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陽旦湯

治產後中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疼。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症續在者。可與之。(即桂枝湯增桂加附。坊本謂加黃芩者。未知傷寒論太陽篇中已明其方。孫真人及各傢俱誤。桂枝湯見婦人妊娠病。)

男元犀按。頭痛發熱惡寒汗出。太陽表症也。心下悶者。太陽水邪瀰漫心下而作悶也。陽旦湯即桂枝湯倍桂枝加附子。雖產後數十日不解。其邪仍在於太陽之經。故仍用桂枝湯解太陽之表邪。加桂以化膀胱之水氣。加附子以溫固水臟。使經臟氣化。則內外之邪出矣。傷寒論桂枝加附子。

治漏汗。加桂。治氣從少腹上衝心。去芍。治胸滿。俱有明文可據。孫真人以桂枝湯加黃芩為陽旦湯。其意以心下悶為熱氣。誤矣。夫有熱氣。則當心煩。今曰心下悶。則非熱可知矣。況微惡寒時時有熱。乾嘔汗出。為太陽桂枝湯之的症。蓋太陽底面便是少陰。續續至數十日不解。

顯系少陰之君火微而水寒之氣盛。寒氣上凌陽位。是以為心下悶之苦。故取桂枝湯增桂以扶君主之陽。加附子以鎮水陰之逆。使心陽振。水臟溫。則上逆之陰邪。不攻而自散矣。

白話文:

陽旦湯

此方治療產後中風,症狀持續數十日未癒,患者頭微痛,時而惡寒時而發熱,心下悶脹,乾嘔並出汗。即使病程已久,仍屬陽旦證候,可用此方治療。(即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倍桂枝並加入附子。坊間流傳的加黃芩的版本是錯誤的,《傷寒論》太陽篇中已明確記載此方,孫真人及其他醫家均有誤解,桂枝湯也見於婦女妊娠疾病的治療。)

按:頭痛、發熱、惡寒、出汗,皆為太陽經表證。心下悶脹,是因為太陽經的水邪瀰漫心下所致。陽旦湯就是將桂枝湯中桂枝加倍,再加附子。即使產後數十日未愈,邪氣仍停留在太陽經,故仍用桂枝湯解表,加桂枝以化解膀胱的水氣,加附子以溫補水臟,使經絡臟腑氣機通暢,則內外邪氣自然排出。《傷寒論》中桂枝加附子的用法,

治療盜汗,加桂枝;治療氣從少腹上衝至心口,去芍藥;治療胸悶,都有明確的記載。孫真人將桂枝湯加黃芩稱為陽旦湯,認為心下悶是熱氣所致,這是錯誤的。如果有熱氣,應該會心煩,而現在是心下悶,可知並非熱證。況且患者時而微惡寒時而發熱,乾嘔出汗,正是太陽經桂枝湯的主症。因為太陽經的底部就是少陰經,症狀持續數十日不愈,

顯然是少陰經的君火不足,而寒邪水氣盛,寒邪上犯陽位,導致心下悶痛。因此,選用桂枝湯,加倍桂枝以扶助君火之陽,加附子以溫暖水臟,鎮壓少陰寒邪上逆,使心陽振奮,水臟溫暖,則上逆的寒邪就會自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