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王鍾岳先生方案 (4)
王鍾岳先生方案 (4)
1. 王鍾岳先生方案
第七日方,少陰之為病,但欲寐,躁不得臥者,不治。舌卷或唇焦,不大便,脈微欲絕,用苦辛入腎救逆。
阿膠(二錢),川連(五分),大生地(五錢),雞子黃(三枚),天冬(一錢),犀角尖(一錢)
第二劑症稍減,去犀角,加當歸一錢,麻仁炒研三錢,白蜜三匙,調服。
第九日方,焦穀芽,麥冬,茯神,石斛,小生地,阿膠,丹皮,地骨皮
十一日方,大生地(五錢),犀角(錢半),元參,丹皮,山梔仁,黃芩(各一錢),茅根(五錢)
十三日方,諸症悉退,餘熱未盡。大原生(切片水浸打爛絞汁入煎,五錢),麥冬,穀芽(炒),石斛(各三錢),川貝,知母,元參(各一錢),竹心(五分),燈心(三尺)
程載光時感症
冬溫邪伏,起於吐瀉之後,致中氣不和,熱不減,神昏譫語,口渴噁心,苔白厚,左脅呼吸不利,肺氣不清,時咳,總之熱邪為害。按脈浮大,且無汗,邪尚在經,未入乎府。宜先理陽明,邪散乃愈。
廣皮,半夏,雲苓,查肉,杏仁,石羔,豆豉,蘆根
二診,脈浮大而數,因得微汗,勢已略減,外熱稍清,舌苔黃黑乾燥,大便有轉矢氣,結燥未下,胃不和。前方再為加減,此時裡熱重於表矣。
廣皮,茯苓,半夏,滑石,杏仁,石羔,前胡,生查肉
三診,脈症俱減,裡熱未盡,胃不和,大便未通,小便赤色。再用通利下焦,以生津液。
茯苓,滑石,瓜蔞皮,淡芩,澤瀉,生查肉,生穀芽(晚齒痛,用清胃散一劑。)
四診,脈象略減,熱亦稍清。此係餘邪不足慮,憔左脅痛處,大如手掌部位,乃肺之經絡,痛且拒按,系積傷氣血,非細故也。用和傷之法。
川連,桃仁,滑石,瓜蔞皮,牛膝,紅花,骨碎補,柏子仁
七診,當歸,川芎,桃仁,骨碎補,三七,丹皮,鬱金,瓜蔞,劉寄奴,桑枝
八診,生地,紫苑,川貝,地骨皮,桑皮,丹皮,麥冬,花粉,生蘇子
九診,脅痛少減,時復寒熱,痛處發出白疹,隱現不定。此係從前留滯之餘邪,因虛不能外達,所幸日飲糜粥,藉穀氣漸充而見。忌用升提,只宜和胃養陰為法。
炙鱉甲,茯苓,丹皮,川石斛,小生地,廣皮,製半夏
白話文:
王鍾岳先生方案
第七日處方:少陰病症,只想睡覺,卻焦躁不安睡不著的,不用治療。舌頭捲曲或嘴唇乾燥,沒有大便,脈搏微弱將要斷絕的,用苦辛藥物入腎經救治逆氣。
處方藥物:阿膠(二錢)、川連(五分)、生地黃(五錢)、雞蛋黃(三個)、天冬(一錢)、犀角尖(一錢)
第二劑:症狀略微減輕,去掉犀角,加入當歸(一錢)、炒熟研磨的麻仁(三錢)、蜂蜜(三匙),混合服用。
第九日處方:焦穀芽、麥冬、茯神、石斛、生地黃、阿膠、丹皮、地骨皮
十一日處方:生地黃(五錢)、犀角(一錢半)、元參、丹皮、山梔仁、黃芩(各一錢)、茅根(五錢)
十三日處方:所有症狀都退了,但餘熱未消。生地黃(切片用水浸泡後搗爛絞汁加入煎藥,五錢)、麥冬、炒穀芽、石斛(各三錢)、川貝、知母、元參(各一錢)、竹葉心(五分)、燈心草(三尺)
程載光時感症
冬天溫邪潛伏,從嘔吐腹瀉之後發病,導致中氣不和,熱邪未消,神志昏迷胡言亂語,口渴噁心,舌苔白厚,左脅呼吸困難,肺氣不暢,偶爾咳嗽,總之是熱邪作祟。把脈發現脈浮大而無汗,邪氣仍在經絡中,尚未侵入臟腑。應該先治療陽明經,邪氣散去病就好了。
處方藥物:廣皮、半夏、茯苓、生薑、杏仁、石膏、豆豉、蘆根
第二次診斷:脈浮大而數,略有汗出,病情已稍減輕,外感熱邪略微消退,舌苔黃黑乾燥,大便有臭氣,便秘未解,胃不和。之前的處方再加減藥物,此時裡熱重於表熱。
處方藥物:廣皮、茯苓、半夏、滑石、杏仁、石膏、前胡、生薑
第三次診斷: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裡熱未盡,胃不和,大便未通,小便赤色。再用藥物通利下焦,以生津液。
處方藥物:茯苓、滑石、瓜蔞皮、黃芩、澤瀉、生薑、生穀芽(晚上牙痛,用清胃散一劑)
第四次診斷:脈象略微減輕,熱邪也稍退。這是餘邪不足為慮,左脅疼痛處,像手掌那麼大,那是肺經的經絡,疼痛且按壓就痛,是積傷氣血,不是小毛病。用調和損傷的方法。
處方藥物:川連、桃仁、滑石、瓜蔞皮、牛膝、紅花、骨碎補、柏子仁
第七次診斷:當歸、川芎、桃仁、骨碎補、三七、丹皮、鬱金、瓜蔞、劉寄奴、桑枝
第八次診斷:生地黃、紫苑、川貝、地骨皮、桑皮、丹皮、麥冬、花粉、生蘇子
第九次診斷:脅痛減輕,時而寒熱,痛處出現白色疹子,時隱時現。這是以前留下的餘邪,因身體虛弱不能完全排出體外,幸好每天喝米粥,依靠穀氣逐漸充實而有所好轉。忌用升提藥物,只能調和胃氣養陰。
處方藥物:炙鱉甲、茯苓、丹皮、川石斛、生地黃、廣皮、製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