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癘新書》~ 附錄 (6)
附錄 (6)
1. 治法
上先煮麻油片時許。更下黃蠟牛脂令溶化。乃入瀝青末攪轉。離火用細舊絹。濾淨納瓷器。○上三種膏藥。並休達方。天明甲辰冬。予講產科術於靜儉堂。彼感予精密於產蓐之技。日夜研究數往還。語次偶洎瘡瘍之事。彼遂發其秘蘊傳之。其後予屢試有效驗。井云。此方吾家所秘。
勿妄傳人。予隘之。今刊刻普傳。凡醫家。雖非外科專門者。常制可以施於人。以上三膏。並攤紙花中。外緣以萬應膏。貼之患處。乃不脫落。
萬應膏,治諸瘡。
鉛丹(九十六錢),黃蠟(十六錢),麻油(百六十目即准四合)
上先煮麻油。次下黃蠟。更入鉛丹。攪轉一晬時。鉛丹變黑色。軟硬得中為度。
加味消疳敗毒散
防風,獨活,連翹,荊芥,蒼朮(下),知母,黃蘗,茯苓,木通(上),澤瀉,車前子,牽牛子,大黃(中)
上十三味水煎溫服。
荊防排毒劑
荊芥,防風,茯苓,獨活(上),桔梗,川芎(中),甘草(下),枳實,生薑(中),柴胡(中)
上以水四合。煮取二合。分溫三服。
消風敗毒散
當歸,川芎,赤芍,地黃,升麻,乾葛,黃芩(各一錢),黃連,黃蘗,連翹,防風(各八分),銀花,甘草(各五分),蟬蛻(二個)
上十四味水煎服。
柞皮湯
柞木皮(俗稱孤奴及訥葛窊),土茯苓(各三錢),銀花,荊芥,地黃,芍藥,防風(各二錢),牛膝,木瓜,黃蘗(各一錢)
上十味㕮咀。以水五合。煮取二合半。去滓溫服。
先考苔翁先生秘方。治楊梅疳瘡糜爛薰洗方
食鹽(五勺),荊芥,忍冬(各二兩),敗荷葉(五葉),青木葉(廿片華名未詳俗稱遏屋吉訥發)
上粗銼以水一升煮至八分。屢薰洗患處。
雙和湯,補血益氣。治虛勞少力。
芍藥(七兩半),黃耆(密炙),當歸,熟地,芎藭(各三分),甘草(炙),肉桂(各二兩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六分食前服。
十全散,治諸虛不足。久病虛損。面色痿黃。腳膝無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黃耆,當歸,芎藭,熟地,芍藥,肉桂(各等分)
上每二大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個。煎七分濕服。此藥補虛損。大有神效。
二中湯(醫方會解)即理中湯小建中湯兩合方。
加減五寶散,治結毒筋骨疼痛。腐爛口鼻。諸藥不效者。
滴乳石(如乳頭下垂敲破易碎亮似蜻蜓翅者方真四錢),琥珀,硃砂(各二錢),龍腦(一錢),珍珠(四錢○勢州所產為上品。水府產次之。然直殊貴非有力者。難得之。故今倍加分兩。而換用俗稱遏薩慄辰珠者。亦有效驗。)
上各研極細。共為一處。再研數轉。磁罐密收。病在上部者。用藥末一錢。加飛羅面五分。病在下部者。加八分。再研和勻。每用土茯苓五十錢水一升。煎至五合。濾清。作五次。分加五寶散。一日服盡。完十二日自愈。若不愈者。更作一劑。如鼻子腐爛者。土茯苓內。加辛荑三錢煎服。忌海腥煎妙。滷鹽房事等件。○此余家所秘加減法。應效如桴鼓。
白話文:
治法
