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金屬 (4)

1. 咳嗽

又有勞風症,《經》云:勞風法在肺下,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振寒。此因勞力傷風,以外感之法治之,自愈。其勞之甚者,變為乾咳,則肺液枯涸,為難治。若咳嗽聲啞。蓋肺體屬金,金實則不鳴,由風、寒、濕、火之邪也。金破亦不鳴,由精氣內傷之損也,治邪則易,治損則難。

若外邪而誤認為勞傷,見其發熱,遂認為火,率用滋陰降火等劑,俾寒邪不散,表裡合邪而延綿成勞,醫之咎也。

程鍾齡曰: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過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過寒亦咳。且肺為嬌臟,不受攻擊。而外主皮毛,又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矣。治初嗽,用止嗽散加荊、防、蘇、姜以散邪,或兼用人參胡桃湯以潤之,最效。暑氣傷肺,加黃連、芩、粉;濕氣主痰,加苓、夏、桑、姜;燥氣乾咳,加蔞、貝、知、柏。治內十二經見症,按本經加藥。

治虛勞之嗽,用異功散補土生金;虛中挾邪、用團魚丸解之;虛損漸成,乃用紫苑散清而補之。

筆花氏曰:咳嗽一症,凡風寒暑濕燥火,及氣血虛損,皆能為患,受之者肺,而病又不獨在肺,善治者,當察其外感內傷之實,而速去其致病之由,則咳嗽自止而肺體亦寧,否則留連不解,必至虛損而後已。

雖然,此症有難盡責之醫者,藥以發散,彼則冒風,藥以辛溫,彼則生冷,藥以滌痰,彼則油膩,藥以平肺,彼則魚蟹之鮮,藥以調氣,彼則晝夜之悶,又將如之何哉!余為制一口歌曰:要止嗽,坐定候,要消痰,口勿饞。

白話文:

咳嗽

勞損導致的咳嗽,古籍記載勞風病症位於肺部下方,會讓人感到強烈的上逆感、眼睛直視,吐出的唾液像鼻涕一樣,怕風怕冷。這是因勞累傷風導致的,用治療外感的療法就能自愈。如果勞累過度,轉變成乾咳,則肺液枯竭,就難以治療了。咳嗽聲音嘶啞,是因為肺屬金,金氣充實則不發聲,這是風寒濕火邪氣入侵造成的;金氣受損也不發聲,這是精氣內傷造成的。治療外邪比較容易,治療內傷則困難。

如果把外邪誤認為是勞傷,見到發熱就認為是火邪,濫用滋陰降火藥物,會導致寒邪不能散去,表裡邪氣合而為一,病情日久成勞,這是醫生的過失。

程鍾齡說:肺屬金,畏懼火,過熱則咳嗽;金性剛燥,厭惡寒冷,過寒也咳嗽。而且肺是嬌嫩的器官,禁不起攻擊。肺外主皮毛,容易受邪氣侵襲,如果不疏通表邪,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而不解。治療初期咳嗽,可以用止嗽散加荊芥、防風、蘇葉、生薑來散邪,或者同時服用人參胡桃湯滋潤肺部,效果最好。暑熱傷肺,加黃連、黃芩、黃柏;濕邪導致痰多,加茯苓、澤瀉、桑白皮、生薑;燥邪導致乾咳,加蔞仁、貝母、知母、柏子仁。治療十二經絡的症狀,則根據經絡加藥。

治療虛勞引起的咳嗽,用異功散補益脾土以生金;虛弱夾雜邪氣,用團魚丸治療;虛損日漸嚴重,則用紫苑散清熱補虛。

筆花氏說:咳嗽這種病症,風寒暑濕燥火,以及氣血虛損都能引起,受影響的器官是肺,但病症不只在肺。善於治療的人,應該觀察是外感還是內傷,迅速去除致病原因,咳嗽自然會停止,肺部也會恢復正常,否則就會日久成疾,導致虛損。

然而,這種病症很難讓醫生完全負責,用發散的藥物,病人卻受風;用辛溫的藥物,病人卻吃生冷食物;用祛痰的藥物,病人卻吃油膩食物;用平喘的藥物,病人卻吃魚蟹等腥味食物;用調理氣血的藥物,病人卻經常熬夜,那又該怎麼辦呢?我總結了一首口訣:要止咳,坐下來安靜休息;要化痰,不要嘴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