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下卷 (7)

回本書目錄

下卷 (7)

1. 外用吹藥降龍隊

熊羆丸(孫真人),詳見上實火門。

錫類散(張瑞符),詳見上實火門。

羚羊丹(悟真),詳見上實火門。

百藥煎(李瀕湖),陰火上浮咽痛,治主降火生津,並醫口舌糜爛,齒䘌牙疳。

五倍子(四兩),陳茶葉(二兩),均研末,膠酒糟四兩,同擂勻,磁器盛之,置糠缸中窨之,待發起如面狀,研作小餅曬乾,每取一顆,噙咽或清茶下。

龍珠丸(悟真),陰虛浮火,懸雍下垂,咽喉久痛,肉色瘀紫腐敗,其氣腥臭,或患成天空,鼻孔塌陷。治主生津化毒,降火安神,補先後天諸虛聖藥。龍齒火煅,雲母粉,硃砂,珊瑚粉,琥珀粉,白芨(各三錢),象牙屑,羚羊屑,熊膽(各五分),百草霜(一錢),上梅片(三分),同擂勻,黃蠟溶化為丸,每取一丸噙咽,清津勿吐,嚥下,有涎吐之。

玉鑰丹(悟真),陰火上浮,咽喉痹痛,無論久暫,主降火化瘀,安神定志。

牛黃,阿魏,珍珠,硃砂,乳香,珊瑚,琥珀,象牙,羚羊,熊膽(等分),同修合,密封聽用。

兒茶膠(悟真),證治同前,稍輕者用之。主生津降火。

方兒茶一顆噙咽,有涎則吐之,清津降下。

雙仙果(悟真),初起虛火喉痛,主生津降火。

鹽青果,甘青果(各一顆),先後噙咽,有涎吐之。

白話文:

[外用藥劑名稱:外用吹藥降龍隊]

熊羆丸(孫真人)的詳細信息,請參考上實火門。

錫類散(張瑞符)的詳細信息,請參考上實火門。

羚羊丹(悟真)的詳細信息,請參考上實火門。

百藥煎(李瀕湖)用於治療因陰火上衝引起的喉嚨痛,主要功能是降火生津,並可治療口腔潰爛和牙齒問題。

五倍子(四兩)、陳茶葉(二兩)研磨成粉末,加上四兩的酒糟,攪拌均勻後放入瓷器中,置於米糠缸中發酵,等到其膨脹如同麪粉狀,再製成小餅曬乾。使用時,取一顆含在口中慢慢嚥下,或者用清茶送服。

龍珠丸(悟真)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咽喉長期疼痛,肉色瘀紫腐敗,呼吸時有腥臭味,或是鼻孔塌陷等症狀。此藥主要功效爲生津解毒,降火安神,是補充先天后天虛弱的聖藥。成分包括煅燒過的龍齒、雲母粉、硃砂、珊瑚粉、琥珀粉、白芨、象牙屑、羚羊屑、熊膽、百草霜、上等梅片,混合均勻後,用融化的黃蠟製成丸狀。使用時,取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嚥下,將產生的唾液吞下,若有過多的涎水則吐出。

玉鑅丹(悟真)用於治療因陰火上衝導致的咽喉疼痛,無論病情新舊,主要功效爲降火化瘀,安神定志。

成分包括牛黃、阿魏、珍珠、硃砂、乳香、珊瑚、琥珀、象牙、羚羊、熊膽,等量混合後密封保存以備使用。

兒茶膠(悟真)用於治療輕微的上述症狀,主要功效爲生津降火。

使用時,含一顆兒茶在口中慢慢嚥下,如有過多的涎水則吐出。

雙仙果(悟真)用於初期虛火引起的喉嚨痛,主要功效爲生津降火。

鹽青果和甘青果各一顆,先後含在口中慢慢嚥下,如有過多的涎水則吐出。

2. 熱疫門(專主白喉)

