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9)

1. 脾胃陰虛(二條)

王啟元之子,夏月煩渴吐瀉,唇紅舌赤,尿短煩躁。啟元自知醫理,疏就香薷、扁豆、車前、滑石、黃連一方,未服,商治於余。視其面白神慢,氣急多痰,脈息微細,顯系脾虛,非暑熱之燥。謂曰:分利止泄,解暑除煩,固醫門之法則也,然必因人而授,因證而施。今苗竅脈色,脾胃大虛,與此法全不相涉。

斯疾唇紅舌赤者,津液由吐而上虧也。尿短煩渴者,津液由泄而下虧也。與七味白朮散二劑,煩渴略,減再進六神散加枸杞,十餘劑而安。凡泄瀉脾陰虧者,當仿此,若脾陽虧者,六神加乾薑,為至穩之法,用者詳之。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朮,雲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

六神散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甘草

吳某三歲,時值夏月,患煩渴吐瀉,醫以消食利水之劑,愈治愈劇,急延余治。視其面色青白,兩目神陷,初泄迸迫如箭,白沫甚多,四肢虛軟,時忽驚叫,似此寒熱虛實錯見,必須錯雜之藥,仿古香連丸,清火以逐垢,加熟地補腎生水,用白朮健脾燥濕,以早米扶胃生金,有金水相生之妙,脾胃交治之法。服之渴止煩減,神清泄住,人事大清,隨令再進,毋飲茶湯。

次日病減大半,但時乾嘔不止,胃虛發噦何疑!微渴微泄,津液下陷未升之故耳。以前方加入參麥湯,正甘酸生津養胃之品,加竹茹、柿蒂,止嘔清火,二劑全愈,後以六神散,調理勝舊。此症近今頗多,因筆記之。

白話文:

【脾胃陰虛(二條)】

王啟元的兒子,在夏天時出現了煩躁口渴、嘔吐與腹瀉的症狀,並且嘴脣和舌頭呈現紅色,小便量少且心情煩躁。王啟元本身懂得醫學知識,他開了一張包含香薷、扁豆、車前、滑石、黃連的處方,但還沒服用,來找我商量治療方案。我看他臉色蒼白,精神遲鈍,呼吸急促且多痰,脈搏微弱細小,這明顯是脾虛的表現,並非暑熱所導致的乾燥。我告訴他,分利止瀉,解暑除煩,確實是醫學上的原則,然而必須根據不同的人和症狀來施行。現在從他的外貌、面色和脈象來看,脾胃非常虛弱,這和他的治療方法完全不符。

這種疾病的嘴脣和舌頭紅色,是由於津液因嘔吐而導致上部的損耗。小便量少和口渴,是由於津液因腹瀉而導致下部的損耗。我給他開了兩劑七味白朮散,煩躁和口渴有所緩解,之後再進用六神散加上枸杞,十多劑後病情穩定。凡是腹瀉伴隨脾陰虧損的情況,都應當參考這種療法,如果是脾陽虧損,則在六神散基礎上加上乾薑,這是最穩妥的方法,使用者需詳細瞭解。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朮、雲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

六神散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甘草

吳某的三歲孩子,在夏天時,患有煩躁口渴、嘔吐和腹瀉的疾病,醫生使用了消食利水的藥物,但病情愈來愈嚴重,於是緊急請我診治。我看他臉色青白,雙眼無神,開始腹瀉時像箭一樣急迫,白沫很多,四肢虛弱無力,偶爾突然驚叫,像這種寒熱虛實混雜的症狀,必須使用複雜的藥物,模仿古時的香連丸,清除火氣以驅除污垢,加上熟地補腎生水,使用白朮健脾去濕,以早米扶助胃氣生金,有金水相生的妙處,脾胃共同治療的法則。服用後口渴停止,煩躁減少,神志清醒,腹瀉停止,生活能力大幅改善,隨即吩咐他再繼續服用,不要喝茶湯。

第二天,病情減輕了大半,但時常乾嘔不止,這是胃虛引起的噁心無疑!微渴微瀉,是由於津液下陷未升的原因。在之前的處方中加入參麥湯,這是甘酸生津養胃的良藥,加上竹茹、柿蒂,止嘔清火,兩劑後完全康復,之後以六神散進行調理,效果比之前更好。這種疾病在近期相當多見,因此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