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雲山人

《孤鶴醫案》~ 二十一、時症 (1)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一、時症 (1)

1. 二十一、時症

(案1)寒熱頭痛,胸悶咳逆,風濕傷漸也。治以辛涼解散。

荊芥(一錢半),防風(一錢半),桔梗(一錢),連翹(一錢),新會(一錢),杏仁(三錢),前胡(一錢),牛蒡子(三錢),枳殼(一錢半)

(案2)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脘悶無汗,脈來弦緊。乃衛陽疏而風邪外襲,例用辛溫解表。

羌活(一錢半),蘇梗(一錢),厚朴(一錢),陳皮(一錢),防風(一錢半),桔梗(一錢),半夏(一錢半),杏仁(三錢),生薑(一片),蔥白(二枚)

(案3)風寒傷衛,邪勢方張。治以溫經表散。

羌活(一錢半),蘇葉(一錢),厚朴(一錢),陳皮(一錢),淡豆豉(一錢半),防風(一錢半),桔梗(一錢),半夏(一錢半),枳殼(一錢半),生薑(二片)

(案4)邪傷陽經,形寒身熱,頭疼脘悶,舌白脈緊。先宜汗解為要。

羌活(一錢半),蘇梗(二錢),厚朴(一錢),陳皮(一錢),茅朮(一錢半),防風(一錢半),桔梗(五分),半夏(一錢半),杏仁(三錢),老薑衣

(案5)素體發熱,頭脹胸悶,舌布白苔,脈來弦勁。邪勢鬱於氣分,不汗化達,宜疏解法,侯政

柴胡(六分),淡豆豉(一錢半),牛蒡子(三錢),桔梗(一錢),葛根(一錢半),瓜蔞皮(三錢),炒枳殼(一錢半),杏仁(三錢)

覆:得汗之後,邪勢不解,煩渴少寐,脈數舌乾。伏邪未清,津液養傷,法當先宜清解為要。

川連(三分),花粉(二錢),淡芩(一錢半),連翹(一錢半),知母(二錢),蘆根(四分),葛根(一錢半),枳殼(一錢半),鬱金(一錢),山梔(一錢半),竹茹(四分)

(案6)邪陷劫津,舌紅生刺,最防內閉神昏,急宜滋補。

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丹皮(二錢),鬱金(一錢),元參(二錢),茅根(四錢),花粉(二錢),鮮石斛,連翹(一錢半),知母(二錢),竹茹(四分)

(案7)濕熱傷陰,舌紅脈數。仿玉女煎法。

鮮生地(一兩),丹皮(二錢),生芍(一錢半),知母(二錢),連翹(一錢),生石膏(三錢),花粉(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五分),蘆根(四錢)

(案8)濕邪留戀,汗出不解,陰虧液傷,治以滋補。

鮮石斛(三錢),炙鱉甲(四錢),生白芍(一錢半),知母(二錢),陳皮(一錢),冬桑葉(一錢半),穭豆衣(二錢),生米仁(三錢),牡丹皮(三錢),花粉(二錢),竹茹(四分)

(案9)濕邪內陷,四肢厥逆,想熱深厥亦深也。頃診六脈沉數,譫語神昏,大便三候不解,乃病久元虛,邪歸胃腑,甚為辣手重疾,勉擬陶氏黃龍湯法。以圖幸攻。附方,政用

白話文:

二十一、時症

(案1)患者出現寒熱頭痛、胸悶咳嗽、嘔逆的症狀,這是風濕之邪侵襲所致。治療方法是用辛涼解表散寒的藥物。

處方:荊芥(1.5克)、防風(1.5克)、桔梗(1克)、連翹(1克)、新會(1克)、杏仁(3克)、前胡(1克)、牛蒡子(3克)、枳殼(1.5克)

(案2)患者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胸悶無汗,脈象弦緊。這是衛陽氣不足,風邪外襲所致,治療方法是用辛溫解表散寒的藥物。

處方:羌活(1.5克)、蘇梗(1克)、厚朴(1克)、陳皮(1克)、防風(1.5克)、桔梗(1克)、半夏(1.5克)、杏仁(3克)、生薑(一片)、蔥白(兩根)

(案3)患者因風寒侵襲衛陽,邪氣正盛。治療方法是用溫經解表散寒的藥物。

處方:羌活(1.5克)、蘇葉(1克)、厚朴(1克)、陳皮(1克)、淡豆豉(1.5克)、防風(1.5克)、桔梗(1克)、半夏(1.5克)、枳殼(1.5克)、生薑(兩片)

(案4)邪氣侵犯陽經,患者表現為畏寒、身熱、頭痛、胸悶,舌苔白膩,脈象緊。治療應以發汗解表為主。

處方:羌活(1.5克)、蘇梗(2克)、厚朴(1克)、陳皮(1克)、茅朮(1.5克)、防風(1.5克)、桔梗(0.5克)、半夏(1.5克)、杏仁(3克)、老薑皮

(案5)患者體質偏熱,出現發熱、頭脹、胸悶,舌苔白厚,脈象弦數有力。邪氣鬱滯於氣分,汗出不暢,宜疏解氣機。

處方:柴胡(0.6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3克)、桔梗(1克)、葛根(1.5克)、瓜蔞皮(3克)、炒枳殼(1.5克)、杏仁(3克)

後續:患者出汗後,邪氣未解,出現煩渴、少眠、脈數、舌乾的症狀。邪氣未盡清除,津液受損,應以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川連(0.3克)、花粉(2克)、淡芩(1.5克)、連翹(1.5克)、知母(2克)、蘆根(0.4克)、葛根(1.5克)、枳殼(1.5克)、鬱金(1克)、山梔(1.5克)、竹茹(0.4克)

(案6)邪氣侵犯津液,舌紅、舌尖刺痛,警惕內閉神昏的風險,應急需滋陰養液。

處方:犀角(1克)、鮮生地(10克)、丹皮(2克)、鬱金(1克)、元參(2克)、茅根(4克)、花粉(2克)、鮮石斛、連翹(1.5克)、知母(2克)、竹茹(0.4克)

(案7)濕熱侵犯陰液,舌紅脈數。仿照玉女煎的藥方。

處方:鮮生地(10克)、丹皮(2克)、生芍藥(1.5克)、知母(2克)、連翹(1克)、生石膏(3克)、花粉(2克)、麥冬(2克)、甘草(0.5克)、蘆根(4克)

(案8)濕邪滯留,汗出不暢,陰液虧損,治療應以滋補為主。

處方:鮮石斛(3克)、炙鱉甲(4克)、生白芍(1.5克)、知母(2克)、陳皮(1克)、冬桑葉(1.5克)、大豆衣(2克)、生米仁(3克)、牡丹皮(3克)、花粉(2克)、竹茹(0.4克)

(案9)濕邪內陷,四肢厥冷,想熱而厥冷加重。六脈沉數,神志不清,大便三天不通,病情久拖導致元氣虛弱,邪氣侵犯胃腑,病情危重,擬用陶氏黃龍湯加減治療,試圖攻邪。 (處方省略,僅提及用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