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掃葉莊醫案》~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遺精淋濁尿血

色奪脈虛,夏秋日加煩倦,此非客痛。據說左脅中動氣,因遺精驚恐而得,乃下損精血。仿氣因精而傷,當補精以化氣。

紫石英,杞子,制首烏,茯神,柏子仁,歸身

濁病乃濕熱下注,久而失治,變為精濁,不易速愈。先用丹法補陰丸一月,再議。

大補陰丸鹽湯送下。

無夢精遺,腰髀痠軟,入暮內熱,五更盜汗,交節前後,體質更乏。顯然真陰大虧,陽無依附,浮動不已,虛怯內傷。若不養陰,服藥不效。

人參,五味,阿膠,天冬,蓮肉,熟地,茯神,柏子仁,芡實,金櫻膏丸

尿血即血淋,熱遺小腸膀胱為多。今四肢不溫,膝酸足軟,天暖猶欲火烘,脈緩小弱。此係八脈不攝,以壯衝任督脈,佐以涼肝,乃復方之劑。

鹿茸,鹿角霜,炒黑杞子,歸身,生地,天冬

體偉肌豐,脈得緩小,凡陽氣發泄,行似有餘,裡實不足,水穀之氣,不得暢遂,釀濕下注為濁。已經三四年,不效氣墜,直升陽為法,非比少壯陰火自灼之病。

菟絲子,車前子,蛇床子,大蘹香,韭子,茯苓,覆盆子,蒺藜子

遺精傷腎,氣不收納,臥倒氣衝上膈,䐜脹呼吸不通,竟夕危坐,足跗浮腫而冷,小便漸少,無非根底,無以把握,難治之症。

腎氣丸去牛膝、肉桂。

遺精三年不愈,寐則陽入於陰,溺必自出不禁,寤則欲溺大便遺,攝固下元不應,諒非升陽主治。以酸味柔和,制其陽氣直升直降,是為的法。

山茱萸,山藥,金櫻子,五味子,湘蓮,芡實

診脈右數,左小數入尺,淋濁不止,繼患目疾,是精血暗損,肝腎之症。凡操持用心,五志之火自亢,是情志突起,非客氣六淫之邪,並不許以辛散清火為治。

熟地,枸子,茯神,夏枯草,柏子仁,甘菊,遠志,香附

脈左弱下虛入尺,有夢久遺,足軟如痿,行動氣促似喘。此督任交虧,衝陽升舉,務以填塞精竅,不及傍治。

方解青鹽,炒黑遠志,小茴香,抱木茯神,湘蓮,紫衣胡桃

膏淋四年,夏秋但淋,入冬先兩脅痛,左右橫梗,必嘔吐,痛時溺清,痛緩隨淋。甲寅年四月,用海金沙、茵陳、萆薢,分利濕熱,夏季頗安,入冬仍發,食物不消,味厚病甚,久蘊濕氣,膠固陽明脹絡,當天涼氣收,飲邪阻氣窒滯。發久病深,通劑必用緩法,攻逐用兩通氣血,佐以辛香入絡。

薑汁炒厚朴,白芥子,韭白汁浸大黃,茯苓,桂木,土炙穿山甲,製半夏,麝香,水法丸

白話文:

色澤萎黃,脈象虛弱,夏秋季節更覺煩倦,這不是外感疾病。據說左脅部氣機紊亂,因遺精而驚恐所致,導致下焦精血虧損。因為氣虛是因精虧而損傷,應當補益精氣來化生元氣。

藥方:紫石英、枸杞子、制首烏、茯苓、柏子仁、當歸

淋濁之病是因濕熱下注,久治不愈而轉為精濁,不易快速痊癒。先服用丹法補陰丸一個月,再作打算。

丹法補陰丸用鹽湯送服。

無夢遺精,腰部及大腿痠軟無力,傍晚內熱,凌晨盜汗,月經前後身體更加虛弱。顯然是真陰虧損嚴重,陽氣無依託,浮動不安,虛弱內傷。如果不養陰,服藥無效。

藥方:人參、五味子、阿膠、天冬、蓮子肉、熟地黃、茯苓、柏子仁、芡實、金櫻子膏丸

尿血也就是血淋,大多是因熱邪損傷小腸膀胱所致。現症狀為四肢不溫,膝蓋痠軟,天氣暖和時仍覺寒冷,脈象緩弱。這是由於八脈失調,應當補益衝脈、任脈、督脈,輔以清肝,故需用複方藥劑。

藥方:鹿茸、鹿角霜、炒黑枸杞子、當歸、生地黃、天冬

體格健壯,脈象緩弱,凡是陽氣外泄,表現似有餘而裡實不足,水穀精微不能通暢,導致濕邪下注而致淋濁。病程已三四年,單純補益氣血無效,應採用升提陽氣的治療方法,這與年輕人陰虛火旺的病症不同。

藥方:菟絲子、車前子、蛇床子、大茴香、韭菜子、茯苓、覆盆子、蒺藜子

遺精傷腎,氣機不收,臥下時氣衝上胸膈,胸悶氣短,呼吸不暢,整夜只能危坐,足部浮腫冰冷,小便減少,病根深在,難以掌握,是難治之症。

藥方:腎氣丸(去牛膝、肉桂)

遺精三年未愈,睡著時陽氣入陰,小便不禁;醒著時想小便或大便卻不禁,下元攝固無力,顯然不能單純用升陽的方法治療。應當用酸味藥物溫和地制約陽氣的升降,這是治療方法。

藥方:山茱萸、山藥、金櫻子、五味子、蓮子、芡實

脈象右側數次,左側脈象弱小而沉細,淋濁不止,繼而患眼疾,這是精血暗損,肝腎虧虛的症狀。凡是操勞過度,或七情內傷,五志之火亢盛,都是情志因素引起的,而非外感六淫邪氣,因此不能用辛散清熱的方法治療。

藥方:熟地黃、枸杞子、茯苓、夏枯草、柏子仁、甘菊、遠志、香附

脈象左側弱小,下焦虛弱而沉細,夢遺時間長,足軟無力,行動氣促似喘。這是督脈、任脈交虧,衝脈、陽明經氣不能升舉,應當著重於填補精氣,不必旁治。

藥方:青鹽、炒黑遠志、小茴香、茯苓、蓮子、紫皮核桃

膏淋四年,夏秋季節發病,入冬前兩脅疼痛,左右橫向脹痛,必伴嘔吐,疼痛時小便清澈,疼痛緩解則淋濁出現。甲寅年四月,曾用海金沙、茵陳、萆薢,分利濕熱,夏季病情較輕,入冬又發作,飲食消化不良,味厚則病情加重,久蘊濕邪,膠著陽明經絡,當天氣變冷時,寒邪阻滯氣機。久病病情深重,治療必須緩和,通利氣血,輔以辛香之品以通絡。

藥方:薑汁炒厚朴、白芥子、韭白汁浸大黃、茯苓、桂枝、土炒穿山甲、制半夏、麝香,水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