應以滋補腎陰、清泄肝火、化解痰熱為主。

處方藥物:女貞子、生白芍、生甘草、川貝母、川石斛、麥冬、瓜蔞根、杭白菊、黑豆、北沙參、鮮竹茹、生熟穀芽。

(案4)此案例重複,詳見「咳」(案8)。

(案5)此案例重複,詳見「經絡病」(案5)。

(案6)此案例重複,詳見「經絡病」(案6)。

(案7)肝臟經絡循行於衝脈,衝脈和任脈都屬於陽明經,氣血長期虧虛,肝陽上亢灼傷胃陰,導致衝任二脈功能失調。症狀表現為月經推遲、胸腹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吐、頭暈,脈象弦細。補血清肝,相當合適,應在之前的治療方法上更進一步。

處方藥物:陳廣皮、半夏、川楝子、生白芍、生熟穀芽、女貞子、木瓜、內金、炒竹茹、牡蠣、香附、小胡麻、人參鬚、北沙參、紅棗。

(案8)氣血長期虧虛,肝陽上亢,灼傷胃陰,導致胃氣下降功能失常。症狀表現為胸脘不適、內熱口乾,嚴重時頭暈,月經已停三個月,脈象沉弦而滑。治療應以補血清肝、和胃氣為主。

處方藥物:北沙參、女貞子、川貝母、生甘草、廣皮、川石斛、茯苓、冬瓜子、麥冬、鉤藤、生熟穀芽。

(案9)此案例重複,詳見「經絡病」(案9)。

(案10)陰血長期虧虛,肝陽上亢無以制約,導致胃氣下降功能失常。症狀表現為胸腹脹痛、食慾不振、內熱口乾、舌苔膩、頭暈、月經不調,脈象沉細而弦。治療應以補血清肝、和胃氣為主。

處方藥物:生白芍、牡蠣、川楝子、木瓜、川石斛、北沙參、陳廣皮、雞內金、小胡麻、白茯苓、冬瓜子皮、生熟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