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彙》~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胸
一婦因哭子後,胸患痞有塊如杯。食減,面淡黃黲黑,憊甚,脈弦細虛澀,日晡寒熱,知其勢危,補瀉兼用。以補中益氣湯隨時令加減與東垣痞氣丸相間服之,食前用湯,食後用丸,一月寒熱退,食稍進,仍服前藥。二月後,忽夜發寒熱,至天明始退,其塊如失,至晚手足下半節皆腫,遂停數日。
忽夜手足腫如失,天明塊復有,而小一暈。以二陳湯,加白朮、桔梗、枳實,服半月而安。
張子和治一婦,為室女時,心下有冷積如覆盆,按之如水聲,以熱手熨之如冰。于歸十五年不孕,其夫欲黜之。張曰:毋庸,若用吾藥,病可除,孕可得。從之。診其脈沉而遲,尺脈洪大有力,非無子之候也。乃先以三聖散,吐痰一斗,心下平軟,次服白朮調中湯,五苓散,後以四物和之。不再月,氣血合度,數月而孕。
程文彬治一孕婦,懷七月,胸膈飽悶氣喘,忽吐一物。如小腸寸許,舉家驚疑其胎爛。程至診得寸口脈洪滑,知其氣血少,胎氣逆上,中焦素有濕熱,濕生痰,知所吐之物乃痰結聚,病名子懸。以紫蘇飲,加芩連貝母十劑獲愈。
永徽中有僧惟則,病噎不能食,囑諸弟子曰:吾死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自經而卒,弟子儂言開之,中得一物,形似魚有兩頭,遍體皆肉鱗。乃置碗中,跳躍不止,戲投諸味,皆隨化盡。時適有一僧,以靛置碗中,此蟲隨繞碗而去,須臾化水。此乃蟲瘕非噎比,因此後人多以靛治噎,誤矣。
昔有人患癥瘕死,遺言令開腹視之,得塊乾硬如石,有五色紋理。人謂異物,竊去削刀柄,後因以刀刈三稜,柄化為水,乃知此藥可療癥瘕也。
時康祖大夫,患心漏十餘年,當胸數竅,血液長流,醫莫能治。或云竅多則愈損,閉則慮穴他岐,當存其一二,猶為上策,坐此形神困悴。又苦腰痛,行則傴僂,不飲酒;雖雞魚蟹蛤之屬,皆不入口。溫州郡守韓子溫,見而憐之,為檢《聖惠方》載腰痛一門,冷熱二症示之,使自擇。
康祖曰:某年老久羸,安敢以為熱,始作寒症治療。取一方用鹿茸者,服之逾旬痛減,更覺氣宇和暢,月餘腰屈復伸,無復叫痛,心漏亦愈。以告醫者,皆莫能測其所以。後九年,康祖自鎮江通判滿秩造朝訪子溫,則精力倍昔,飲啖無忌,漏愈之後,日勝一日。子溫書吏吳弼,亦若是疾照方服之,浹旬而愈。
其方: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皆二兩,鹽花三分為末,棗肉丸三十丸,每日一丸,空心酒下。
天聖中,工部尚書忠肅公家有媼,病漏十餘年。一日有醫過,視之曰:此可治也。即取活鱔魚一條,削竹釘五七枚,乃擲鱔於地,屈曲圍盤以竹釘貫之,覆瘡良久取視,有白蟲數十如針,將鱔即置杯中,蠕動如線,後覆之又得十餘枚,如是五六次。醫者曰蟲尚未盡,然皆小蟲,請以常用藥敷之。
白話文:
胸
一位婦女因哭泣失去孩子後,胸部患有痞塊,像杯子一樣大。食慾減少,面色淡黃發黑,非常疲憊,脈象弦細虛澀,午後發冷發熱,醫生知道她的病情危急,於是採用補瀉兼施的方法治療。用補中益氣湯根據季節加減,與東垣痞氣丸交替服用,飯前服用湯劑,飯後服用丸劑。一個月後,寒熱退去,食慾略有好轉,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兩個月後,突然夜間發冷發熱,到天亮才退燒,痞塊好像消失了,但到晚上手腳下半截都腫了,於是停藥幾天。
