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王序 (1)
王序 (1)
1. 王序
古之不朽者三:太上貴德,次立功,次立言。醫之為道大,其濟人也普,以云功德無涯涘矣。而非立言以闡發之,後之人又烏能測其端倪,取法而推行之也?然則立言,烏容已哉,此先生之案所由立與。先生姓謝氏,映廬其別字也。予於甲寅秋一獲見之,狀貌清癯,有翛然出世之概,知必有所得於中,而非冒為孤高所能假託。
予心儀久之,今得與哲嗣杏園交,因得讀先生《得心集》,夫既有得於心,則表裡精粗,無所不至,是化裁通變,因心作則,方不外乎古人,實不囿於古人。先生以數十年精力,本先人信心之端,參古賢啟心之秘,原始要終,徹上徹下,而始有此得心之候。
夫豈偶有一得,即自視為神明,矜為創穫,以欺世盜名者所得而擬耶!然則先生功德豈有涯涘哉?先生季子杏園以聰明之士,學先生之學,心先生之心,取精用宏,無微不入,當世知名士皆樂就之,即名公鉅卿如節相曾滌生先生,亦延之為座上賓。殆以良相良醫皆有調燮陰陽之寄,故有相契於微者乎。
昔漢丞相丙吉郊行見民鬥不問,見牛喘輒問,懼陰陽之乖舛,燮理之失宜也。先生橋梓,可謂先得丞相之心矣。故精益求精,而效無不著,案亦於是乎始立,猶憶贈黃靜夫先生句云:救時濟世具深心,天有罅漏公能補。予將以之移贈先生,即以之移贈杏園,深識者當不以余言為河漢也。
是為序。
咸豐辛酉仲冬月穀旦金溪小麓弟王敬遵拜撰
白話文:
在古代有三種方式能讓人達到永恆不朽:最上等的是崇尚道德,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留下言論。醫學這條道路非常偉大,它普遍地救助眾多的人,若說這是功德,那這種功德是無邊無際的。然而,若沒有留下言論來闡述這些,後來的人又如何能窺探其奧妙,學習並推廣它呢?因此,留下言論是不容忽視的,這就是先生寫下這些筆記的原因吧。先生姓謝,映廬是他的別字。我在甲寅年的秋天見過他一次,他外表清瘦,有超凡脫俗的風範,我知道他必定內心有所感悟,而不是假裝孤傲高尚的人。
我一直對他懷有敬仰之情,現在我得以和他兒子杏園成為朋友,也因此得以閱讀先生的《得心集》。既然先生心中已有領悟,那麼對於醫學的表面和內涵、細微和粗略,他都能達到,他能靈活運用,根據自己的理解制定規則,既不超越古人,也不受古人束縛。先生花費數十年的精力,繼承先人的信念,研究古賢的啟示,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終於有了心中的感悟。
他怎麼可能只是偶然有一點心得,就自以為是神明,自詡為創舉,欺騙世人以博取名聲?那麼,先生的功德豈能有盡頭?先生的兒子杏園,作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先生的知識,理解先生的思想,深入細微,當代知名人士都樂於向他請教,連像節相曾滌生這樣的高官,也會邀請他為座上賓。或許是因為,好的宰相和醫生都有調和陰陽的責任,所以他們在微妙的地方有所共鳴。
過去,漢朝的丞相丙吉在郊外巡視,看到有人打架卻不問,看到牛喘氣卻立即關心,他擔心陰陽失衡,調和不當。先生和兒子,可以說是提前理解了丞相的想法。因此,他們追求卓越,效果顯著,這也是為什麼先生開始寫下這些筆記的原因。我還記得贈送給黃靜夫先生的詩句:「救時濟世具深心,天有罅漏公能補。」我將這首詩轉贈給先生,同時也轉贈給杏園,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認為我的話是空談。
這就是我的序文。
鹹豐辛酉仲冬月穀旦金溪小麓弟王敬遵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