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金鑰全書》~ 下卷 (5)

回本書目錄

下卷 (5)

1. 虛火門

陰虛火浮喉痛,龍雷不安,或腫,或不腫,或甚痛,不甚痛,非蛾非風,似火非火,似疫非疫主治方略。

白話文:

在這部分討論的是[虛火類病症],內容如下:當體內陰氣不足導致虛火上浮,會引起喉嚨疼痛。這種狀況被比喻為龍雷般讓人感到不適,可能伴隨腫脹,也可能沒有腫脹;疼痛程度可能非常嚴重,也可能較輕微。這種病狀並不是一般的喉嚨長瘡,也不是普通的風邪入侵,感覺像火燒但又不完全是,類似於瘟疫但又不盡相同。以下將提供對治這種病症的主要治療策略和方法。

2. 內用服藥潛龍隊

甘芍湯(張長沙),肝脾虛火浮燥,口苦喉干,預防蛾患。

生甘草(一兩),白芍(五錢),燉湯連服數劑。

豬膚湯(張長沙),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中焦氣虛,陰火上炎,治以甘平。

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即白米粉),熬令相得,溫分六服。

苦酒湯(張長沙),少陰病咽中傷,生瘡,疑即火癬喉之類,其熱緩,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喉科以為不治之證。

半夏(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上,微火烘,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

阿膠湯(張長沙),少陰下利咽痛,治主養陰。

黃連(一錢),白芍,黃芩,栝蔞霜,天花粉(各三錢),急水煎,真阿膠(五錢),雞子清(一個),同調,滾藥水沖服。

風引湯(張長沙),上焦結熱,中焦濕積,下焦寒泄,故虛火生風喉痛。取金氣鎮壓清虛府,陽氣溫暖命門,虎嘯風從,龍藏云斂,如竹里彈琴,清風入座,故名風引。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寒水石,化滑石,生石膏,生大黃,生牡蠣,生龍骨(各三錢),乾薑,肉桂(各一錢),諸藥同研,水煎去渣,肉桂另研,滾藥沖服,中病為度。

潛龍湯(隆宣公),虛火上炎,咽喉微痛,懸雍下垂不腫,略可硬飯,咽津則痛,失此不治,致成天空。

熟地(五錢),麥冬,澤瀉,淮牛膝,附片,甘草(各三錢),炮姜,肉桂(各一錢),百沸湯煎,中病為度。

鎮陰煎(張景岳),陰虛於下,火炎於上,引龍歸窟,此為正兵,即潛龍湯去麥冬,炮姜主治略同。

熟地(五錢),附片,澤瀉,牛膝,甘草(各三錢),肉桂(一錢),水煎。

地黃湯(錢仲陽),火旺陰虛,此為常備。

熟地,淮藥(各四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二錢),山茱萸(一錢)

生脈散(孫真人),夏傷暑熱,舌燥喉干,主生津潤燥,斂氣消煩。

洋參(一錢),麥冬(三錢),北味(九粒),當茶飲。

和熊丸,柳公權子仲郢夜讀傷神,喉干舌苦,為天河水不下濟。郢母和熊為丸,主生津益氣。

人參,熊膽,麥冬,五味,琥珀,珠砂(等分),白蠟和丸如小豆,噙咽良。

珍珠米(馬伏波),行役虛勞,喉燥,主補肺益脾,養心腎,降虛火。

薏苡仁,蓮子肉(各一兩),清水煮食或加冰糖亦佳。

太極汞(周濂溪),虛火痰癆,咳嗽喀血,潮熱往來,肌肉瘦消,喉乾舌燥,久則咽痛不能食。治主補先天不足,並補養後天,俾六藏六腑精氣充盈,龍雷歸宅,然後真神坐鎮,返本回元。周子參透玄機圖太極陰陽消息之理,採草木生物之菁華,東而為汞,誠起死回生之靈藥也。煉法如左。

白話文:

內用服藥潛龍隊

甘芍湯(張長沙):肝脾虛火旺盛,燥熱,口苦咽乾,預防喉嚨疾病。用生甘草一兩,白芍五錢,水煎服,連服數劑。

豬膚湯(張長沙):少陰病(指某些內臟疾病)導致下痢、咽喉疼痛、胸悶心煩,中焦氣虛,陰虛火旺,用甘平之法治療。用豬皮一斤,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加入白蜜一升,白米粉五合,熬煮至融合,溫服,分六次服用。

苦酒湯(張長沙):少陰病導致咽喉潰瘍,生瘡(疑似火癬喉),熱度較緩和,不能說話,聲音沙啞。喉科認為是難治之症。用半夏十四枚,雞蛋一個(去蛋黃),將半夏放入苦酒中,用雞蛋殼放在刀環上,小火烘烤,煮沸三次去渣,少量含服,若未痊癒,可再服用三劑。

阿膠湯(張長沙):少陰病導致下痢、咽喉疼痛,治療以滋陰為主。用黃連一錢,白芍、黃芩、栝蔞霜、天花粉各三錢,水煎,再加入真阿膠五錢,雞蛋清一個,調勻,用滾燙的藥水沖服。

風引湯(張長沙):上焦燥熱,中焦濕積,下焦寒瀉,因此虛火生風導致喉嚨疼痛。此方以金氣鎮壓虛火,溫煦陽氣,喻意如風入竹林般清爽,故名風引湯。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寒水石、滑石、生石膏、生大黃、生牡蠣、生龍骨各三錢,乾薑、肉桂各一錢,研磨後水煎去渣,肉桂另研磨,用滾燙藥水沖服,服藥量以病情好轉為度。

潛龍湯(隆宣公):虛火上炎,咽喉輕微疼痛,懸雍垂下垂不腫,勉強能吃飯,吞咽唾液則疼痛,若不治療,會導致病情嚴重。用熟地五錢,麥冬、澤瀉、淮牛膝、附片、甘草各三錢,炮姜、肉桂各一錢,用沸水煎煮,服藥量以病情好轉為度。

鎮陰煎(張景岳):下焦陰虛,上焦火旺,引火歸元,此方與潛龍湯類似,只是去除了麥冬和炮姜。用熟地五錢,附片、澤瀉、牛膝、甘草各三錢,肉桂一錢,水煎。

地黃湯(錢仲陽):火旺陰虛,常用方劑。用熟地、淮山藥各四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二錢,山茱萸一錢。

生脈散(孫真人):夏季中暑,舌燥咽乾,主要功能是生津潤燥,斂氣消煩。用西洋參一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九粒,當茶飲用。

和熊丸:柳公權之子仲郢因夜讀傷神,咽乾舌苦,如同銀河之水不能下濟。其母用熊膽製成丸藥,主要功能是生津益氣。用人參、熊膽、麥冬、五味子、琥珀、硃砂等量,以白蠟和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含服。

珍珠米(馬伏波):因勞碌導致虛弱,咽喉乾燥,主要功能是補肺益脾,養心腎,降虛火。用薏苡仁、蓮子肉各一兩,清水煮食,可加冰糖。

太極汞(周濂溪):虛火、痰癆,咳嗽咳血,潮熱往來,肌肉消瘦,咽乾舌燥,久則咽痛難以進食。治療以補益先天不足,並滋養後天,使五臟六腑精氣充盈,喻意如龍歸其穴,然後精神飽滿,恢復元氣。周濂溪參悟太極陰陽的道理,採集草木精華,煉製而成,有起死回生之效。煉製方法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