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錦囊》~ 續眼科錦囊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續眼科錦囊卷一 (1)

1. 續眼科錦囊卷一

2. 眼科古今無正典論

夫眼目者,人身之萃華玄精,而與兩曜相參,其神不可測焉,其妙不可極焉。故神器守常,妙機不差,則靈明之所照,無不透徹,而不能一物遁光芒之裡也。見垣之一方,何掬上池之水,辨毫末於百步,豈假顯微之鏡乎?是熙皞宵燭之神機,銀海金珠之妙用,百智之源,萬能之宗也。

然而嗜欲不得其宜,保生不適其度,則神器失其守,妙機差其關,靈光亡其職,可不慎哉?起初纖毫之變,或致叵測之患,故攻其術者,非潛心細察天地化育之道,熟思精究身體常變之理,曷得能奏撥雲見天之偉效哉?凡人終身之明晦,一托於醫手,豈矇昧疏漏而可能為之乎?

蓋眼科之難學難明者,何也?此因倭漢古今無可證據之正典也。醫籍各門中,雖往往有論及於眼目之事者,當時未立顓門,皆是旁說贅辨,誇博示多耳。宋分十三科之後,才有其人,而其書亦隨出焉。而哀學淵周亮節王協鄧苑之徒,以五行配當之空譚,滲入其膏肓,妄逞五輪八郭之詭說。

縱設七十二之病證,浪配耦五行八卦之名目,巧傅會七十二候之季數,恣為其定位,誣以其生克,取證於聖腎之事,而欲實其言,喋喋乎誑惑後人,牽強杜撰,貽害不淺矣。夫眼者九竅之一也,而眼目能應五行八卦,則他竅亦當有此精細之配當,乃置而不論者何哉?可見其說淺陋,

斷不可信焉。清人傅仁宇創棄七十二證之浪說,分證為一百零八,巧說深論,聳動一時。其言雖似精微,未脫陰陽五行之陋弊,架空閣虛,以臆斷病理,荒唐放言,愈說愈昧,橫議穿鑿,更覺其甚矣。嗚呼,庖羲氏畫八卦之時,豈知為今日傅會配當之具耶?其徒證伏羲猶為未足,

更假名思邈,或托方神仙,或為觀音靈授,或為龍樹真傳,欲令其術奇特,詭誣百端,炫曜釣利,以荼毒蒼生,禍害一至於斯,不可復救也。此無他,惟為無確的情微之詳說,又無探玄知要之正典也。故予不厭縷煩,既著眼科錦囊以公於世,今復應門生之請,述作續篇,以為後學之嚆矢。

希有志之士,參實地,斥空譚,則救濟天下昏昧之功,不亦偉乎。

白話文:

眼睛是人體中的精華,它與日月的光輝相互映照,其運作奧妙無窮,無法完全理解。當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微妙的機制不偏不倚,那麼由眼睛發出的光亮便能洞察一切,無所遁形。即使在遠處也能清楚看到細微的事物,何需藉助顯微鏡呢?這就是生命的奇妙,眼睛的精妙作用,是智慧的源泉,萬能的根基。

然而,若過度追求慾望,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機能就會失衡,微妙的機制就會出錯,靈光就會失去功能,我們必須要小心呵護。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可能引發無法預料的疾病。因此,研究醫學的人,必須深入觀察自然界的運作,仔細思考身體的生理變化,才能達到「撥雲見日」的效果。一個人一生的視力,都交託在醫生的手上,怎麼可以馬虎呢?