白喉熱疫,初起白未見,寒熱交作,頭疼身痛似傷寒,咽喉痛有緩有急,有甚痛,有不甚痛,白既見,或由內達外,或自外入內,或一邊,或兩邊,或點,或塊,或腫,或不腫,病有輕重之殊,治有前後之異,證詳現相列表,主治方略。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白喉這種熱性傳染病,在剛開始發病時,喉部的白色病徵還未出現,患者會感到忽冷忽熱,頭痛身痛,症狀類似感冒。咽喉痛的程度各人不同,有的非常劇烈,有的則較輕微。當白色病徵出現後,可能由內向外擴散,也可能由外向內發展,可能只在一側,也可能兩側都有,可能呈現點狀、塊狀,或者造成腫脹,也可能沒有明顯腫脹。由於病情輕重不同,治療的方法和順序也會有所差別。詳細的症狀和對應的治療方法,將在後面的表格和簡略的治療方案中詳細說明。

3. 內用服藥肅清隊

化毒湯(洞主師),熱疫喉病初起,微覺咽喉腫痛,懸雍下垂,尚未見白,不能辨認是否白喉,又不能竟作傷寒施治。此方專化毒祛邪。如系傷寒,亦從毒化而散。蓋賊風為病,即毒邪也。

粉葛,生地,銀花,貝母(各三錢),木通,竹葉,薄荷,甘草(各二錢),生桑葉(五皮),急流水煎,胸前脹悶加枳殼,麥芽(各二錢),大便秘結加栝蔞霜,郁李仁(各二錢),小便短赤加車前(三錢)。

清金湯(洞主師),熱疫白喉證現相明白,或點或塊,或緩或急,或痛甚,或不痛甚,或腫或不腫,治主養陰保肺,清金化毒。

生地(一兩),元參(八錢),麥冬(六錢),白芍,丹皮(各四錢),尖貝,薄荷,甘草(各二錢),服藥後發斑,知毒從斑化,多服而愈。胸膈脹悶加神麯,焦楂(各二錢),小便短赤加木通,知母,澤瀉(各二錢),大便燥急加大黃,玄明粉(各二錢),口舌燥渴者加天門冬,馬蔸鈴(各三錢),面赤身熱,舌胎黃者加金銀花(四錢),連翹(三錢),脾虛下利加茯苓,黨參(各四錢),未服藥大便泄,本方減去半劑,加麥牙(三錢),藿香,砂仁(各一錢),既服藥泄不止者,本方減去半劑加黨參,茯苓(各四錢),砂仁麥冬(各二錢)。

活命湯(洞主師),熱疫白喉重證,初起腫痛異常,白點立見,口出臭氣,眼紅聲嘶,飲水即嗆,或因延誤,勢已危急,或誤服表藥,現出敗象,非輕劑所能挽回者,此時仗龍馬威靈,降九霄甘露,潤澤焦枯,五色祥雲扶持正氣,並用悟真碧雪,立刻清涼,尤賴病家始終信從,獲吉。

龍膽草,馬蔸鈴,板藍根,杭白芍,栝蔞霜,生石膏(各三錢),生地,玄參(各八錢),梔仁,黃柏,甘草(各二錢),日數服,渣不再煎。舌胎芒刺,譫語神昏加羚羊角磨水(二錢),兌連翹(二錢)煎,大便秘結,胸前滿悶加川樸,枳殼(各二錢),大便秘甚加生萊菔子,研生大黃(各二錢),小便短赤加知母,澤瀉,車前(各二錢)

養正湯(洞主師),善後扶元,養陰淨毒。

生地,熟地,臺黨,淮藥,當歸,茯苓,麥冬(各三錢),天花粉,金銀花,杭菊花,粉甘草(各二錢),水煎,全愈為度。

兩寶四君湯(洞主師),善後扶脾、益胃氣、淨毒。

臺黨(五錢),於朮,淮藥(各四錢),金銀花,炙甘草(各二錢),水煎

七液丹(葉天士),時瘟火毒上攻,咽喉痛、頭痛、渾身壯熱、微惡寒,二三日咽喉即爛,色紫瘀者為爛喉痧。時醫解表而熱稍退,身見斑疹,或再表而喉痛愈劇,或清降而喉痛愈劇,或清降而喉痛稍平者,猶以為表散有功,不知毒渙散攻於皮毛之間,氣分既傷,營分又病。論病源與風火喉痛蛾喉等證無異,治法異同。論現相則令人驚駭,醫藥雜投,遂至不救,緣其喉間不見白,故不名白喉而曰爛喉。目之為痧者,瘟疫之種類也。七液丹主之,列於熱疫一門,當與白喉證參治。並列於實火一門,當與風火喉參治也。

