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5)
卷六 (5)
1. 風熱內蘊(七條)
楊鴻超乃郎,陽臟多火,煩渴吐瀉,病因乳母冒暑赴席,醫以夾食傷寒治之,乃至大熱躁擾而成危候。蓋暑邪內攻之恙,反以辛散溫胃之藥,而火愈熾耳。視其頭面癤瘍已變平黑,氣急神昏,齘齒咬牙,舌苔黃刺,口渴不止,所泄迸迫如箭,余知為陽熱拂鬱於胃。與甘露飲,日夜頻進二劑,諸病大減,再加黃耆、銀花,遂癤瘍奮起,仍轉紅潤而安。
然癤瘍變色,有陰邪內盛之黑,氣血內衰之黑,其顏色苗竅,與此不同。
甘露飲
生熟地黃,茵陳,黃芩,枳殼,麥冬,枇杷葉,石斛,甘草,天冬
白話文:
楊鴻超,年輕男子,體質燥熱,出現煩躁口渴、嘔吐腹瀉等症狀。病因是其乳母在酷暑天參加宴席受了暑氣,醫生卻誤診為夾食傷寒,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出現危急症狀。其實是暑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卻用辛溫散寒的藥物,反而加劇了體內熱症。觀察到他臉上長出的瘡瘍顏色變暗發黑,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磨牙,舌苔黃厚帶刺,口渴難耐,腹瀉急迫如箭射出,我判斷這是陽熱之邪鬱結於胃部。於是給他服用甘露飲,一天服用兩劑,多次服用,病情明顯減輕。之後又加入黃耆、金銀花,瘡瘍開始重新鼓起,顏色也轉為紅潤,病情好轉。
不過,瘡瘍變色發黑,有可能是陰邪內盛或氣血衰弱造成的,其顏色與暑熱引起的發黑不同。
甘露飲的藥物組成是:生地黃、熟地黃、茵陳、黃芩、枳殼、麥冬、枇杷葉、石斛、甘草、天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