為什麼眼科如此難以學習和理解呢?這是因為從古至今,沒有正統的醫學典籍作為根據。在各種醫學著作中,雖然偶爾會提到眼睛的知識,但都只是附帶提及,缺乏深度。直到宋代將醫學分為十三科後,才開始有人專注於眼科的研究,但是這些著作往往充滿了空洞的理論和錯誤的說法,如以五行配對眼疾,或是以五輪八廓來描述眼睛的結構,再或是將七十二種病症與五行八卦相配,並以此來定義疾病的性質和治療方式。

這些說法不但毫無根據,還會誤導後人,造成無盡的困擾。如果眼睛真的能與五行八卦相應,那麼其他感官器官也應該有類似的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傅仁宇在清朝時曾嘗試拋棄這種錯誤的說法,將病症分為一百零八種,並進行深入的分析,但他的理論仍然受到陰陽五行的影響,缺乏實質的根據。

此外,有些人甚至冒用伏羲、孫思邈等古代名醫的名字,或者聲稱自己的醫術來自觀音或龍樹的啟示,企圖讓自己的醫術看起來更加神祕,以此來吸引患者,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已經危害了無數人的健康。這一切都源於缺乏詳實的理論基礎和正確的醫學典籍。因此,我決定公開我的眼科醫學知識,希望有志之士能夠實際操作,摒棄空洞的理論,為天下眾生帶來光明。

3. 本朝眼科襲弊論

凡眼科風習。相沿既已久矣。豈可得容易更改乎。俚言所謂不醫不瞎者。嘲弄庸工之言。而漢土從來疏於是術可知矣。本朝右文之世。教化普流。德澤波及刀圭之徒。是以俊傑駢出其間。溯流溯源。參幽窮微。故無法之不備。無術之不精。稱國手喚良工之徒。不暇屈指也。故曰古之所謂良醫。

今之所謂庸工也。不亦信乎。惟吾眼科之一途。未嘗有卓識傑出。而馳確見。改陋弊。救天下之矇瞶者也。千百年來。庸劣之徒。單奉家習。專信師授。傲然矜誇傳下之舊臭。囂然競訟門派之高低。或狡獪之黨。假名眼科。為射利之場。或無學之徒。苟且轉業。作遁跡之叢。

謀衣食。營家產。不敢顧患者之危急昏瞶。何其陋哉。何其鄙哉。彼縱有幸免王法刀鋸。安得能逃鬼神冥誅邪。不佞(俊篤)弱冠遊學於江都。師事翠蘭先生。在塾之日。卒然患焮熱眼。兩目大腫。疼痛殊凶。故托治於時師。而累日無寸效。自初春至晚夏。依然不痊。更加昏翳。

殆至喪明。因自尋思。意此非天下之良工。則不能治焉。嘗聞信州竹內生尾陽馬島氏。名聲藉甚。試請其一診。若無功驗。則遍募京攝之良工。乃整頓行李。告訴先生。先生切止曰。時屬炎天。千里行程。攀山濟水。平人猶難之。況患眼者乎。夫天下之通市。無若江戶。抱術挾技。

傑材輻湊。曷不有一二之精於眼科者乎。姑請其治。保養護持。以俟秋冷。更謀西行。未為晚也。予謹服其命。倚相者之手。遍叩眼科先生之門。請求診察。或云不治。或云難治。或濛然無明辨。或迂論偏見。不遇一個卓見明識之良工。於是乎將委命於天。終身守盲。一日。

邂逅於眼科小出子者。因細告所患之緣故。小出子熟察云。足下弱質羸瘦。加之勉強苦學。精神為之憊焉。思慮為之損焉。濁液溢胃。血行失度。竟上衝而攻眼目。醫療之法。快掃支飲。疏暢血行。而省慮寡欲。則應有復於瞭然之明。足下熟思之。予深服其言。乃用吐劑。而得緩吐兩次。

以快掃胃中。或在肩背尺澤之部。刺絡放血。以泄出上衝鬱結之邪毒。服用葛根柴胡之諸方。拚擲雜慮。養靜保重。大約一百有餘日而全愈。不遺一點翳痕矣。予也若不遇是人。則不免終身為廢痼之人也。嗚呼。天下之盲瞶幾萬萬人。失治於庸工之手者。可不勝嘆哉。於是乎予憤然奮志。

專心一力。以修眼科之道。稽諸古。徵諸今。考究治法。折衷倭漢。試之實地。驗之真境。韓子曰。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信哉。如予駑才。亦修習日久。而恍然似有所得焉。故銳意勵精。而不遑寢食。尚欲搜抉諸家之淵奧。傍察各地病情。飢餐渴飲。間關萬里。足跡遍於天下。

