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鶴醫案》~ 三十四、眩暈 (1)
三十四、眩暈 (1)
1. 三十四、眩暈
(案1)頭暈脈滑,內風挾痰也。肝胃同治。
羚羊角(一錢半),天麻(一錢半),鉤鉤(四錢),川貝(二錢),石決明(四錢),橘紅(一錢),杏仁(三錢),麥冬(二錢)
(案2)肝風犯胃,頭暈嘔惡。
法半夏(一錢半),陳皮(一錢),白蒺藜(三錢),黑山梔(一錢半),石決明(四錢),白芍(一錢半),川石斛(三錢),白茯苓(三錢)
(案3)頭暈耳鳴,六脈弦滑,乃肝火挾濕兼痰為患。先清後補。
制首烏(三錢),半夏(一錢半),白蒺藜(一錢半),黑山梔(一錢半),石決明(四錢),橘紅(一錢),甘菊(一錢),茯苓(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案4)陰虧陽亢,頭暈耳鳴。
厚生地(五錢),丹皮(二錢),甘菊花(一錢半),鉤鉤(一錢半),桑葉(一錢半),石決明(四錢),白芍(一錢半),黑穭豆(二錢),茯神(三錢)
(案5)肝火挾痰,頭暈嘔惡,上盛下虛,惟恐跌僕。
羚羊角(一錢半),陳皮(一錢半),白蒺藜(一錢半),山梔(一錢半),懷膝炭(一錢半),石決明(四錢),半夏(一錢半),明天麻(一錢半),茯苓(三錢)
(案6)頭暈自汗,六脈弦軟,此陽不戀陰也。法當培補。
懷熟地(六錢),杞子(二錢),茯神(三錢),陳皮(一錢),牡蠣(四錢),制於術(一錢半),天麻(一錢半),棗仁(三錢),五味(三分)
(案7)煩勞頭暈,六脈軟細。此屬水不涵木,厥陰化風。當從肝腎圖治。
懷熟地(六錢),歸身(二錢),甘菊花(一錢),龜板(四錢),橘白(一錢),桑葉(一錢半),枸杞子(二錢),白芍(一錢半),煅牡蠣(四錢),牛膝(一錢半),茯神(三錢)
(案8)心生血,血為離火所化,非溫不生,血少則肝失養而膽亦怯,左脈虛弦。營不貫於中也。仍參養營法。
懷熟地(六錢),杜仲(二錢),茯神(三錢),丹參(二錢),歸身(二錢),遠志(一錢),制於術(一錢半),桂心(三分),棗仁(三錢),香附(三錢),橘白(一錢),龍眼(五枚)
(案9)木托根於土,土不制水則亦不得安矣。眩暈肉瞤,兼挾瀉龍雷之火上升,其象為震。參真武法,以宣北方,佐以豁痰熄風。
人參(一錢),附子(六分),杞子(二錢),甘菊(一錢),茯神(三錢),於術(一錢半),白芍(一錢半),橘紅(一錢),炙草(五分),湘蓮(七粒)
(案10)肝陰內虧,虛風上擾,時發胸膈不舒,脈見虛弦。內風之動必因外風。此症難許脫根,平日當以養營為主。
生地(四錢),菊花(一錢),羌活(一錢半),茯苓(三錢),阿膠(二錢),當歸(二錢),棗仁(三錢),蒺藜(三錢),新會(一錢),胡桃(二錢)
白話文:
[三十四、眩暈]
(案例1)頭暈且脈象滑順,是內風夾帶痰溼的表現。需同時治療肝臟和胃。
羚羊角(一錢半)、天麻(一錢半)、鉤藤(四錢)、川貝(二錢)、石決明(四錢)、橘紅(一錢)、杏仁(三錢)、麥冬(二錢)
(案例2)肝風侵犯胃部,導致頭暈噁心。
