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鶴醫案》~ 三十、胃脘 (2)
三十、胃脘 (2)
1. 三十、胃脘
半夏(一錢半),乾薑(五分),瓜蔞皮(三錢),茯苓(三錢),延胡(二錢),陳皮(一錢),炒白芍(一錢半),鬱金(一錢)
(案9)肝鬱化火犯胃,脘痛內熱。治以辛通苦泄。
川連(三分),川楝子(二錢),石決明(四錢),半夏(一錢半),鬱金(一錢),山梔(一錢半),炒延胡(二錢),生白芍(一錢半),陳皮(一錢),橘葉
(案10)胃脘作痛,痛久入絡,近兼咳嗆,惟恐失血。
歸鬚(二錢),石決明(四錢),瓦楞子(三錢),蘇子(三錢),新絳絨(五分),延胡(二錢),川楝子(二錢),鬱金(一錢),橘紅(一錢),桃仁(三錢)
(案11)頻發脘痛,嘔吐涎沫,陽微濁逆也。理宜治以辛溫,俾得陽通濁降,庶可向安。
半夏(一錢半),吳萸(三分),良薑(四分),益智仁(五錢),陳皮(一錢),桂枝(四分),茯苓(三錢),白蔻仁(一錢半)
(案12)胃痛食減,脈來細軟,中陽失運也。治以溫通。
白朮(一錢半),半夏(一錢半),焦歸身(二錢),乾薑(五分),炒白朮(一錢半),陳皮(一錢),茯苓(三錢),益智仁(一錢半),香附(三錢),炒砂仁(三分)
(案13)胃脘久痛,飲食減少,陽氣失運也。當此陽微,必須溫補。
黨參(二錢),茯苓(三錢),肉桂(三分),鬱金(一錢),益智仁(一錢半),於術(一錢半),乾薑(五分),白芍(一錢半),甘草(三分)
(案14)中脘脹痛頻發不已。此必有痰瘀阻滯胃絡。暫用疏通。
瓜蔞皮(三錢),半夏(一錢半),鬱金(一錢),延胡(二錢),瓦楞子(三錢),蘇子(三錢),白芍(一錢半),橘紅(一錢)
(案15)肝陽逆犯胃絡,中脘作痛。治以苦泄辛降。
川楝子(二錢),延胡(一錢半),半夏(一錢半),瓜蔞皮(三錢),山梔(一錢半),石決明(四錢),白芍(一錢半),陳皮(一錢),鬱金(一錢),橘葉
白話文:
三十、胃脘
(案9)肝氣鬱結化火,犯胃導致胃脘疼痛,伴隨內熱。治療方法是用辛香通暢、苦味瀉火的藥物。藥方包含川連、川楝子、石決明、半夏、鬱金、山梔、炒延胡、生白芍、陳皮和橘葉。
(案10)胃脘疼痛持續很久,疼痛深入經絡,並伴隨咳嗽和嗆咳,患者擔心會吐血。藥方包含歸鬚、石決明、瓦楞子、蘇子、新絳絨、延胡、川楝子、鬱金、橘紅和桃仁。
(案11)經常發作的胃脘疼痛,伴隨嘔吐涎沫,屬於陽氣虛弱、濁氣逆流。治療方法是用辛溫的藥物,使陽氣通暢,濁氣下降,以達到安穩的狀態。藥方包含半夏、吳萸、良薑、益智仁、陳皮、桂枝、茯苓和白蔻仁。
(案12)胃痛導致食慾減退,脈象細弱,屬於中焦陽氣運化失調。治療方法是用溫通的藥物。藥方包含白朮、半夏、焦歸身、乾薑、炒白朮、陳皮、茯苓、益智仁、香附和炒砂仁。
(案13)胃脘疼痛很久,飲食減少,屬於陽氣不足。由於陽氣虛弱,必須溫補。藥方包含黨參、茯苓、肉桂、鬱金、益智仁、於術、乾薑、白芍和甘草。
(案14)中脘脹痛頻繁發作。這是因為痰瘀阻滯胃經。暫時使用疏通的藥物。藥方包含瓜蔞皮、半夏、鬱金、延胡、瓦楞子、蘇子、白芍和橘紅。
(案15)肝陽上逆犯胃經,導致中脘疼痛。治療方法是用苦味瀉火、辛香溫通、降逆的藥物。藥方包含川楝子、延胡、半夏、瓜蔞皮、山梔、石決明、白芍、陳皮、鬱金和橘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