歷訪醫門者。凡百有餘家。然如東奧信陽尾州筑紫等。是為巨擘。其他稱良工者。亦不下於三十餘家。各各空名遠馳。門前成市。故患者擔糧帶貲。不遠千里而來乞治者。或至數百人。累日經月。寄寓其宇下。冀望復明之效。動輒及乎積年。然目擊其徒之所為。可笑又可惡者甚多矣。

白話文:

本朝眼科陋習的批判

眼科的風氣,沿襲已久,豈能輕易改變?俗話說「不醫不瞎」,嘲諷的是庸醫,也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對眼科醫術並不重視。本朝崇尚文治,教化普及,恩澤也惠及醫者,因此出現許多優秀的眼科醫生。他們追溯源頭,探究奧妙,醫術精湛,堪稱國手,多到數也數不清。所以說,古人所謂的良醫,就是現在的庸醫,真是可信的啊!然而,眼科領域卻從未出現過有卓見、能革除陋習、拯救天下盲人的傑出人物。

千百年來,庸醫只憑家傳技藝,迷信師傅教導,傲慢自大,炫耀祖傳秘方,互相爭論門派高低。有的奸詐之徒,假借眼科的名義牟利;有的無學之輩,勉強轉行眼科糊口,根本不顧病患的安危,實在可悲可鄙!即使他們能僥倖逃過法律的制裁,也逃不過鬼神的懲罰。

我年輕時在江都遊學,師從翠蘭先生。一次我突然患上眼疾,兩眼腫痛劇烈,求醫於當時的師傅,卻久治不愈,從初春到夏末,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幾乎失明。我意識到,這不是名醫,治不好我的病。我聽說信州竹內生尾陽馬島氏醫術高明,便想去求診;如果沒效,就遍訪京師名醫。我準備啟程,告知先生,先生勸阻我,說正值炎夏,路途遙遠,即使健康人也很難承受,何況是眼疾患者?江戶是天下最大的城市,人才濟濟,怎會沒有幾個精通眼科的醫生呢?先在這裡治療,保養身體,等到秋天再西行也不遲。我聽從了先生的建議,在江戶求診於許多眼科醫生,有的說治不好,有的說難治,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謬論偏執,沒有一個醫生有真才實學。我幾乎要認命,終身為盲。

有一天,我遇到一位眼科醫生小出子,詳細說明我的病情。小出子仔細觀察後說,我體質虛弱,又加上刻苦學習,精神疲憊,思慮過度,導致濁液積聚於胃,氣血運行失常,最終衝擊眼目。治療的方法是,快速清除胃中積滯,疏通血脈,減少思慮,保持慾望淡薄,視力自然會恢復。我深信他的話,服用吐藥,吐出兩次,清除胃中積滯,又在肩背尺澤等處放血,排出鬱結的邪毒,服用葛根柴胡等藥方,摒棄雜念,靜養身體。大約一百多天後,我的病完全好了,一點疤痕也沒有留下。如果不是遇到他,我就會終身殘疾。哎,天下盲人何止千萬,有多少人因為庸醫而失治,令人感慨!

因此,我下定決心,專心研究眼科醫術,參考古今醫籍,考證治療方法,融合中日兩國醫術,在實踐中驗證。韓非子說:「一善易修,一藝易能」,的確如此。即使像我這樣資質平庸,經過長期學習,也似乎有所領悟,因此我更加努力,廢寢忘食,搜尋各家醫術的精髓,考察各地病情,跋山涉水,足跡遍及天下,拜訪了百餘位眼科醫生。像東奧、信陽、尾州、筑紫等地的名醫,都是醫術精湛的大家,其他稱得上良醫的也有三十多位,他們名聲遠播,門庭若市,許多病人不遠千里而來求治,有時幾百人同時在他們家裡住上數月甚至數年,希望能重見光明。但是我親眼目睹他們的所作所為,許多做法荒唐可笑,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