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五 (4)
卷五 (4)
1. 橘皮竹茹湯
治噦逆者。此湯主之。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噦逆因虛熱氣乘。一參五草八姜勝。棗枚三十二斤橘。生竹青皮(即竹茹也。)刮二升。
犀按。淺注已詳。方義不再釋。金匱以呃為噦。凡呃逆證。皆是寒熱錯亂。二氣相搏使然。故方中用生薑、竹茹。一寒一熱以祛之。人參、橘皮。一開一闔以分之。甘草、大棗。奠安中土。使中土有權。而噦逆自平矣。此伊聖經方。扁鵲丁香柿蒂散。即從此方套出也。
白話文:
橘皮竹茹湯
治療呃逆的方劑。此方為主要治療方法。
配方: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
使用方法: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一斗,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歌訣:呃逆是由於虛熱之氣乘犯所致,方中人參一兩、甘草五兩、生薑八兩,可克制病症;大棗三十枚,橘皮二斤,竹茹(即竹茹)二升。
說明:淺注已詳盡解釋,方劑的意義不再贅述。金匱要略將呃視為噦,凡呃逆症狀,皆因寒熱錯亂,二氣相搏所致。因此方中使用生薑、竹茹,一寒一熱以去除寒熱;人參、橘皮,一開一闔以疏通氣機;甘草、大棗,則能安定脾胃,使脾胃功能正常,則呃逆自然平復。此為經典名方,扁鵲的丁香柿蒂散,即由此方演變而來。
2. 四逆湯
(見上。),治下利後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白話文:
四逆湯
治療腹瀉後腹部脹滿、身體疼痛的患者,應先溫暖內臟,再治療外在症狀。溫暖內臟宜用四逆湯,治療外在症狀宜用桂枝湯。
3. 桂枝湯
(見婦人妊娠病。)
白話文:
桂枝湯:適用於孕婦的疾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