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彙》~ 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8)

1.

丹溪治一婦年近六十,暑月常惡寒戰慄,喜烈火服綿,汗時如雨,形肥肌厚,已服附子十餘帖。渾身癢甚,兩手脈沉澀,重取稍大,如其熱甚而血虛也。以四物湯,去川芎,倍地黃,加白朮、黃耆、炒黃柏、生甘草,每服一兩。始煎一帖飲之。腹大泄,目無視,口無言,知其病始深,而藥無反佐之過也。

仍以前藥熟炒與之,蓋借火力為嚮導,一帖利止,四帖精神回,十帖病全安。

又治蔣氏婦,年三十餘,形瘦面黑,六月喜熱惡寒,兩手脈沉而澀,重取則數。以三黃丸下之,用薑湯送下,每服三十丸,投至二十服,微汗而愈。

又治一女子,年逾笄,性躁體厚,因暑月大怒而咳逆,每作一聲,則舉身跳動神昏,凡三五息一作。脈不可診,視其形氣實。以人參蘆二兩煎飲,大吐膠痰數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

又治一人,遍身俱是塊,塊即痰也,二陳加白芥,姜炒黃連煎服。

吳邑一人,患肩背起塊,如向左臥,其塊走入於左,右臥至右。予作痰飲流注治之,用前藥去黃連,加桔梗愈。

江汝潔治一老婦,病虛弱氣喘,左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發熱自汗,單衣被不能耐。右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厚衣被不能溫,如此三年矣,醫藥不效。汪診其六脈,舉之俱微而略弦,按之略洪而無力,二關脈略勝於二寸。經曰:微則為虛。又曰:諸弦為飲。又曰:洪為陽為熱。

又曰:無力為虛。據此則知風邪入脾,表裡陰陽氣血俱虛之候作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令受風邪,乃木來侵土。又風自太陽而入脾,先當以太陽疏泄以固表,次當養脾而袪木,俾脾無賊邪之患,則血氣漸平而左熱右寒之疾可除也。以石膏、款冬花各三錢,官桂、甘草半之,研為細末,以管吹入喉中,濃茶送下三四錢,嗽喘即止。

次日用滋補之劑,白朮二錢半,白芍、香附各一錢半,黃耆、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水煎服,後除芍藥,加人參三錢,數服而愈。

時珍治一人,病發則右腰一點脹痛,牽引右脅,上至胸口,則必欲臥,大便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小便長而數。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痿,或得酒稍止,或得食稍減。但受寒食寒,或勞役,或入房,或怒,或飢,即時舉發。一止則諸症泯然,如無病人,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補勝濕、滋補消導諸藥,皆微止隨發。

珍思此乃飢飽勞役,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子湯,加柴胡、蒼朮、黃耆,煎服,服後飲酒一二杯助之,其藥入腹則覺清氣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頭目清順,神采迅發,諸症如掃。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比。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

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稟氣弱而有前諸症者,並宜此藥活法治之。《素問》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是也。

白話文:

[身]

朱丹溪治療一位將近六十歲的婦女,夏天經常畏寒發抖,喜歡穿著厚厚的棉衣取暖,出汗像雨一樣多,身體肥胖,肌肉厚實,已經服用附子十多劑。全身奇癢無比,兩手脈象沉而澀,再診脈搏稍大,判斷是熱證為主,但伴隨血虛。於是處方四物湯,去除川芎,地黃加倍,再加入白朮、黃耆、炒黃柏、生甘草,每次服用一兩。第一次服用一劑後,腹部劇烈瀉下,眼睛看不見,嘴巴說不出話,知道病情很嚴重,但藥物沒有用錯或用量過大的問題。

於是仍然用之前的藥材,但煎煮前先炒熟再給她服用,藉助火力引導藥效,一劑藥後瀉下停止,四劑藥後精神恢復,十劑藥後病情痊癒。

又治療一位姓蔣的婦女,三十多歲,形體消瘦,面色黑黃,六月天喜歡溫暖,怕冷,兩手脈象沉而澀,重按脈搏則頻數。於是用三黃丸為她瀉下,用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十丸,共服用了二十劑,微微出汗後痊癒。

又治療一位女子,年過十五歲,性情急躁,體型肥胖,因為夏天盛怒而咳嗽,每次咳嗽一聲,全身就會跳動,神志昏迷,每隔三五個呼吸就發作一次。脈象無法診斷,觀察她的形體氣色,判斷是實證。於是用人參、蘆根各二兩煎服,大量嘔吐出黏稠痰液數碗,大量出汗後昏睡一天而痊癒。

又治療一位病人,全身都是腫塊,腫塊就是痰飲凝聚而成,用二陳湯加減白芥子,薑炒黃連煎服。

吳縣一位病人,患有肩背部腫塊,如果向左側臥,腫塊就移到左側;如果向右側臥,腫塊就移到右側。我診斷為痰飲流注,用之前的藥方,去除黃連,加入桔梗,病情痊癒。

江蘇汝州的潔大夫治療一位老年婦女,病情虛弱,氣喘,左半身從頭面到腳都發熱自汗,穿單衣都受不了;右半身從頭面到腳都怕冷,穿厚衣服也覺得不夠暖,這樣持續三年了,各種治療無效。汪大夫診斷她的六脈,所有脈搏都微弱而略帶弦,按之略洪而無力,二關脈略強於寸關脈。經書上說:脈搏微弱則為虛;諸脈弦則為飲;脈搏洪大則為陽為熱;脈搏無力則為虛。根據這些,可以知道是風邪侵入脾臟,表裡陰陽,氣血都虛弱的症狀。經書上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患者受風邪侵襲,是肝木克脾土。風邪從太陽經侵入脾臟,首先應該疏通太陽經以固表,然後滋養脾臟,去除肝木的克伐,使脾臟不受邪氣侵犯,則氣血漸漸恢復正常,左熱右寒的疾病就能治癒。於是處方石膏、款冬花各三錢,官桂、甘草各半錢,研磨成細末,用管子吹入喉嚨,濃茶送服三四錢,咳嗽氣喘立即停止。

第二天用滋補的藥方:白朮二錢半,白芍、香附各一錢半,黃耆、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水煎服。之後去掉芍藥,加入人參三錢,服用幾劑後痊癒。

李時珍治療一位病人,發病時右腰部一點脹痛,牽引到右脅,上至胸口,就會想躺下,大便裡急後重,頻頻想上廁所,小便量多而次數頻繁。有時吞酸,有時嘔吐清水,有時腹瀉,有時陽痿,有時喝酒症狀稍減,有時吃東西症狀稍減。只要受寒、吃寒涼食物、勞累、房事、生氣、飢餓,就會立即發作。症狀停止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像沒有病一樣。嚴重時一天發作幾次,服用溫補祛濕、滋補消導的藥物,都只能暫時緩解,隨後又會發作。

時珍認為這是飢飽勞累,損傷元氣,清陽之氣下陷,不能上升所致。於是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子湯,加入柴胡、蒼朮、黃耆,煎服,服藥後飲酒一兩杯以助藥力,藥物入腹後就感覺清氣上升,胸膈舒暢,手腳溫暖,頭目清醒,精神煥發,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每次發作服用一劑藥就痊癒,藥效神奇無比。如果減少升麻、葛根的用量,或者不喝酒,療效就會延遲。

總之,人到五十歲以後,陽氣衰退的多,增強的少;下降的多,上升的少;秋冬之氣盛行,而春夏之氣衰弱。如果體質虛弱,又有前面提到的這些症狀,都應該用這個方法治療。《素問》說:陰精滋養人體,使人長壽;陽精下降,使人早夭,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