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槤

《咽喉脈證通論》~ 鎖喉第一

回本書目錄

鎖喉第一

1. 鎖喉第一

此證因風熱積於胸膈,或酒色及鬱怒所致。其狀喉上下左右紅紫腫痛,或帝丁焦黑腐爛,頸項浮腫,痰涎壅塞,聲響如潮,氣急發喘,眼目直視,額上有汗如珠,身汗如雨,或泄瀉清水,四肢厥冷,或腰脅疼痛,肚腹脹痛,法在不治。若脈六七至,不論大小至數分明,雖甚危險,十中可救一二。

或脈洪大,或沉細,惟三部混亂,即形色神氣如常,終為難治。初起用吹藥噙藥,痰多以萬年青根搗汁和醋,攪去痰涎,或土牛膝汁,或青魚膽汁俱可。

白話文:

這病症是因為風熱在胸膈部位累積,或是過度飲酒、房事,以及情緒抑鬱憤怒所導致。病狀表現為咽喉上下左右呈現紅紫色的腫脹疼痛,甚至嚴重到喉頭焦黑腐爛,頸部也跟著浮腫,痰液阻塞,呼吸時聲音像潮水般,氣息急促喘不過氣,眼睛直瞪,額頭上汗珠密集,全身汗水如雨下,可能還會出現拉肚子拉出清水,四肢冰冷,或是腰部、側腹部疼痛,腹部脹痛,這種情況按照醫學原則是無法治療的。

然而,如果脈搏跳動每分鐘六七十次,不管是大是小,只要脈象清晰,就算病情危急,仍有十分之一到二的機會可以救治。

或者,脈象呈現宏大或沉細,只要三部脈(寸、關、尺)混亂,即便外表、臉色、精神看起來正常,最終還是很難治療。剛開始生病時,可以使用吹入式或含服式的藥物,如果痰很多,可以用萬年青根部搗碎後的汁液加上醋,來去除痰液,或是用土牛膝的汁液,或是青魚膽汁都可以。

2. 加減荊防敗毒散

(脈洪大七八至用之)

荊芥、防風、牛蒡、連翹、膽星、獨活、前胡、枳殼、蘇子、蔞仁、杏仁、生地、黃芩、黃柏、山梔、元參,加原枝燈心二十莖,長流水煎,和保命丹同服。大便不行,去荊芥、防風,加枳實、青皮、大黃。

白話文:

(如果脈搏洪大,每分鐘跳動七到八次的情況下使用此方)

藥方包含:荊芥、防風、牛蒡、連翹、膽南星、獨活、前胡、枳殼、蘇子、蔞仁、杏仁、生地、黃芩、黃柏、山梔、玄參。另外,加入整枝的燈心草二十根,用大量的清水煎煮,然後與保命丹一同服用。

如果大便不通暢,則需去掉荊芥和防風兩種成分,改為加入枳實、青皮以及大黃。

3. 加減柴胡雙解散

(脈沉隱或二三至用之)

柴胡、前胡、羌活、獨活、枳殼、枳實、川芎、青皮、蔞仁、杏仁、膽星、蘇子,長流水煎,和保命丹同服。冬月加麻黃。

脈七八至而浮洪,頭面皮肉浮腫,色微紅,涕淚交流,語言蹇澀。或以防風、蘇子、銀花、牛蒡、杏仁、蔞仁、枳殼、枳實、膽星、青皮、黃柏、黃芩、山梔、元參,和保命丹同服,亦有獲效者。

服荊防敗毒散後,肺管脹塞,兼咳嗽者,即加生地、當歸、白芍。

服敗毒散一劑,喉痛頓減,惟胸膈脹痛,牽引脊背,再服之即除。

服三黃湯,亦有全愈者。

蜒蚰同白梅搗爛和丸噙之,每見有效。

誤用大黃、巴豆,瀉利不止,喉證雖愈,而胸膈脹悶,飲食不進,醫復誤作他證治者死。

白話文:

【加減柴胡雙解散】

(當脈象沉隱或者每息二三至的時候使用)

使用柴胡、前胡、羌活、獨活、枳殼、枳實、川芎、青皮、蔞仁、杏仁、膽星、蘇子,這些藥材以大量的清水煎煮,與保命丹一同服用。在冬季則可加入麻黃。

若脈象達到七八至且浮洪,出現頭面部皮肉浮腫,面色略顯紅潤,鼻涕眼淚交匯流下,語言變得遲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防風、蘇子、銀花、牛蒡、杏仁、蔞仁、枳殼、枳實、膽星、青皮、黃柏、黃芩、山梔、元參,與保命丹一同服用,也有療效。

服用荊防敗毒散之後,如果肺部感覺堵塞,並且伴有咳嗽,就應增加生地、當歸、白芍。

服用一劑敗毒散後,如果喉嚨疼痛大幅減輕,但胸膈仍感脹痛,甚至牽扯到脊背,再次服用即可消除。

服用三黃湯,也有完全康復的情況。

蜒蚰與白梅一起搗爛製成藥丸含在口中,經常看到有效的結果。

不慎使用了大黃、巴豆,導致拉肚子停不下來,雖然咽喉病狀好了,但胸膈仍感脹悶,食慾不佳,醫生若再誤診為其他疾病治療,患者可能會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