先前將麻油煎煮一會兒,再加入黃蠟和牛脂使其融化,然後放入瀝青末攪拌均勻。離火後,用細舊絹布過濾乾淨,收納於瓷器中。以上三種膏藥,都是從一位產科醫生那裡學來的。天明甲辰冬,我在靜儉堂講授產科技法,那位醫生很佩服我對產後護理的精湛技藝,日夜研習,多次往返請教。談話中偶然涉及瘡瘍,他便將家傳秘方傳授給我。後來我多次試驗,效果確實顯著。他再三叮囑,這是他家世代相傳的秘方,不可輕易傳授他人,但我認為應該廣為流傳,因此將其刊印出版。凡是醫生,即使不是外科專家,也可以常備此方以備施治。以上三種膏藥,都應攤在紙花上,外圍再用萬應膏包裹,貼在患處,就不會脫落。
萬應膏,用於治療各種瘡瘍:鉛丹九十六錢,黃蠟十六錢,麻油一百六十目(約四合)。先煮麻油,然後加入黃蠟,再加入鉛丹,攪拌至完全混合,鉛丹變為黑色,軟硬適中即可。
加味消疳敗毒散:防風、獨活、連翹、荊芥、蒼朮(後下)、知母、黃蘗、茯苓、木通(先下)、澤瀉、車前子、牽牛子、大黃(中下),水煎溫服。
荊防排毒劑:荊芥、防風、茯苓、獨活(先下)、桔梗、川芎(中下)、甘草(後下)、枳實、生薑(中下)、柴胡(中下),水四合,煮取二合,分三次溫服。
消風敗毒散:當歸、川芎、赤芍、地黃、升麻、乾葛、黃芩(各一錢)、黃連、黃蘗、連翹、防風(各八分)、金銀花、甘草(各五分)、蟬蛻(兩個),水煎服。
柞皮湯:柞木皮(俗稱孤奴及訥葛窊)、土茯苓(各三錢)、金銀花、荊芥、地黃、芍藥、防風(各二錢)、牛膝、木瓜、黃蘗(各一錢),水五合,煮取二合半,去渣溫服。
先考苔翁先生秘方,治療楊梅瘡糜爛的薰洗方:食鹽五勺,荊芥、忍冬(各二兩),敗荷葉五葉,青木葉二十片(華名不詳,俗稱遏屋吉訥發),粗銼,加水一升,煮至八分,反覆薰洗患處。
雙和湯,補血益氣,治療虛勞乏力:芍藥七兩半,黃耆(蜜炙)、當歸、熟地、川芎(各三分)、甘草(炙)、肉桂(各二兩二錢半),研末,每次二錢,加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飯前服用。
十全散,治療各種虛損不足,久病體虛,面色萎黃,肢體乏力: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黃耆、當歸、川芎、熟地、芍藥、肉桂(各等分),每次二錢,加水一盞,薑三片,棗兩個,煎至七分,溫服。此藥補虛損,效果顯著。
二中湯:(醫方會解)即理中湯和小建中湯的合方。
加減五寶散,治療毒邪阻滯筋骨疼痛,腐爛口鼻,其他藥物無效者:滴乳石(如同乳頭下垂敲破易碎,光亮如蜻蜓翅膀者為真,四錢)、琥珀、硃砂(各二錢)、龍腦(一錢)、珍珠(四錢,勢州所產為上品,水府所產次之,但價格昂貴,非富裕者難以獲得,故改用俗稱遏薩慄辰珠,亦有效)。將以上藥物研磨至極細,混合研磨數次,密封保存於磁罐中。病在上部的,取藥末一錢,加飛羅面五分;病在下部的,加八分,再研磨均勻。每次用土茯苓五十錢,加水一升,煎至五合,過濾取汁,分五次服用,每次加入五寶散,一日服完。連服十二日即可痊癒,若未痊癒,再服用一劑。若鼻子腐爛,可在土茯苓中加入辛荑三錢同煎。忌食海腥、醃製品,以及房事等。此為我家世代相傳的加減法,療效如同桴鼓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