突然有一天晚上手腳腫脹得厲害,第二天早上痞塊又出現了,但小了一些。醫生用二陳湯,加入白朮、桔梗、枳實,服用半個月後病情痊癒。
張子和治療一位婦女,她自處女時起,心下就有一個冷積,像覆蓋盆子一樣大,按壓時像水聲一樣,用熱手熨燙卻像冰一樣冷。婚後十五年不孕,丈夫想休掉她。張子和說:不必,如果服用我的藥物,病就能治好,也能懷孕。婦人聽從了醫囑。張子和診其脈象沉而遲,尺脈洪大有力,並不是不能生育的體徵。於是先用三聖散,吐出約一斗痰,心下變得柔軟平坦,然後服用白朮調中湯、五苓散,最後用四物湯調理。不到兩個月,氣血調和,幾個月後就懷孕了。
程文彬治療一位懷孕七個月的婦女,胸膈飽脹悶氣喘,突然吐出一物,像小腸一樣長約一寸,全家人都驚疑胎兒是不是壞了。程文彬診脈,發現寸口脈洪滑,知道她是氣血不足,胎氣逆衝,中焦本來就有濕熱,濕氣生痰,知道她吐出的東西是痰凝聚而成,病名叫做子懸。他用紫蘇飲,加入黃芩、黃連、貝母,十劑藥後痊癒。
永徽年間,有一個僧人惟則,患噎膈不能進食,囑咐弟子說:我死後,可以打開我的胸喉,看看有什麼東西。他圓寂後,弟子按照遺囑打開了他的胸喉,裡面發現一個東西,形狀像魚,卻有兩個頭,全身都是肉和鱗片。弟子把它放在碗裡,它不停地跳躍,投放各種食物,它都吞食殆盡。恰好有一個僧人,用靛藍放入碗中,這個蟲子便沿著碗壁遊走,一會兒就化成水了。這是蟲瘕,不是噎膈,因此後人很多用靛藍治療噎膈,是錯誤的。
以前有人患癥瘕而死,臨終遺言讓打開腹部查看,發現一個乾硬如石的腫塊,有五種顏色的紋理。人們認為是奇異之物,偷偷拿去削成刀柄,後來用這把刀砍三稜草,刀柄化成了水,才知道這種藥可以治療癥瘕。
當時康祖大夫患心漏病十多年,胸前有幾個孔洞,血液長期流出,醫生都無法治療。有人說孔洞多就損失更多,堵住又擔心影響其他部位,最好保留一兩個,這樣算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他形神憔悴。他又患腰痛,走路時彎腰駝背,不喝酒,連雞魚蟹蛤等水產也不吃。溫州郡守韓子溫,看見他很同情,就為他查找《聖惠方》中腰痛一節,把冷熱兩種治療方法都給他看,讓他自己選擇。
康祖說:我年老體虛,怎麼敢認為是熱症呢,我開始用寒症的治療方法。他選了一個藥方,其中用到了鹿茸,服藥十多天後,疼痛減輕,感覺氣色也好了,一個多月後腰能直起來了,不再疼痛,心漏病也好了。他告訴其他醫生,大家都測不透其中的原因。九年後,康祖從鎮江通判任上滿秩回朝拜訪韓子溫,精力比以前好多了,飲食無忌,心漏病痊癒後,一天比一天好。韓子溫的書吏吳弼也患同樣的病,照方服用,十天就好了。
藥方是:鹿茸去毛,酥炙至微黃,附子炮製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研成末,用棗肉做成三十丸,每天一丸,空腹用酒送服。
天聖年間,工部尚書忠肅公家裡有一個老婦人,患漏症十多年。一天有一個醫生經過,看了她的病說:這個病可以治好。於是抓了一條活鱔魚,削了五七枚竹釘,把鱔魚扔在地上,彎曲成盤狀,用竹釘穿起來,覆蓋在患處很久後取下查看,發現有幾十條像針一樣的白蟲,把鱔魚放在杯子裡,蠕動像線一樣,然後再覆蓋上,又取下十多條,這樣反覆五六次。醫生說蟲子還沒完全清除,但都是小蟲了,建議用常用的藥物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