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月廬醫案》~ 偏腦疽 (1)

回本書目錄

偏腦疽 (1)

1. 偏腦疽

(案1)疽名偏腦,原是火毒之瘍。經屬膀胱,曾為寒水之腑。夫腦疽一症有內因外因之異,有正輕偏重之殊。由六淫外感者輕,從五臟內發者重。外感者多生於正中,內發者每起於項旁。

疽生偏左,非內因而何?所謂內因而成者,其源有五:或由心緒煩擾,煽動不寧,以致火旺而沸騰,行於項間與寒水交滯而成者;或因惱怒傷肝,項乃三陽統筋之所,肝傷則血脈不朝,筋失榮養,凝滯為腫而成者;亦有思慮傷脾,脾傷則健運失職,營氣不從,逆於肉裡而成者;又有恣欲傷腎,腎傷則真陰之氣敗,真陰一敗,相火即生,亦能致此。

仰屋圖維,良由操勞過度加以情懷不暢,則肝膽之火勃動於中,逆於太陽之脈,與內蘊濕邪熏蒸化毒,遂成斯症耳。迄今幾經二旬,仍然木硬漫腫,根腳色紫甚,至漿水稀少,間有噯氣,脈息沉數少神,舌苔淡白根膩,以脈參症,顯系正虛邪實,一時不能托邪外達而然。年尊得此,深恐難以支持。

拙擬扶正卻邪,標本兼顧一法,冀其裂縫來漿,根盤收束,庶幾有安瀾之慶,否則慮有意外之變。拙見如是,未識尊意若何?

別參鬚,甲片,銀花,茯神,陳皮,甘草,鮮佛手,金石斛,歸身,丹皮,蓮子,黃耆,穀芽,綠豆衣

二診,前擬扶正卻邪之劑,痛勢稍緩,漿水漸來,似乎有見松之象,但根腳猶硬,毒邪有盤踞之徵。新腐未分,元氣少流行之用,正虛邪滯,非已露其端倪乎?大凡外症正重偏輕,獨有腦疽正輕偏重。

嘗閱吳鞠通論云:正屬督脈,督脈為純陽之經,起於尾閭,貫脊而上,毒氣乘之,每能外達,故高腫易腐,為易治之症也;偏屬太陽,太陽為寒水之腑,始於晴明,夾項而下,邪氣客之,最易內侵,故平塌難腐,為難治之症也。況七旬之高年,困一月之大患,末學淺陋,而欲借著代籌,計出萬全,不啻鰲戴之重矣。

而干旋之法最難洽當,使徒進苦寒,恐犯虛虛之戒;而專投滋膩,難免實實之憂。茲擬此方必欲兩不相害,或可挽扶中流之砥柱,挽既倒之狂瀾。是以聊釋症情於前,雜配藥方於後,然歟?否歟?請君政之。

高麗參,炒歸身,淨銀花,粉丹皮,生黃耆,金扁斛,生甘草,生穀芽,新會皮,茯苓,佛手,蓮子

三診,膿水雖多,而瘡頭塌陷,紅腫蔓延,脈息右部少神,左關弦數,究系近增鬱怒,肝火妄動,挾毒肆橫之故。古稀患此,豈可不深慮乎?夫人之體,有虛亦有實。以言乎高年,其實也與哉?其虛也,虛則精神日餒,元氣就衰,使治匪根源,不啻杯蛇市虎。抑症有輕亦有重,以念夫偏腦疽,其輕也與哉?其重也,重則毒邪逗留,糾纏不已,覺邪踞經絡,無殊社鼠城狐。假令邪實而正未虧,猶可用三黃解毒以衰其勢也。

白話文:

偏腦疽

案例一描述了一種因火毒引起的瘍瘡,位於偏腦部位。腦疽的成因有內外之分,輕重之別。外感六淫者較輕,內發於五臟者較重。外感者多發於正中,內發者常起於項部旁邊。

患者的疽位於左側,並非外感,而是內因所致。內因有五:心緒煩擾,導致火旺,與寒水交滯;惱怒傷肝,導致血脈瘀滯;思慮傷脾,導致氣血運行失調;恣欲傷腎,導致陰虛火旺;或因操勞過度加之情志不暢,肝膽火旺,與濕邪化毒而成。

患者已患病數十日,患處腫硬,顏色紫暗,膿液稀少,間有噯氣,脈沉數,神疲,舌苔淡白根部膩滑。診斷為正虛邪實,邪氣未能外達。患者年事已高,病情嚴重。

醫生擬定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案,希望膿液排出,腫脹消退。處方一:別參鬚、甲片、銀花、茯神、陳皮、甘草、鮮佛手、金石斛、歸身、丹皮、蓮子、黃耆、穀芽、綠豆衣。

二診,第一次處方後,疼痛減輕,膿液增多,病情略有好轉,但患處仍硬,邪氣仍未完全清除,元氣不足。腦疽與其他外症不同,它多是正氣虛弱,邪氣盛實。

醫生參考吳鞠通的論述,指出督脈屬陽,邪氣易外達,而太陽經屬陰,邪氣易內侵。七旬老人患病一月,病情棘手。治療難度在於如何既能祛邪,又不傷正氣。

處方二:高麗參、炒歸身、淨銀花、粉丹皮、生黃耆、金扁斛、生甘草、生穀芽、新會皮、茯苓、佛手、蓮子。

三診,膿液雖多,但瘡口塌陷,紅腫擴散,脈象右部虛弱,左關弦數。判斷是因近期鬱怒,肝火旺盛,毒邪肆虐所致。老年人患此病,病情更需謹慎。 高齡患者既有虛證也有實證,治療必須標本兼顧。偏腦疽雖有輕重之分,但此例病情較重,邪氣侵犯經絡。若正氣未衰,可考慮使用三黃解毒湯以減輕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