半夏(一錢半)、陳皮(一錢)、白蒺藜(三錢)、黑山梔(一錢半)、石決明(四錢)、白芍(一錢半)、川石斛(三錢)、白茯苓(三錢)
(案例3)頭暈耳鳴,六脈弦滑,是肝火夾帶溼氣和痰溼引起的疾病。應先清除病竈後補養身體。
制首烏(三錢)、半夏(一錢半)、白蒺藜(一錢半)、黑山梔(一錢半)、石決明(四錢)、橘紅(一錢)、甘菊(一錢)、茯苓(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案例4)陰虛陽亢,導致頭暈耳鳴。
厚生地(五錢)、丹皮(二錢)、甘菊花(一錢半)、鉤藤(一錢半)、桑葉(一錢半)、石決明(四錢)、白芍(一錢半)、黑穭豆(二錢)、茯神(三錢)
(案例5)肝火夾帶痰溼,導致頭暈噁心,上下虛實不均,有跌倒的風險。
羚羊角(一錢半)、陳皮(一錢半)、白蒺藜(一錢半)、山梔(一錢半)、懷膝炭(一錢半)、石決明(四錢)、半夏(一錢半)、明天麻(一錢半)、茯苓(三錢)
(案例6)頭暈自汗,六脈弦軟,是陽氣不足無法滋養陰液的表現。應培補身體。
懷熟地(六錢)、杞子(二錢)、茯神(三錢)、陳皮(一錢)、牡蠣(四錢)、制於術(一錢半)、天麻(一錢半)、棗仁(三錢)、五味(三分)
(案例7)勞煩導致頭暈,六脈軟細。屬水不涵木,厥陰化風。應從肝腎入手治療。
懷熟地(六錢)、歸身(二錢)、甘菊花(一錢)、龜板(四錢)、橘白(一錢)、桑葉(一錢半)、枸杞子(二錢)、白芍(一錢半)、煅牡蠣(四錢)、牛膝(一錢半)、茯神(三錢)
(案例8)心生血,血由離火轉化,非溫熱不能生成,血少則肝失養而膽怯,左脈虛弦。營氣不貫於中也。仍參養營法。
懷熟地(六錢)、杜仲(二錢)、茯神(三錢)、丹參(二錢)、歸身(二錢)、遠志(一錢)、制於術(一錢半)、桂心(三分)、棗仁(三錢)、香附(三錢)、橘白(一錢)、龍眼(五枚)
(案例9)木託根於土,土不制水則亦不得安寧。眩暈肌肉顫動,伴有瀉龍雷之火上升,其象爲震。參真武法,以宣北方,佐以豁痰熄風。
人參(一錢)、附子(六分)、杞子(二錢)、甘菊(一錢)、茯神(三錢)、於術(一錢半)、白芍(一錢半)、橘紅(一錢)、炙草(五分)、湘蓮(七粒)
(案例10)肝陰內虧,虛風上擾,時發胸膈不適,脈見虛弦。內風之動必因外風。此症難以根除,平時當以養營爲主。
生地(四錢)、菊花(一錢)、羌活(一錢半)、茯苓(三錢)、阿膠(二錢)、當歸(二錢)、棗仁(三錢)、蒺藜(三錢)、新會(一錢)、胡桃(二錢)
(案例11)肝脾兩虛,氣弱則頑痰不化,虛風妄動,眩暈發作,隨時可能暈厥,脈象濡澀,中無實火。以培土爲主,參用開泄。
黨參(二錢)、半夏(一錢半)、蒺藜(三錢)、枳殼(一錢半)、天麻(一錢半)、白芍(一錢半)、新會(一錢)、羌活(一錢半)、山梔(一錢半)、當歸(二錢)、生薑汁
(案例12)土不培木,肝風易動,氣滯則厥,時或眩暈,脈來濡細,左部見弦。平時當滋補肝腎之陰。
人參(一錢)、杞子(二錢)、甘菊(一錢)、歸身(二錢)、茯神(三錢)、決明(四錢)、牛膝(一錢半)、熟地(六錢)、香附(三錢)、遠志(一錢)、橘紅(一錢)、棗仁(三錢)、阿膠(二錢)、胡桃(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