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神方》~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一一○一一·華佗治鼻疔神方
蟾酥(酒化)二錢,輕粉五分,枯白礬,寒水石(煅),銅青,膽礬,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一枚
上先將各藥搗末,於端午日午時。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同蟾酥和勻稠黏,方入各藥共搗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熱酒下,覆被安臥,汗出為效。如鼻外發腫,可用:
陳墨一兩,蟾酥,膽礬,血竭各三錢,硃砂二錢,麝香一錢五分
上共為末,以涼水調成錠。臨用以涼水磨如墨,以筆蘸藥塗之。
白話文:
華佗治療鼻疔的妙方:
取蟾酥(用酒溶化)兩錢,輕粉五分,枯白礬、寒水石(煅燒過的)、銅青、膽礬、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一隻。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在端午節正午時分,於乾淨的房間內,先將蝸牛研磨成泥狀,與酒化蟾酥混合均勻至黏稠,再加入其他藥粉一同研磨均勻,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熱酒送服,服用後蓋好被子休息,出汗即為藥效顯現。
如果鼻部外側腫脹,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取陳墨一兩,蟾酥、膽礬、血竭各三錢,硃砂二錢,麝香一錢五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成藥錠。使用時,用冷水將藥錠磨成墨汁狀,用毛筆蘸取藥液塗抹患處。
2. 一一○一二·華佗治鼻痔神方
鼻痔生於鼻內,形如石榴子,漸大而下垂,令人氣不通暢。治用:
辛夷六分,黃芩,梔子,麥冬,百合,知母,石膏各一錢,升麻三分,甘草五分,枇杷葉三片
以水二碗,煮取一碗,食後服。外用:
硇砂一錢,輕粉,雄黃各三分,龍腦五分
上為細末,用草梗咬毛,蘸點痔上,日五、七次,漸化為水。
白話文:
鼻子裡長了鼻息肉,形狀像石榴籽,慢慢長大下垂,會讓人呼吸不暢。治療方法如下:
內服藥:辛夷花六分,黃芩、梔子、麥冬、百合、知母、石膏各一錢,升麻三分,甘草五分,枇杷葉三片。加水兩碗,煎成一碗,飯後服用。
外用藥:硇砂一錢,輕粉、雄黃各三分,龍腦五分。研磨成細粉,用草梗的絨毛沾取藥粉,塗抹在息肉上,一天五到七次,直到息肉慢慢溶化。
3. 一一○一三·華佗治酒渣鼻神方
麻黃,麻黃根各二兩
以頭生酒五壺,重湯煮三炷香,露一夜。早晚各飲三五杯,至三、五日出膿成瘡,十餘日膿盡,膿盡則紅色退,先黃後白而愈。
白話文:
華佗治療酒糟鼻的特效藥方:
用麻黃和麻黃根各二兩,加入五壺米酒,用大火煮三炷香的時間,然後放置一夜。每天早晚各喝三到五杯,三到五天後會出現膿瘡,十幾天後膿液排盡,膿液排盡後紅腫就會消退,顏色先由黃轉白,最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