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陰菌下墜

桂煜堂內人,因取乳服藥,患陰菌下墜,足腹腫滿。又誤治半載,忽變口噤舌縮。諸醫無從措手,延余診脈,六部按之全無,似屬不治,蓋心主血脈,舌為心苗,有內外交絕之象。然呼吸調勻,神明未亂,面無雜色,均非死候。因原其始而求其理,婦人兩乳,乃衝任所關,故乳汁與月水相應,誤投下乳之藥,衝任大傷,以致子宮脫出。又因誤治,腎氣散越而為腫滿。

按少陰腎臟,位雖居下,然其脈常縈舌本,今氣已墜散,脈道不能上朝,故脈不至而舌本不能縈也。此際收攝之法,有斷然必用者矣,遂處大劑養榮人參湯,重加鹿茸、艾葉,頻進旬日,新舊諸恙,統獲痊安。噫!醫可不求其理哉。

人參養榮湯,方見卷二虛寒門誤表戴陽。

白話文:

【陰道下垂】

桂煜堂的妻子,因為產後哺乳期間不慎服用錯誤的藥物,導致出現陰道下垂的情況,並且腳和腹部都出現了腫脹的症狀。之後,又因為治療方向錯誤持續了半年,突然間病情轉變,出現口閉舌縮的現象。許多醫生對於這種情況都束手無策,於是請我去診脈。當時,她的六脈皆無,似乎已經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然而,心主血脈,舌為心的外在表現,她現在的情況顯示出心與其他臟器的聯繫已經斷絕。但是,她呼吸平穩,精神狀態沒有混亂,臉上也沒有出現任何病危的徵兆。

經過探討病情的起因和研究病理,得知婦女的兩個乳房,與衝脈和任脈有關,因此乳汁的分泌與月經週期相呼應。而因為誤服催乳的藥物,導致衝脈和任脈受到損傷,結果子宮脫垂。再加上治療方向錯誤,導致腎氣散失,引發腫脹和腹脹的問題。

根據少陰腎臟的位置雖然在下方,但它的脈絡通常會連接舌根。現在,因為氣已下墜且散失,脈絡無法向上運行到舌根,所以脈搏無法感受到,舌根也失去了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強烈的收斂方法。因此,我開了一帖大劑量的人參養榮湯,加入大量的鹿茸和艾葉,讓她每天頻繁地服用。經過十天的治療,所有新舊的症狀都得到了改善。

唉!做醫生的怎能不去尋找病因呢?

人參養榮湯的配方,可以參考第二卷虛寒門誤表戴陽的部分。

2.

漏(二條)

丁桂蘭內人,年近五十,得崩漏之病,始則白帶淫溢,繼則經行不止,甚則紅白黃黑各色注下,綿綿不絕。遷延五載,肌膚乾瘦,面浮跗腫,胸脅作脹,穀食難進,所下已有腥穢,自分必死,所喜脈無弦大,可進補劑。然閱前方十全、歸脾之藥,毫無一效,竊思婦人久崩,調補氣血不應,必是衝脈損傷。

考《內經》逆順篇,以沖稱血海。又為五臟六腑之海,又云:衝脈起於胞中,而胞中原屬命門。因推人身自頭至足,腹前背後,無不稟承於命門,以海為百脈之宗,經絡發源之地。然非獨血海為然也,即氣海、髓海、水穀之海,亦皆稟承於命門,與人身氣血之盛衰,大有關係。

再考《內經》於胸脅支滿,妨於食,時時前後血,必因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氣竭肝傷,此症雖非醉犯房勞,必當年產後胞戶未扃,房室不慎,損傷衝脈可知。夫沖既不蓄,則諸脈皆廢不用,有職無權,由是任脈不為之承任,帶脈不為之帶束,督脈不為之統督,陰陽蹺維不為之擁護,故身中之精華,散漫無統,無所稟承,不及變化,所以諸般顏色之物,注於沖路而下,譬之漏卮不竭不已也。

所服參耆歸術,計非不善,但甘溫守補,豈能趨入奇經?仿《內經》血枯血脫方法,特製烏鰂丸,義取鹹味就下,通以濟澀,更以穢濁氣味為之引導,參入填下之品,立成一方,似於奇經八脈,毫無遺義。且令其買閩產墨魚,間日煮服,亦是同氣相求之意。如此調理兩月,按日不輟,五載痼疾,一方告痊。

後黃鼎翁之內悉同此症,但多有少腹下墜,未勞思索,逕取前方加黃耆而痊。

附方

熟地,枸杞,蓯蓉,鹿角霜,故紙,茜草,牡蠣,鎖陽,海螵蛸,桑螵蛸

鮑魚湯煎。

按:《內經》四烏鰂骨一蘆茹丸,《素問》治氣結肝傷,脫血血枯,婦人血枯經閉,丈夫陰痿精傷。

烏鰂骨四兩(即烏賊骨),蘆茹(一兩本草作蘆茹,即茜草)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飯後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竊憶《內經》之方不多見,除此方外,惟有治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曰鼓脹之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其方用羯雞矢乾者八合,炒香,以無灰酒三碗煎至一合,濾汁,五更熱飲則腹鳴,辰巳時行黑水二三次,次日覺足面漸有皺紋,又飲一次,漸皺至膝上則愈,及陽氣盛,陽蹺之脈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之半夏湯。

