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2)
卷六 (2)
1. 表裡不和(三條)
蓋啞科之病,人皆詳其外而略其內,所以頭疼身痛,胸中膨滿,小腹澀痛,大便熱泄,人所不知,而醫者又不詳為諦審,徒執白朮散為渴瀉聖藥一語,致令疫邪愈熾,熇熱偏強。小兒筋骨柔脆,極為難耐,欲其不筋脈牽引變為痙症,其可得乎?余因解肌清熱,將表裡兩症,外內合邪,一同並解。
記此一案,不僅協熱下利之繩墨,尤為幼科疫疾之鼓鍾矣此症著眼處全在泄瀉迸迫,唇口齒舌乾燥而不可解上諦審。
葛根黃芩黃連湯,仲景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或加薑棗)
小柴胡湯,仲景
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薑棗)
白話文:
表裡不和(三條)
耳鼻喉科疾病,人們都只注重表面症狀而忽略內在病因。因此,頭痛、身痛、胸悶、小腹脹痛、大便熱瀉等症狀,常被忽略,醫生也不詳細診斷,只依賴白朮散這種治渴瀉的藥方,結果導致疫邪更盛,熱邪更強。兒童筋骨柔弱,更容易受其影響,若不治療筋脈牽引導致痙攣,那是不可能的。我採用解表清熱的方法,同時治療表裡兩種症狀,將外在和內在的邪氣一起消除。
這個病例值得記取,它不僅糾正了單純治療熱瀉的錯誤做法,更重要的是為兒科疫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此症診斷的關鍵在於洩瀉急迫,且唇口齒舌乾燥,應仔細診斷。
葛根黃芩黃連湯(張仲景方):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可加生薑、大棗)
小柴胡湯(張仲景方): 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生薑、大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