白話文:

內用服藥肅清隊

化毒湯:適用於熱疫喉病初期,咽喉腫痛輕微,懸雍垂下,尚未出現白膜,無法確定是否為白喉,也無法直接當作傷寒治療。此方專門化解毒邪,即使是傷寒,也能透過化解毒邪而痊癒。因為外感風邪致病,就是毒邪作祟。

藥方:粉葛、生地、銀花、貝母(各三錢),木通、竹葉、薄荷、甘草(各二錢),生桑葉(五錢)。急流水煎服。胸前脹悶加枳殼、麥芽(各二錢);大便秘結加栝蔞霜、郁李仁(各二錢);小便短赤加車前子(三錢)。

清金湯:適用於熱疫白喉,白膜已明顯出現,無論白膜大小、病程快慢、疼痛程度、腫脹情況如何,此方主治方向為滋陰養肺,清熱解毒。

藥方:生地(一兩),元參(八錢),麥冬(六錢),白芍、丹皮(各四錢),尖貝、薄荷、甘草(各二錢)。服藥後若出現皮疹,表示毒邪正在排出,應持續服用直到痊癒。胸膈脹悶加神麴、焦楂(各二錢);小便短赤加木通、知母、澤瀉(各二錢);大便燥結加大黃、玄明粉(各二錢);口乾舌燥加天門冬、馬兜鈴(各三錢);面紅身熱、舌苔黃厚加金銀花(四錢)、連翹(三錢);脾虛泄瀉加茯苓、黨參(各四錢);未服藥前已腹瀉,本方減半,加麥芽(三錢)、藿香、砂仁(各一錢);服藥後腹瀉不止,本方減半,加黨參、茯苓(各四錢),砂仁、麥冬(各二錢)。

活命湯:適用於熱疫白喉重症,初期即出現劇烈腫痛、明顯白膜、口臭、眼紅聲嘶、飲水嗆咳等症狀,或因延誤治療已危急,或誤服解表藥導致病情惡化,非輕劑所能奏效者。此方如同神龍顯靈,甘露普降,滋潤乾燥,祥雲扶持正氣,迅速清熱。需病家始終信任才能奏效。

藥方:龍膽草、馬兜鈴、板藍根、杭白芍、栝蔞霜、生石膏(各三錢),生地、玄參(各八錢),梔子仁、黃柏、甘草(各二錢)。每日服用,藥渣不用再煎。舌苔芒刺、神志不清加羚羊角磨水(二錢),兌連翹(二錢)同煎;大便秘結、胸悶加川樸、枳殼(各二錢);大便嚴重便秘加生萊菔子、生大黃研末(各二錢);小便短赤加知母、澤瀉、車前子(各二錢)。

養正湯:用於疾病痊癒後,補益元氣,滋陰解毒。

藥方:生地、熟地、黨參、淮山藥、當歸、茯苓、麥冬(各三錢),天花粉、金銀花、杭菊花、炙甘草(各二錢)。水煎服,直至痊癒。

兩寶四君湯:用於疾病痊癒後,健脾益胃,解毒。

藥方:黨參(五錢),白朮、淮山藥(各四錢),金銀花、炙甘草(各二錢)。水煎服。

七液丹:(葉天士方)適用於時行瘟疫火毒上攻,咽喉痛、頭痛、高熱、輕微惡寒,二三日內咽喉即潰爛,顏色紫暗者(爛喉痧)。有些醫生用解表法,雖可暫時退熱,但可能出現皮疹,或喉痛加劇;用清熱瀉火法,喉痛可能稍緩解,但仍被誤以為解表有效,殊不知毒邪已擴散至皮毛,氣分和營分皆受損。此病病機與風火喉痛、蛾喉等相似,但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其症狀令人驚駭,用藥雜亂,常致不治。因喉間不見白膜,故不稱為白喉而稱為爛喉痧,是瘟疫的一種。七液丹主治此病,列入熱疫一門,應與白喉同治;也列入實火一門,應與風火喉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