以千里長流水揚萬遍,取五升,半夏五合,煮為升半,飲一小杯稍益以知為度,覆杯則臥,汗出則已而已一劑知,謂藥病相知,猶言藥與病合,二劑已,謂病已除也。男澍謹識。

白話文:

標題: [崩漏]

內人丁桂蘭,年近五十,患上崩漏之病。起初,她有大量白帶分泌,接著月經出血不停,甚至出現紅、白、黃、黑色的分泌物,持續不斷。這病纏繞了她五年,導致她身體消瘦,面部和腳踝浮腫,胸口脹痛,食慾不振,排泄物開始有異味。她認為自己快要死了,但幸運的是,她的脈象並沒有顯示嚴重的問題,因此可以接受補藥治療。然而,她之前服用過十全大補湯和歸脾湯等藥物,但都沒有任何效果。我們猜測,女性長期崩漏,單純調理氣血可能不夠,可能是衝脈受到了損傷。

根據《黃帝內經》中的「逆順篇」,衝脈被稱為「血海」,也是五臟六腑的血海。衝脈起源於胞宮,而胞宮原本屬於命門。由此推論,從頭到腳,身體的前面和後面,無一不是受到命門的影響。衝脈是所有脈絡的總源,經絡的發源地。不僅僅是血海,氣海、髓海、水穀之海,也都受到命門的影響,與身體氣血的旺盛與衰弱息息相關。

再看《黃帝內經》對於胸脅脹滿,影響飲食,經常性出血的描述,通常都是因為年輕時大出血,或是醉酒後進行性行為,導致氣力耗盡,肝臟受損。雖然丁桂蘭並非因醉酒後性行為導致此症,但她可能在產後未充分休息,房事不慎,導致衝脈損傷。如果衝脈無法正常運作,其他脈絡也會跟著失效,失去控制。這樣一來,任脈無法承受重任,帶脈無法束縛,督脈無法統領,陰陽蹺脈無法保護身體,導致身體的精華無法得到統一管理和支持,無法轉化,所以才會有各種顏色的分泌物流出,就像漏水的瓶子永遠不會停止一樣。

服用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補藥,固然不錯,但這些溫和滋補的藥物,如何能夠進入奇經呢?因此,我們參考《黃帝內經》中治療血枯血脫的方法,特別製作了烏賊丸。這種藥丸的味道偏鹹,可以幫助血液流動,並且加入了一些有特殊氣味的成分,以便引導藥效,配合填補下焦的藥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處方,對於奇經八脈的治療無遺義。此外,還建議她購買福建產的墨魚,每隔一天煮來食用,以達到同氣相求的效果。經過兩個月的調理,每天堅持服用,五年來的頑固疾病終於得到了治癒。

後來,黃鼎翁的妻子同樣患上了這種疾病,只是多了一個腹部下垂的症狀。我們直接使用之前的處方,加上黃耆,病情很快就好了。

附方

熟地、枸杞、蓯蓉、鹿角霜、故紙、茜草、牡蠣、鎖陽、海螵蛸、桑螵蛸

用鮑魚湯煎煮。

按照《黃帝內經》中的「四烏賊骨一蘆茹丸」,《素問》中提到,此方可用於治療氣結肝傷、脫血血枯,以及婦女血枯經閉,男性陰莖萎縮、精液損傷。

烏賊骨四兩(即烏賊骨)、蘆茹(一兩本草作蘆茹,即茜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雀卵(即麻雀蛋)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鮑魚汁送服,有利於腸胃吸收,同時也能修復肝臟損傷。回想起來,《黃帝內經》中的藥方不多,除了這個方子,還有治療心腹滿、早晨吃飯後無法晚上再吃的「鼓脹」症狀的雞矢醴。第一劑就能見效,第二劑即可痊癒。該方使用乾燥的羯雞糞便八合,炒香後,用無灰酒三碗煎至一碗,過濾掉渣滓,五更時分熱飲,會聽到肚子裡咕嚕咕嚕響,辰巳時分會排出黑水兩三次,第二天會發現腳和臉部逐漸出現皺紋,再喝一次,皺紋逐漸擴展到膝蓋上方,然後就會痊癒。此外,還有治療陽蹺脈不得入陰,導致眼睛無法閉合的半夏湯。

使用千里長流水反覆沖洗萬次,取五升,加入半夏五合,煮至剩下一升半,每次飲一小杯,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感到適應為止,喝完後躺下,出汗後就可停止。第一劑就能見效,意思是藥物和病症相匹配;第二劑就能痊癒,意味著疾病已經消除。男澍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